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近,一则重磅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某顶级房企的一把手被警方带走。而这一事件的背后,牵扯出该房企在北方某三线城市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商业操作。
故事要从这个顶级房企在这座城市的布局说起。当时,它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并拉拢本地房企共同参与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双方约定各占项目一半的股份。在资金投入上,本地房企不仅需要拿出自己那一半的资金,还得按照3%的低利率借款给新公司,用于支付新公司应出的另一半资金。如此一来,新公司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资金投入。可本地房企的资金也并非自有,其是从一家资本公司借来的,而借款利息竟高达10%。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对这家资本公司股东的层层穿透查询后发现,它实际上是被顶级房企暗中控制的,并且这家资本公司的实际资金成本为9.5%。
顶级房企通过这些受自己掌控的公司,巧妙地将数以亿计的资金从公司转移出去。这些资金,一部分又回流到开发公司,用于项目的表面运作,使其账面数据看起来十分可观;另一部分则被调配到一线城市的项目中,极大地充实了一线城市分公司的开发资金,甚至还以此为基础,凭借房贷抵押获取了更多的资金。
然而,这种类似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看似精妙,实则暗藏巨大风险。一旦相关行为被监管部门调查,必然会引发大量不良贷款和债务问题,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除政策层面的因素外,主要风险都集中在本地房企身上。本地房企最初愿意参与其中,是因为看中了项目能带来的一半利润,并且打着顶级房企名号的项目在当地销售前景良好,预估的利润足以覆盖借款支出。
但市场风云变幻,后来房地产市场遇冷,房子销售变得困难重重。即便如此,顶级房企仍要求本地房企继续借款投入项目。本地房企经过核算,发现自己不仅要承担巨额债务和亏损,还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当他们试图与顶级房企协商解决方案时,却遭到了无视。无奈之下,本地房企彻底与顶级房企撕破脸,开始四处撰写举报信,揭露其中的黑幕。
说完房企的事情,我们再将目光转向医疗领域的集采问题。如今,社会上存在一种片面的观点,只要有医生指出集采药品或耗材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就立刻被认为是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医药回扣而发声。这种看法实在过于简单片面。
不可否认,集采政策的实施对那些依赖医药回扣获取收入的一线医生确实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远不至于让他们不顾一切地公开表达不满。回顾之前的医疗反腐行动,对他们收入的冲击更为强烈,可当时医护人员也只是偶尔调侃几句,并未形成抱团发声的局面,毕竟收入减少些尚可维持生活。
在日常工作中,卫健委、医保局、药监局以及医院医护人员,虽然彼此之间存在矛盾,有时还会相互推诿责任,但在面向公众时,实际上是一个共同体,工作依旧协同开展。就集采而言,医护人员起初是积极配合的,上面要求使用集采药,他们就照做。即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集采药和耗材存在质量问题,也只是私下抱怨几句,毕竟大家都只是为了做好本职工作,维持生活。
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上级部门在集采工作中只着重强调费用控制,却不愿承担任何责任,也不提供兜底保障。一旦出现医疗问题,所有责任都直接由医院和医护人员承担。这与之前三线城市本地房企和顶级房企矛盾爆发前的情形极为相似。医护人员可以接受收入减少甚至不赚取额外利益,但绝不能接受既要贴钱又要承担最直接、最主要的医疗事故风险。也正因如此,现在一些医院院长借助政协平台发声,其背后的原因绝非仅仅是回扣问题那么简单,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责任划分矛盾 。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01139713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