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558|回复: 5

[分享] 中国有哪些考古上的巨大遗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4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村大墓啊,在地下坚持了两千多年,再有20年就该解放了,结果1928年一场大雨,导致墓室暴露,八座周天子陵寝被盗掘一空
而国内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发现一座周天子陵寝
<hr/>看的人越来越多了,再更一些吧
金村古墓被盗,是中国文物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可以说没有之一,因为这是周天子的陵寝。
洛阳只是挖出来几个周天子的车马坑,就轰动了全国,专门修了个天子驾六博物馆。
而金村大墓,是周天子的陵寝。


洛阳一带自古就有传言,说金村是周天子的埋骨之所,资料记载,当地每逢雷雨天气,天上雷声大作,地下钟鼓齐鸣,突出一个封建迷信。
然而1928年一场暴雨,金村的一处农田突然塌陷,人们才发现传言不仅仅是传言,还是现实。
八座周天子陵寝暴露在外,吸引了各地的盗墓贼蜂拥而来,把这几座大墓盗掘一空,几千件珍贵文物流失国外,损失无可估量。
下面是部分流失国外的金村文物






























金村大墓文物质量之高,即便国博、故宫藏品也有所不及,时至今日,香港等地的古董行里,还用“金村”二字来形容品格极高的古玩。
金村大墓的文物流散于欧美日俄多国,其中绝大多数文物都被怀履光卖给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该博物馆也因此成为收藏中国文物质量最高的几座博物馆之一。
下面是金村大墓的一些玉器,多数收藏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对高古玉有所涉猎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意味着什么。
一座金村大墓,就可以撑起一个顶级的中国文物博物馆。
以前找古方老师录节目的时候,提到金村大墓的时候,古方老师扼腕长叹,说是国内收藏的高古玉,质量上远远逊色于国外收藏的。
而我们,才是玉文化的发源地啊。。。
马勒戈壁的,血压上来了,不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昭苏县波马古墓(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4团)
先看看这些文物



黄金面具,17厘米高,16.5厘米宽,245克重。



镶红宝石黄金罐子



镶红玛瑙虎柄金杯

非常精美!可叹的是,由于发掘当时的哄抢,现在已经很难断定这些文物的主人了!
1997年10月在昭苏县波马土墩,当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4团场修路的挖土机挖掘一座突起的高丘,在深入地下3.5米时,一个古老墓穴轰然洞开,金光乍泄,石破天惊。人们在瞬间的惊愕之后陷入疯狂,一哄而上,宝物被抢劫一空,古墓破坏殆尽。
考古人员得到消息已是几天之后,立即赶赴此地勘察现场、收集文物。可惜当时哄抢到文物的人纷纷不承认并拒绝上交。据州文管所安英新提供的信息,有件“像短拐杖一样,手柄处镶嵌有宝石”的文物,可能是一只判定墓主人身份的权杖,但这件文物始终没有追回。经过有关部门努力,直到2001年,有70多件文物被追回,第一张图的黄金面具是追缴回的文物之一。它当时放在哪个墓?是戴在主人脸上?还是放在其他位置?已无法一一考证。(古代西亚传统习惯戴在脸上)
这座古墓引起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民族文化爱好者的强烈兴趣。众所周知,伊犁河流域自古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经活跃着匈奴、突厥、乌孙、月氏等游牧民族。那么,波马古墓的主人是谁呢?他为何如此富有?由于古墓已经被破坏殆尽,专家只能通过出土的金银器物来判断墓主身份。究竟是哪个族群?在伊犁河谷,塞人、月氏、乌孙、鲜卑、柔然、悦般、突厥等游牧族群都曾出现过,专家们各抒己见,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古墓的年代范围,也从公元1-7世纪都有可能。
这样一座对新疆乃至中亚民族迁徙史可能有重大考古意义的古墓,就这样毁灭于人的贪欲之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关于波马古墓的部分论文:
安英新:《新疆伊黎昭苏县古墓葬出土金银器等珍贵文物》,《文物》1999年第9期
王炳华《新疆波马金银器》
林英《新疆波马出土的虎柄金杯中的拜占庭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盗走27吨重棺椁并自己全程拍摄纪录片存在硬盘里,审问中撬开手铐脱逃半年,警察进墓调查取证时,同伙伺机又进墓盗走壁画———这种盗墓者不成为“考古专家”真是考古上的巨大遗憾】
        盗墓者一般喜欢墓中小而精致的物件,比如充电宝、镶钻手机壳、尼龙小包包;比如墓主人防身的三级甲、三级头、AK47.......
      但今天这位大哥杨彬不是一般的盗墓者,大哥喜欢小的,也喜欢大的,阅墓无数,让他名扬天下的是2006年带着自己的团队将一个重达27吨的石椁拆解并盗卖出境。6年之后,警察蜀黍才将这件棺椁从国外追回。
他盗的是谁的墓呢,武惠妃。可能大伙不大熟悉,武则天是她的姑祖母,这样大伙就明白了,她也遗传了武则天的聪慧、阴狠。


曾被盗卖出境的唐代武惠妃石椁,一看就冬暖夏凉。

     再来说说石椁,这东西就相当于俄罗斯套娃,搁人的棺材外面再套个大棺材,棺棺相扣。这石椁迄今为止只发现了22座,堪称棺材界的极品。纯手工,一平米价值上亿........
     再来说说杨彬,这家伙学习过一些相关知识,而且堪称盗墓界的“冠希哥”(此处没有半点贬义),带着团队盗墓,一边指挥,一边拿着摄像机拍摄,出墓回家放在移动硬盘中。2006年幸好没有抖音、快手,不然他在线直播盗墓.......“求大哥点点关注,一会我们抽奖,一等奖是墓主人脚丫子旁边这个夜明珠,3、2、1......开始”


被押解去指认盗墓现场的杨彬,这抽烟的姿势那叫一个洒脱,看看警察和士兵“全程护送”,这是个狠人。
    杨彬,发家致富的初始点,是86年,年仅21岁的他技校毕业,进入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师。好巧不巧电影厂正在制作的就是一系列关于盗墓大案的片子——《东陵大盗》。启蒙思想的源头找到了.......
       到1992年杨彬辞职下海做服装生意,但对于文物的兴趣却越发浓烈。这个经历跟薇娅很像,不过薇娅成了主播,杨彬成了盗墓大盗。三年后杨彬的服装店经营不善倒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家兴趣就是文物,就是墓葬,于是,放弃了服装生意,掐指一算还是盗墓吧,贴个招聘启事:“招聘数人、天天刨土、日进斗金、自带镢头铁掀等工具”。
    杨彬被警察抓获时候,在他的电脑和书柜中,很多国内出版的权威性的文物资料都井井有条的按门类摆放存放着,其中还有《唐研究》这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让人感觉这里就是个文物专家办公场所的赶脚。
    专业即专注,有这些专业研究资料加持,杨彬招聘的团队,不,团伙不仅可以分金探穴盗墓,而且还能够自己关起门来做文物断代以及修复工作,绝壁一条龙作业。在圈内也是一号大拿人物,在盗卖27吨石椁之前,已经积累有10年的工作经验了。
    2004年5月,杨彬带着团队摸到了位于陕西西安市庞留村旁的一个无名古墓。杨彬是个人才,也懂得利用人才,花了50万元人民币找了专门的勘探专家和爆破专家,花适当的钱用最少的时间最快速的方法炸开了古墓,杨彬在这一点估计学习了孙殿英。
       速度要快,姿势要帅.......
    可是炸开墓穴后发现除了一座石椁外,墓内已空空如也,被盗了很多次了。特么我花了50万,这些老铁同行不地道啊,毛都没有留下。但专业加持的杨彬绕墓三圈看了看石椁的雕刻、壁画,觉得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墓,这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墓。
     作为摄像师的杨彬仔仔细细的拍下来石椁和墓穴内壁画的照片,联系了海外的买家,这些买家也都是专业有眼光。此后一年内,这里成了杨彬的办公地点,前后六次用大型机械设备将27吨重的石椁和几幅壁画拆解打包运出。
    期间,心思缜密的他,墓外有专人看守,严禁附近居民靠近干涉,而且找同伙在相关执法部门的大门口监视执法人员的一举一动,村民报警,警察出警,杨彬一伙就撤走。


   作为一名摄影师,估计还是个处女座的人,盗墓时候坚持拍摄纪录片,回去就存储到移动硬盘内。也就有这些照片,才能将他捉拿归案,也按照照片的内容将文物追回。


      墓穴深12米,4层楼那么高,里面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所以27吨重的石椁运上来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是杨彬自己拍摄的墓道照片。杨彬掏的这个盗洞非常完美,从地面垂直到达墓道口,取证的办案人员和考古专家也无不佩服这些盗墓者。杨彬动用了五六辆大货车和数台装吊车,指挥着几十个人运走了31块石椁和壁画。他盗墓从来不在本地出手,全部到外地,所以给办案人员的取证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墓穴盗洞 盗墓主犯杨彬拍摄
      就这样这27吨重石椁壁画浩浩荡荡运到了广东。杨彬非常谨慎,风险控制的非常好,他把石椁卖给广东买家,然后什么都不过问了。连石椁的价格都众说纷纭,1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都有传言。不会自己直接走私卖到国外,也不会挂到淘宝啊、闲鱼啊、拼多多啊……



这画风 不忍看啊,人证物证俱在,还是走线下吧


  挂闲鱼上卖?墓主人是一手物品,盗墓贼拿来就是二手物品,挺合适啊……算了吧算了吧,我还是走线下渠道吧
        倒卖文物讲究人赃俱获,杨彬不仅深研文物知识,对相关法律知识也是钻研的透彻,只要他将文物悄无声息的转手,警方找不到证据就很难将他定罪。


上图是杨彬亲自拍摄的拆解石椁的过程
      事情本来到此就结束了,杨彬本来又一次成功完美盗墓.......但因为自己的“纪录片”让自己变成了“传奇”.....自己也成了斜杠青年。咱也搞不懂为啥要每次都要亲自拍摄“纪录片”,将自己变成了盗墓界的“冠希哥”.....没有恶意的称呼。
    杨彬不仅拍摄自己的盗墓过程,还将这些图片按年代和品种认真归类,“陶俑-汉-舞女”“陶俑-唐-坐姿”......典型的处女座风格。这些归类好的照片全部在移动硬盘中,其中一个寄存在同伙家中。


2006年这起震动全国的陕西吕氏家族盗墓案告破,盗墓者吕富平、时永安等人被捉拿归案,在时永安家中,警方搜查到了杨彬的自制猎枪、盗墓用的雷管,还有最重要的移动硬盘。百密一疏,爱好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杨彬的涉案小包包
    这移动硬盘里的124个文件夹,5232个文件看的在场的警察蜀黍目瞪口呆,多年盗墓史,一张小硬盘,文件有5千,全天看不完,这人不简单,赶紧找他谈一谈.......
        于是,这起盗墓案告破的第二天,杨彬就被逮捕并接受审问调查。任你百般审问,我就咬的死死的,不是我,别问我,好羞羞,我没去过一个女的墓穴里偷她的房子.......我小胆我害怕......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在电影里才能发生的情节,就在审讯的当晚,杨彬彬小同学靠着自己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自己捅开手铐迈着悠闲的步伐跑了……对,你没看错,他跑了,他跑了!!怀疑心思缜密的杨彬小同学专门练过开锁技巧开手铐技巧,等警察蜀黍都下班回家。屋内没人,自己从牙缝里抽出一铁丝.......金蝉脱壳,这是个人才.....
      直到半年后,杨彬才在女朋友家中再次被捕,又一次烤上了小手铐……啥也不问先问问你上次怎么逃脱的,会开锁是不是,来,五花大绑伺候“来吧,展示”.....
     再次审问小硬盘的内容。同时找到了他几处藏身之地,并缴获了一些他盗走的文物,这时候他才不得不承认这都是他犯下的错,但关于那座27吨的石椁他依旧守口如瓶,不承认打死不说。那么专业的我,普通文物我认就认了,判个几年,这石椁是个省级文物,我要是承认了这智慧的大脑可是要搬家的.......死刑好怕怕


杨彬的硬盘中的文件夹,这文件名绝壁工整。
     无奈的警察蜀黍也没办法,自己对文物对盗墓不专业啊,看照片我也不知道这是哪个年代,更不知道从哪些墓里面偷出来的,那就请教考古专家吧。请来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师小群、陕西考古研究院的高明韬及文物鉴定处处长呼林贵等顶尖专家,打开投影仪,展示电子硬盘的内容,根据这些照片寻找线索,找到了这座庞留村旁的“无名氏墓”。



    专家们和警察蜀黍进入墓穴调查取证,同时还要对几乎空空如也的墓穴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出“贞顺”字样的哀册残片,通过壁画上丰满的人物特点和历史记录,对应上了《全唐书》中记载的“贞顺皇后哀册文”,唐玄宗最疼爱的——武惠妃。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墓穴,而是业界内一直传说中的鼎鼎大名的“敬陵”。(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女,同时是杨贵妃的婆婆,死后被追封“贞顺皇后”并厚葬于敬陵,就是此处)


杨彬亲自拍摄的墓穴内的壁画
     事情又来了一个小高潮。考古专家和警察蜀黍第一次进墓取证时,发现还有一些盗墓贼没有偷走的壁画和一些石椁碎片。结果警察前脚刚走,胆大如天的杨彬的同伙又又又轻车熟路进去了墓中,盗取了最后的碎块,还顺手割走了一幅胡人驯狮壁画。


专家第二次进入墓穴后,简直又气又笑又惊,气的目中无人,笑的雁过拔毛,惊的是盗贼对壁画的切割方法跟考古专家的方法一模一样。


杨彬亲手拍摄的壁画,灯光打的还不错。
       2007年12月,警方发现文物市场有了新动作,这座27吨的石椁在香港出现,并卖到了美国美利坚。
    幸运的是考古专家还在墓中发现了一个石椁残片,再加上电子硬盘里的图片,这成了追回石椁的重要物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这个石椁成了国际上认定的走私文物,美国古董商不能再通过拍卖等正当方式出手这个石椁了。

又经过了两年的交涉,2010年,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被我方顺利追回,经过几个月的拼接修复后安放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
被盗的5幅壁画,也在次年被追回。


后重装中的石椁,这可是个棺材啊


展出中的石椁,27吨,还出了次国。

杨彬呢,在2007年被判死刑,缓期两年进行。文物部门也明里暗里密切关注着他硬盘中其它的文物在国内外市场上出现的信息......
【石棺是追回来了,但是这个大墓中其它的所有陪葬品却在这之前被盗走一空】
【这些极其专业盗墓贼没有成为考古专家,真的是考古上的巨大遗憾,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特么的是人才———这句话是故意写的标题党一点】

看完点个赞……
关注我知乎 还是很多干货回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这么多朋友的喜欢和点赞。
其实你只要对考古和文物稍有涉足,你就会知道,中国流失海外的精美文物远不止这些。在那个战火纷飞,丧权辱国的一百多年里面,除了洛阳金村,还有浙江良渚,陕西石峁,山东龙山,安阳殷墟等的大量国宝级文物被成批成批地盗掘和转卖至国外,这些文物基本都是王陵出土,就规模和精美程度,尤其是夏商周三代文物,都远超国内博物馆所藏同时期文物。现如今都身处异国他乡,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哈佛大学博物馆,美国东方艺术博物馆等场馆的重要馆藏。
这些流离失所的文物,确实令国人痛心疾首。虽然有人说文物无国界,但是这里面至少有两点,一是文物盗掘割断了文明研究的线索,导致考古学上的很多疑难问题无法解答。二是文物还是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文化属性的,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最能理解和珍惜。
我想这个回答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肯定,一是因为东周时期的文物之精美出乎大家的想象,二是因为这么精美的文物被盗掘一空,现如今都安静地躺在国外博物馆的展柜里,外国人多数看不懂,中国人却难睹真容。
对于第一点,我想说,中国的古代文明可能远远超过大部分人的认知。当我们认为我们的老祖宗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可能他们已经具备了高度的文明,建立了完备的信仰体系,创造了绝伦的艺术品。
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岩画,世界上最迷人的彩陶,世界上最精美的玉石,世界上最璀璨的青铜器等等。关键的关键是,这些文明的传承有有据可循的,是上下五千年不曾间断的,这是真正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荣幸和自豪的地方。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对这些都缺少足够的认识。为此,我个人正在努力做一种尝试:把这些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符号甄选出来,把他们印在印花T恤上,用印花T恤来讲诉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穿在身上,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在中国人之间流行起来。为此,我辞去了年薪百万的外企工作,从零开始为这样一个梦想努力着。
<hr/>以下是我现阶段的一些成果,因为知乎不让放商品性质的东西,贴几张设计图吧,想知道这些设计的文化原型和T恤成品是什么样子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斑驳 BanBo”,跟随我们一起,用T恤讲述中国文化。
也可以跳过这部分直接去到原回答。再次感谢喜欢和点赞收藏的朋友们。

【斑驳 爱我中华系列】(部分)





【泥火焕彩 斑驳中国古代彩陶系列】 (部分)







【涂鸦年代 斑驳中国古代岩画系列】 (部分)






<hr/>-----------------------以下为原回答---------------------------
先说我的答案:洛阳金村大墓
各位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搜一下“洛阳金村”四个字,搜索结果可以说明一切,很多文章标题直接冠以“中国考古界永远的痛”,“中国文物之殇”这样的字眼。
再说一下我的理由:
1)那是东周王陵,王陵!据我所知,先秦考古里面,能够确定为王陵的仅有这里,关键还是八座!!八座周天子的墓!!!。
2)被盗文物数以吨计,件件都是绝世珍品。而目前国内博物馆所藏可确定是金村出土的文物仅有三件,三件!!
3)洛阳金村大墓发现和被盗,发生在1928年,其盗掘速度之快,文物转手出境之便利,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时间段。
4)洛阳金村大墓被盗,是在一个号称醉心于中国文化的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的组织和指导之下,而怀履光还有一重当时不为人知的身份——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委托人。
5)洛阳金村东周王陵的文物流失,直接导致了考古研究中关于东周历史诸多内容的缺失和空白,至今依然难以系统完善。被盗后的金村大墓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八个巨大的墓坑,令人唏嘘不已。
如果大家还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

以下文章转载自百度百家号“无相有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注:以下几乎所有文物,均为国外博物馆或私人藏家所藏)



金村出土东周绞丝纹卷体玉龙佩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饱含屈辱与压迫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其时间跨度从1840年至1949年,共计109年。
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绝大多数发生在这一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百余年流失异域的中国文物数量高达一千万件之多!




金村出土东周龙虎玉带钩


提起中国近代文物之殇,其中盗掘规模最大、文物等级最高、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当属河南洛阳金村八座东周王陵文物的盗掘和流失。
1928年是中国近代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河南境内更是战火纷飞,当年4月军阀张作霖的奉军开始进攻河南,时任河南省主席冯玉祥派韩复榘率兵抵抗奉军,双方展开了激战。连绵的战火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28年夏秋之际,位于河南洛阳汉魏故城随近的金村,发现了东周王陵和贵族墓葬群。




洛阳金村东周王陵遗址


随着东周王陵的发现,引来了一大批国内古玩奸商,这些具有文物鉴赏能力并熟悉文物交易流程的文化败类,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脚下埋藏着的巨大财富,在他们的教唆和鼓动之下,很快就纠集起一批铤而走险的不法之徒,于是一场大规模、有组织、长时间的文物盗掘开始了。
从1928年至1932年的五年间,他们先后盗掘东周王陵大墓8座,出土文物多达数千件。
这些珍贵的文物先是被盗贼们用马车运到洛阳、开封等地,然后寻找出价最高的外国买家,交易完成后再转运出国。




金村出土东周青铜错金银盖



金村出土东周青铜错金银盖(局部)


金村文物的最大买家之一,是一个名叫怀履光的加拿大人。
从各种资料包括怀履光自己的著述显示,他虽然是一名加拿大圣公会的传教士,但他在金村盗宝之前就已经接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委托,从而拥有了另一重不为人知的秘密身份,即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文物代理人。
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华搜罗和购买文物,而他在华活动的资金,均由皇家博物馆提供。




怀履光


有相当一部分金村文物都是经怀履光之手流向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甚至怀履光此后还成为该馆东亚部的第一任主任和多伦多大学中国学院的第一任院长。
于是在怀履光等外国文物捐客的大力推动下,几年的时间,这些珍贵的东周国宝就被一扫而空。




金村出土东周青铜错金银螭龙形勾具一对



金村出土东周青铜错金银螭龙形勾具局部


整个金村东周王陵出土文物,目前国内仅存金村大鼎、错金铜尺和命瓜壶三件,分别藏于洛阳博物馆、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余的则被洗劫一空、片甲不留。
金村东周王陵出土文物之精美,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帝王级国宝,是东周天子的随葬器物,是东周时期最高等级的艺术珍品,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




金村出土东周饰金凤玉卮



金村出土东周饰金凤玉卮(局部)


笔者作为中国玉器爱好者,从学习玉器知识开始,就深深感受到了金村东周玉器的巨大魅力。
这些教科书式的经典玉器,不仅代表了最高等级的东周玉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同时还承载着东周时期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研究东周历史与文化无可替代的重要文化遗存。




金村出土东周玉舞人


而金村盗宝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加拿大人怀履光,打着传教士的幌子,数年间用极为低廉的价格大肆收购金村文物,但是即使价格极为低廉却也花费数十万元之多,可见其收购文物数量之巨大。
就这样,从1928年至1932年的五年时间里,8座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被陆续盗掘一空,数千件东周天子随葬珍宝流散至世界各地。




金村出土东周玉梳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国拥有最悠久的历史和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中国却偏偏不是文物大国!
前面我们提到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时期,旧中国积贫积弱无暇自顾,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掠走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短短的一百余年间中国就流失了1000余万件珍贵文物。




金村出土东周银质人物立像


据中国国家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全国文物单位和各大博物馆登记在册的文物总数共计1200多万件,中国最大的文物单位北京故宫博物院也不过只有160余万件馆藏文物。
但是对比美国这个只有200余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仅美国史密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数量就高达1.3亿件,竟然比全中国馆藏文物总量高出了10倍还多,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珍贵的中国古代文物,而且都是中国近代流散出去的。




金村出土东周青铜错银鸟形油灯盏1



金村出土东周青铜错银鸟形油灯盏2



金村出土东周青铜错银鸟形油灯盏局部


金村东周王陵出土的众多国宝级文物,就分别落入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瑞典等国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相信每个中国人在了解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真相之后,都会感到无比的痛心。
虽然文化没有国界,知识不分民族,但是文化遗产却一定有主权所属国,文化主权同样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列强们在战乱期间掠夺和诈骗文物的不齿行为,就是对文物所属国国家利益的严重侵犯。




金村出土东周龙首玉带钩


洛阳金村东周王陵的文物流失,直接导致了考古研究中关于东周历史诸多内容的缺失和空白,至今依然难以系统完善,因此说所谓的文物流失,就是变相的文化掠夺!
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进一步提醒今天的我们,当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时,更要心存敬畏、珍爱有加,且行且珍惜。
下面是一部分流散至世界各地的金村国宝,大家欣赏一下吧。





















































































-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西安兵马俑颜料脱落

秦俑是有颜色的,但考古破土那一刻,由于深埋地下2000多年,遭受多种不利因素的破坏,矿物颜料和生漆层均已老化,生漆与陶体间的凝聚力和黏附力都很脆弱。特别是夹在中间的生漆层,对湿度非常敏感,出土的一瞬间,水分急剧挥发,湿度降低,使陶俑身上生漆层迅速脱水、卷曲、脱落,生漆层上附着的颜料层也随之会荡然无存。


秦俑颜色只维持了短短15秒到几分钟之间,惊叹之余,你甚至连拍照的时间都没有!壮观依旧,绚烂不复,着实让人惋惜。


看到如此雄壮的秦国兵马,让人想起那首秦帝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我在西瓜视频的博主「创生王键」,看到他发了一期视频,用数学建模还原了整个兵马俑的本来面貌:色彩缤纷、鲜艳夺目、光照千秋!如果颜色不掉,估计更加震惊世界!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9622943896252416
2.定陵毁坏的三具尸骨/丝织品损坏

定陵共出土了三具尸骨(万历皇帝与两位帝后),由于考古技术的落后,再打开其棺椁后,身体与空气接触从而开始氧化腐烂。而后在1966年红小将兴致盎然地冲进地宫,将尸骨砸碎焚烧,紧接着一场大雨的冲刷,尘归尘,土归土…(这里更多属于文物保管的时代遗憾)



图:万历皇帝棺椁打开后的实拍

另外,定陵出土了一批明代织锦遗产,但因为装裱处理不当,当时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在半腐的衣服上,但时间稍久,衣服颜色变深,软化剂蒸发,质料变硬,硬作一块,不能展开。沈从文当时来看了装裱好的丝织品之后,十分愤慨:“囊括了中华纺织技艺精华的明代织锦遗产,如此轻率地对待,还做这样不负责任的解释,不是出于无知,就是有意欺骗!”
定陵被破坏的远远不止上面写的,还有许许多多,比如万历的棺椁。自从明定陵被挖掘之后,我们国家就下达了关于帝陵禁止挖掘的严格命令。当时挖掘帝陵的时候,将定陵作为实验陵,结果因为首次挖掘就引起了灾难性的后果,之后定下这条规矩,沿用至今。
西瓜博主「历史微鉴」做过定陵这期视频,其实就是技术发展落后以及考古经验不足,最后在一些考古学家的实地考察下,看到许许多多的宝物在挖掘下可能就毁在了他们一代人的手中,而且当时各地方蠢蠢欲动,都想效仿主动挖掘定陵,但周总理立即下令停止一切帝陵挖掘的命令,才免受更多的帝陵被破坏。即使到了今天,我们有些技术也是未成熟的,所以目前的考古工作以抢救性挖掘,而非主动性挖掘为主。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9455644614488064
3、世界上第一碗面——4000前的喇家面条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发现了一件倒扣的齐家文化篮纹红陶碗,碗内残留物中保留着清晰可见的一团卷曲缠绕的条形物,它粗细均匀,薄如蝉翼的外壳泛着淡黄色的光泽。
当时考古学家保持着很大的怀疑,因为在此前面条的起源是意大利,而且这碗里的面条真的能经历四千年的时光依旧保存完好吗?


但考古人员保持最大的理智,跪在地上从不同角度一连拍了十几张照片。拍完照,便小心地把陶碗原样扣上去,连同碗中的泥沙和面条状物体一并进行包装,并在纸箱外面郑重写下了“F20古代食物”几个字,同时也在后面写下了一个“?”
最终,那考古人员抢着时间抓拍的成了面条的最后存世的照片。因为陶碗出土时,在翻开陶碗后的一分钟内,面条就因为接触了空气,瞬间腐烂黑化,不过奇迹并没有终结,就是这一碗面条,翘起了整个地球改写了世界历史!



喇家遗址出土的陶碗及面条

后来,考古学家们非常重视这碗条状物,将它带回了研究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鉴定其残留物,最终认定这碗条状物来自新石器时期,且认为条状物的成分以粟(小米)为主,并混合有少量的黍(黄米)。淀粉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论断。在面条的成分中,还发现了油脂和维生素成分。
2005年,这一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界的世界顶级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后,很快被美国《国家地理》、美国国家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日本时事通讯社以及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媒体加以报道,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也从此改写面条是意大利起源的,毕竟这碗面条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实物考古资料。
西瓜博主【看鉴】,在视频中解答了我一个疑惑——喇家出土的一碗四千年前人类制作的面条,为何它得以保存4000年之久呢?翻出来给大家看看,视频说道,当时考古学家推测4000年前,突如其来的地震和洪水袭击了喇家,这碗面条倾覆在地,被泥沙掩埋,形成了一种密闭的真空状态,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它得以保存到今天。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9623057725087744
4、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如果一件衣服在50g内,那穿在身上是什么感受?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两件距今约两千年的素纱襌衣,一件48克,一件49克。但它并不是因为考古现场失误,而属于文物保管遗憾——一位17岁的叛逆少年(许反帝)窃取国宝,仅为卖钱下馆子喝酒。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早已瞄准这些文物的少年许反帝实施了他的计划。那是10月22日晚8时,许反帝跟在一个推自行车的人后面,悄悄混进了博物馆,在现场附近搬来一张梯子,爬上陈列厅北面的通风窗户,击破玻璃,爬窗入室,实施了盗窃。盗取两件素纱襌衣和12件木牍“信期绣”绢手套等国家珍贵文物共38件。
第二天,全城通缉。几天后,长沙友谊商场失窃,小偷被当场抓住,而这位小偷正是马王堆失窃案的作案者许反帝。因其母娇纵儿子,当儿子拿着偷来的文物回到家里时,护犊心切的许瑞凤不仅没让儿子去自首,反而慌张地将4件文物烧毁,将6件文物冲进下水道,其中48g重的国宝素纱襌衣被毁,49g的素纱襌衣严重损毁(后修复,且经过13年的努力,成功仿制,但48g那件早已不复存在)。


素纱襌衣它有多薄呢?
当时出土的两件素纱襌衣,叠起来可放进一个火柴盒,或之叠起十层仍可看报纸。所以,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一点都不夸张。
素纱襌衣轻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款式是单衣,没有衬里;二是织物种类是平纹纱,本身就是较为稀疏的织物类型;三是古代蚕偏瘦弱,所吐的丝较细。


至于使用用途,我从西瓜视频博主「历史白与黑」摘取了他的一个视频,里面提到这衣服如何穿暂且没有个定论,但可以参考紫霞仙子。就像《诗经·郑风·丰》提到:“衣锦衣,裳锦裳。”
按史书记载或常识推理,应该是套在色彩艳丽的丝绵袍外,使丝绵袍上华丽的花纹多一分欲露又掩的朦胧之美,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这倒也符合中国人不事张扬、含蓄、内敛的传统审美情趣。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9657411381731328

<hr/>对了~我有个博物馆群,都是一批爱好文博/考古/建筑/艺术的宝宝,大家都来自全球各地、五湖四海,也有博物馆志愿者/文博单位的,也有跨界溜达的。进群方式在公众号,欢迎来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