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我的身体一直不大好,06年发现了慢性病,19年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侥幸得存,故而我被迫经常光顾医院。我一直觉得北京的医院非常好,大部分医生负责且专业,给了我很强的安全感。稍有不足的是,个别态度不好的大夫和难挂上的号,这都是咱们人多的国情所赐,我特别能理解。医保的使用也越来越方便,减轻了我很多开销。所以我经常给要暂时离开职场的人强调,社保和医保那是有大用处的,一定不要轻易断了。
不过,在疫情结束后,我发现了一些变化。我之前常用的一些药开不出来了,医生给换了一些同名字的药。我当时没在意,因为信任医院嘛。有新闻讲,国家允许外资开医院了,我们多了一条看病的渠道,高兴!后来又看新闻讲,医院进行了集采,就是集中采购,把药价给打下来了。我确实也发现,换了药以后,我的药费比之前少了很多,真是普天同庆,普大喜奔啊。
前几天,再次看到集采的谈判场景,药价又大幅下降了。可是也没了进口药,他们价格太高了。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赶紧看了看我之前开的药品记录。发现果然医院开不出来的就是进口药,给我换了的就是价格便宜很多的国产药。
我开始担心这些药品能不能保质保量;药企的利润少了,他们靠啥活着;医生还能不能负责的给我看病,手段还够不够。不过我这肯定是瞎操心,政府肯定已经考虑到、安排好了。
有个自媒体博主讲,咱们未来看病,可能要跟国外一样。公立医院就面向工薪,保质保量。私立医院做有效的补充,面向特殊人群。我是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阿弥陀佛。
我现在已经自费在淘宝上买进口药了,毕竟医保有困难,我们该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