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40|回复: 5

[分享] 学习医学免疫学是为什么感觉很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6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本科的医学名医学教材写的太浅了,好多本来该解释的东西没有解释,而且编排的顺序不太合理。
        按一般的的认知规律,免疫学应该从微生物入侵人体,人体依次启动一二三道防线抵抗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引出各个知识点。而曹雪涛院士在写《医学免疫学》的时候,先介绍了免疫的器官,细胞,分子,然后再介绍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也就是说,我们学知识的方向和科学家们发现知识的方向好像是相反的。这样在学习后面免疫应答免疫病理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查询前面的知识就非常容易。而且很适合查询复习和出题考试,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复习直接照着标题找就行。但是却让知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基础很好的学生可以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但是对于基础一般和比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就相当大,而且这样的章节编排,对老师的水平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而且即使是按这个条理清晰,方便查询的思路编,《医学免疫学》也略去了太多必要的内容。抗原呈递,细胞因子的内容真的是太过简略,比如讲细胞因子,仅仅是笼统的说了细胞因子的特点,分为哪几个家族,细胞因子受体分为哪几个家族……对于具体细胞因子的作用只字不提,就连jak-STAT信号通路都只字不提,比如典型的Th1,Th2和Treg型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β,它们具体有什么作用?就是不说,让读者自己总结去,附录也没有细胞因子列表,对于归纳总结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地狱难度。



周光炎《免疫学原理》上面讲细胞因子具体作用的内容之一,光这一个图就碾压《医学免疫学》

        抗原呈递讲的也是云里雾里, 不讲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让好多人都不清楚内源性抗原呈递和蛋白质降解是相偶联的,对Ii链的作用的描述也过程更是直接简化到没法再简化,连个图都不配







医学免疫学讲的抗原呈递















免疫学原理讲的抗原呈递,孰优孰劣一眼便知吧

       而且医学免疫学TB细胞相互作用部分,一共就用了两页纸,加一两张图就结束了,连个一个具体过程的流程图都不放,分子机制更是完全省略,这学起来不懵逼也不容易




       免疫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并不像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一样,仅仅局限于一到两个层面。而是设及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多个层面;宏观微观均有涉及,而且以细胞和分子层面为主。这就意味着学习免疫学真的需要相当扎实的生化分子细胞基础。而且还要把这些知识联系整合在一起,才能理解各种免疫应答的过程。这个过程本应由教材或老师帮助完成,但是《医学免疫学》教材没有做到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静静停留在了细胞表面,细胞内的各种反应直接完全不提,甚至直接略去了全部细胞信号转导的内容所以经常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而很多学生是缺乏这个能力的。
       很直白的说讲,随着扩招,和专业基础课授课时间减少,导致好多学生严重缺乏一些微观方面的知识和生物学思维。据我所知,很多医学专业都不会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这两门课,好多时候就算开的话,也是因为这两门课的学分少,或者不是考研的必修科目考研不考而不受重视。而这两门课的学时,对于学习免疫学来说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医学免疫学的书的内容被压缩删减的太严重了,以至于成了医学专业最薄的一本专业书。主流的免疫学的书,最起码得400页起步要想把各方面讲的很明白,甚至要超过六七百页,而医学免疫学被强行压缩到了250页。可能曹院士在编书的时候,考虑到人卫的教材是一个系列,出于精简的考虑,应该尽量减少必要的重复,就没有在免疫学的书上补充那些必要的细胞生化分子知识。(也可能是认识到基础太差的现状直接放弃治疗了,而且生理生化里面学习的细胞信号转导对理解免疫应答免疫病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导致缺乏这些知识的学生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能死记硬背,所以好多人觉得免疫学非常难学。说实在的,感觉让生科院的学生学医学免疫学这本书,应该更容易比医学院的学生学好,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生科院的学生往往都有扎实的细胞分子生化基础,有了这些基础,理解免疫学的知识就变得更容易了。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Q(1)IgM的分泌型和膜结合型,是同样的基因表达出来的,为什么不一样?
Q(2)颗粒胞吐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时细胞内什么物质浓度上升了?是什么保证了颗粒胞吐的定向性?
Q(3)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双信号,是什么机制保证的?
Q(4)为什么接受不到Tfh的CD40L信号的B细胞会很快凋亡?
A(1)是通过mRNA选择性加尾导致的选择性剪接来实现的。每个免疫球蛋白C区基因的中指处有两个加尾信号,加在一起一共八个。在B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对转录终止的调控,使用两不同的加尾信号。如果使用第一个加尾信号,那么,免疫球蛋白mRNA前体的最后一个外显子就会在mRNA剪接的时候被切除,而这个外显子编码的是一段疏水α螺旋,正好是跨膜的结构域。没有了这个结构域,翻译出来的就是可溶性的抗体,被分泌到了细胞外。如果使用第二个信号,那么最后一个外显子就不会被切除,跨膜结构域就会被保留,产生的就是BCR受体。


A(2)细胞激活的时候通过lyn-syk-LAT-PLCγ-IP3途径,开启细胞膜和内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让钙离子浓度上升。定向是通过细胞骨架定向重组,带动中心体,高尔基体定性让分泌的囊泡定向运输的结果。


A(3)抗原与受体结合,是通过src家族的蛋白激酶激活了细胞中原癌基因的表达,共刺激信号分别通过PI3K-PKB途径和CD40orTLR介导的非经典NFκB途径,抑制了抑癌基因对细胞的抑制,细胞如果想快速增殖,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A(4)B细胞被激活后,原本就组成性表达的各种可以让细胞凋亡的组分,比如Fas,FADD,各种caspase的基因,随着管家基因基录水平的调高也跟着调高表达量。势必会增加凋亡的概率。这就是淋巴细胞离开了内环境或者失去了抗原刺激,就非常容易死的原因。在再循环进入阶段,Tfh通过CD40L-CD40-NFκB途径和通过免疫突出定向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激活Bcl2等抗凋亡基因的表达,抗凋亡基因的产物会通过作自杀底部去不可逆抑制caspase的活性的方式去阻止细胞凋亡。由于NFκB途径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效应只能维持比较短的时间,所以只有频繁接收CD40L信号的B细胞,才会不断分裂并完成最终的发育。接收不到信号的会很快凋亡。
这些问题如果放在医科大学或者医学院的期中期末考试,或者是医学考研的卷子里面,肯定会难倒一大批人,出题人估计会被骂的很惨。这就是明显的缺乏生物学思维和细胞生化分子的表现,毕竟好多学生连NFκB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说分析这些东西了
希望以后的免疫学教材,可以在前一两章先提纲挈领的介绍一下免疫系统的组成。后面的章节以病原体入侵为线索,分别展开介绍三道防线,在讲完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嗯,需要第二道防线的免疫细胞去激活抗击它的时候,行云流水般的引入固有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LR受体,NK细胞,胞吞受体以及固有免疫的细胞信号传导等等。在介绍白细胞渗出的时候引入粘附分子。在讲病原体突破第二道防线,需要第三道防线的淋巴细胞去应对它的时候,非常自然的引入VJD重组来解释抗原受体的多样性,以及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淋巴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激活淋巴细胞的信号传导……这样既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又不会让读者读起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奇怪的是,曹院士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就把这些知识都补充了,而且编的还不孬,如果曹院士肯花点时间把研究生的医学免疫学和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合二为一,整理整理删改一下重复的内容。不失为一本好书。
推荐大家在选医学免疫学找不到头绪,觉得很乱,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詹韦免疫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或者《免疫学原理》或者是把本科和研究生的《医学免疫学》一起对照着看也行,这四本书各有侧重。《免疫学原理》把细胞信号传导讲的巨细无比,尤其是泛素化还有细胞死亡那块,细胞因子和有代表性的CD分子的功能你也讲了事无巨细。且我现在只在这本书上看到了CD45的具体作用机制。但是这本书的门槛有点高,难度有点大。需要比较扎实的细胞分子生化基础。《詹韦免疫生物学》可以说是六边形战士,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是我现在唯一看到具体讲了免疫系统的进化过程的书;而且必要的前置知识几乎全部做了补充。但是细胞内的反应一些方面确实是不如《免疫学原理》详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把免疫细胞迁移那块讲的非常细,还提到了免疫细胞激活后代谢类型的转变。研究生用《医学免疫学》更偏向于文献综述整理,列举了很多最近的进展,还有热门靶点。而且这四本书的配图都强于医学免疫学。
还有一本叫《roitt免疫学基础》的书,也很不错。但是由于内容过于古早,我本人目前能找到的是05年出版的。不知道有没有新版本,是不是绝版了。希望有资源,有意向的大佬可以找一下。
限于本人技术一般,水平有限,没有过科研和临床经验,以上所做的分析,仅仅是基于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角度做的。加之免疫学前沿进展日新月异,新发现不断涌现。本回答难免会有偏颇之处,仅作为一家之言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本科《医学免疫学》这本教材编写有问题,这本书适合做参考资料、复习资料,但是不适合做教材。
《医学免疫学》将免疫系统的各个部分拆开了揉碎了和学生讲每个部分的具体构成,讲得巨细无遗。甚至连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这种章节都讲成了知识点的堆积,这本书很适合出题考试,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出题直接能拿节标题出。
但是问题就是,这两本书没有讲清楚免疫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更没有直观完整地体现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工作原理。学得深入的同学可以在完成每个部分的学习之后重构出免疫系统的运作模式,但是大多数同学看着看着一堆杂乱的知识名词只会感到杂乱和迷茫。
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横跨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四个层面,和其他医学课程大多集中在一到两个层面有显著区别。其实很难把免疫学类比成组织学、生理学这种单个的二级学科,免疫系统就像整个人体一样,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现在提倡用整合课程的方式来教授医学,免疫学也可以采用纵向的方式来授课,而不是以横向解剖的方式把它拆开来讲,像《How the Immune System Works》的叙述逻辑一样,从一个病原体进入体内触发固有免疫,进一步DC等细胞进行抗原呈递,然后T、B淋巴细胞活化、进行免疫应答,最后形成免疫记忆来叙述,再辅以免疫调节来调控整个过程,最后讲免疫病理,整个过程就顺了,好理解了。
所以我也推荐同学们建立自己免疫学的系统思维,不要局限于单个部分,先大概搞清楚各部分的定义和作用,然后理清楚免疫应答的整个过程,最后再把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填进总的框架里面,这样才不至于混乱。不过免疫学的知识还是非常庞杂的,需要细致认真的学习,理清免疫系统的运作原理,辨析清不同的细胞、不同的分子的区别,这样才能搞清楚免疫系统的原理、构成和功能。不过免疫学仍然存在不少模糊地带,进展也很快速,很多传统的观点也面临挑战甚至颠覆,所以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和老师多讨论,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创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考试的其中一门科目是免疫学,所以经过系统的学习后,渐渐从刚拿到书的迷茫,头疼到联系成网络,我觉得免疫学这个科目是比较有意思的,至少是相对于其他的基础医学来说,浅谈一下我对免疫学的学习感受,也仅限于考试学习而言,并非更高层次的研究学习。
免疫学这本书其实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免疫应答的过程,举个例子吧,我们都知道体液免疫的过程无非是抗原抗体结合的反应,但是抗原进入机体就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反应了吗?并不是,我们要知道抗原的种类抗原的性质,抗原是如何让身体产生抗体的呢?这个过程首先是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之后就是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转导,这其中涉及了apc加工提呈转运,粘附因子CD分子以及MHC分子,最终产生浆细胞产生抗体,完成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学的学习不能一头扎进去,否则不能连贯起来就会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将免疫学进行分类,即总体层面,分子层面,细胞层面,机制层面,以及免疫病理。通过进行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学习把免疫应答连起来,组成完整的免疫系统。
总体层面:免疫器官 免疫组织 淋巴循环,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的就是TB细胞的分化发育定居以及免疫耐受,比较好理解。
分子层面:抗原 抗体 补体 细胞因子 粘附因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主要相容性复合体 ,如果把免疫学比作一个人,分子层面就相当于四肢,有了四肢我们才能够行使功能。任何免疫应答的进行都少不了分子层面的参与。
细胞层面:BT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的过程,TB细胞相当于人的躯体,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础,通过与四肢的配合才能够发挥功能。抗原提呈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必由之路,任何抗原进入机体都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成pMHC分子复合物才能够被T细胞识别。
机制层面:补体激活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免疫耐受 免疫调节。他们都是一种完整的过程和机制,通过行使不同的机制进而调控整个免疫系统。免疫耐受和正向免疫应答是相反的过程,但是目的都是维护免疫系统的自稳。
免疫病理:包括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感染免疫 肿瘤免疫 移植免疫 这类统称为免疫病理,即非正常的免疫,学习该类章节时,有时要从反方向出发,如肿瘤免疫,包括肿瘤逃离机体免疫监控,这个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缺失”的原因,例如免疫原性弱,mhc分子表达异常,抗原加工处理提呈障碍,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
免疫应用技术:检验技术 免疫防治 不做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免疫学需要你构建一个大的框架,然后再去填充小的分支。就我而言,免疫学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系统(从小到大)。免疫细胞从类型,大小,形状,成熟位置,功能等等入手;免疫器官有哪些,各自行使的功能,机制,联系,起作用的物质等等;免疫系统的功能,组成,调节,疾病(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总之免疫学不是单一的,你需要结合微生物,细胞生物,组胚学共同学习免疫的知识。围绕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你就会发现机体免疫机制和免疫病,以及治疗免疫病都跟这两大块有关,掌握了免疫的大方向,里面的细枝末节你就能很好理解和记忆了(不要怕麻烦,要前后结合着看,还要学会利用最新知识来理解记忆免疫功能的强大之处)。希望我的观点能帮助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物质太多了,搞不清每个物质的作用,而且物质之间又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以就更乱了。整理了下图,希望有用: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