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08|回复: 5

[分享]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平均降幅创历史之最,有药品从每粒约 200 元降至 15 元,为何能降这么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3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狂卷低价”: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国采,平均降价幅度创下历史之最
今年新规出台,给国采现场带来的化学反应不断,药企们的报价激烈厮杀,刀刀见血。
在昨日国采现场,一款有36家企业申报、今年竞争最激烈的品类之一——间苯三酚注射液——就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
在上午报价阶段,南京艾德凯腾生物医药责任有限公司报价0.53元/支。报价一出,现场哗然,会场中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但让在场的药企没想到的是,那只是一个开始,出人意料的“超低价”还在后面,拟中选结果中,这家报价0.53元/支的企业仅仅排到了顺位第五,报价最低的一家企业直接大刀阔斧地把价格砍到了0.22元/支。
同样申报了间苯三酚注射液,却遗憾落选的一位药企代表感叹,“我们报了0.8毛几的价格,已经是贴着成本价在报了。”在开标前,他完全没想到,今年国采厮杀程度已经剧烈至此。
最终,根据小容量注射剂的单位可比价≤1元的拟中选规则,这一品种共有9家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中选价在0.22元~0.58元/支的区间。
除了引人瞩目的“低价药”,医保外目录药品的降价幅度也是历年集采关注的焦点之一。
进入集采的目录外药品,往往是大品种的“明星药”,由于价格原因未进入医保。但因为过了专利保护期,早早布局的国产仿制药企抓住集采的机会,多家上市大幅降价抢占市场。
比如,一款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外资药企占98%份额的降血糖药物——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成为今年国采上的竞争热门。在第十批国采开标前,紧盯着这一品种的过评仿制药企就高达34家,仿制药企们意图通过集采在市场上“翻身”。
昨日报价时,它的原研药厂默沙东报价7.38元/片,降价幅度极小。这样的价格一出,基本就与集采中标无缘,国产仿制药企最终给出的最低价是0.18元/片,降价幅度在90%以上。
再如,另一款广受关注的医保目录外药品是氢溴酸伏硫西汀片,这是一款抗抑郁药物,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天的药物费用大概是40元,现在已经降到1元以下了。”
据了解,本次集采的平均降价幅度创下历次国家集采之最。降幅变大的原因之一,在于今年最高有效申报价偏低。
在申报现场,多位药企代表向“健闻咨询”表示,今年集采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相比往年“低多了”。
也就是说,仅仅是企业报价的上限,今年也出现了更严的价格控制。
最高有效申报价又被业内称为“限价”,是根据相应品种各个厂家的价格和市场占有量,加权计算得出的一个价格,是企业申报时的最高限价。
合肥一家药企代表透露,医保目录外药品罗沙替丁(通用名: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的“限价给得很低”,这是一个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原来市场价为100多元,这次集采的“限价”低至27元左右。
长期研究集采的一位资深专家章军(化名)认为,“不能简单地说限价是高了还是低了,要看数据是不是更加真实。今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价格治理,药品的挂网价显然比过去更加真实。”
所谓“真实价格”,在集采的语境下就等于“挤干水分”,无限逼近成本价。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26192471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介入科做手术的时候,得先打麻药。最近越来越多的患者麻完以后,手术的时候还能感觉到巨痛!
由于很痛,无法配合医生,但是介入手术需要穿刺,都是要精准定位的,把介入的医生气的不行。病人在台上像杀猪似的哀嚎。原来10分钟能搞定的手术硬是半小时都没弄好。
为什么能降这么多?我也不知道啊!
指望药企商人不牟利而为民谋福利吗?
拼夕夕量大从优,是真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是说把昂贵的中成药踢出医保,我非常赞同。
你要是说原研药应该高价,以鼓励药企创新和研究,我完全理解。
你要是说集采的低价国产药在药效上比进口的高价外国药差,我也承认差距。
我就一个建议,请不要为参加集采的药企的利润担忧,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国家的淀粉片不应该卖天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3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把中成药移除医保,那玩意没什么效果还死贵,难道是因为中成药背后股东大部分是国企?掏空医保的除了民营医院,中成药占了一大部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批国采于12日晚间发布拟中选结果公示。62种药品采购成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根据公示表格和最新消息,我梳理了一张价格对比表格。
大幅降价药品
药品名称适应症原价(年费用/每片)集采后价格降价幅度(百分比)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乙肝抗病毒治疗每年4000元-5000元每年100元-200元≈96%-97.5%
来那度胺胶囊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每粒约200元每粒15元≈92.5%
西格列汀片2型糖尿病治疗每片接近8.14元每片0.2元以下≈97.5%
多种药品降价力度超过90%!
对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药更便宜了,看病花费也就更少了。
但也有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能降这么多?难道以前都在坑人高价卖药?难道现在的便宜药质量下降了?
其实不然,降价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列入集采之后,企业会降低自身的销售风险,还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利润可期,再加上近年来药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获得国家大单,很多企业只得转向薄利多销的路径。
展开来说,主要是这几点:
1.集中带量采购机制,给予企业稳定预期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通过明确采购数量,给予企业稳定的采购预期。这种采购模式使得药品生产企业能够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从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和过度营销。同时,由于采购量确定,企业可以大幅压缩营销费用,减少在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投入。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转化为药品价格的降低,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2.规模效应,降低药品生产成本

规模效应是指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随之下降。
随着采购量的增加,药品生产企业可以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这是因为固定成本在总产量中的占比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同时生产过程中的熟练程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等因素也会有助于降低成本。因此,在集中带量采购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进而实现药品价格的下降。
3.及时结算还款,降低资金成本

在集中带量采购中,医疗机构通常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及时结算货款。这种及时结算还款的机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企业可以更快地回收货款,减少资金占用和周转压力,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资金进行生产和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些都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进而实现药品价格的下降。
4.仿制药入局,增加药品市场竞争度

仿制药可以说是成本高昂的原研药的复制品,原研药由于其创新性,研发成本高昂,因此药企为了回款往往会高价卖药,而在专利期过后,仿制药就出现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它在质量上能够与原研药相媲美,但没有研发成本,只有生产和经销成本,因此在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这种同质量竞争的局面有助于推动药品价格的下降,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且价格合理的药品。
5.同一品种多家药厂竞争,被迫接受低报价

在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多个品种的竞争异常激烈。例如,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的竞争企业数高达34家,而间苯三酚注射剂也有26家企业参与竞争。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不得不亮出底牌,报出最低价以争取中选资格。在竞争压力下,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不得不接受更低的采购价格。
6.集采取消降幅保护机制

在以往的集采中,为了鼓励企业降价,通常会设定一定的降幅保护机制。然而,在第十批集采中,这一机制被取消。这意味着企业即使降价幅度很大,也无法获得额外的保护。这一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降价成为企业获得中选资格的唯一途径。
7.集采的复活机制与保底性价格

虽然取消了降幅保护机制,但第十批集采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机制来平衡企业利益和市场供应。例如,复活机制允许未获得拟中选资格的企业在接受同品种最高拟中选价格的基础上获得中选资格。此外,还为三个剂型设定了保底性价格,避免了因价格过低而导致企业无法中选的情况。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当然,其实集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医务人员中也是褒贬不一,在医药专业论坛就曾展开争论:


集采主要可能带来的问题有:药企利润下降导致研发投入不足,一些药品供应不足,临床使用的仿制药国产药质量不肯定,病人难以购买到既往习惯使用的“进口原研药”,激化医患矛盾……






因此长远来看,在实施降价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平衡患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不过,对于广大看病没钱的基层患者来说,这些降价措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让看不起病的人能买到便宜药,让有钱的人自费买进口药,也许这就是未来医改的发展方向了。
<hr/>
<hr/>请忽略上面的双分割线。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前几天,老鹿拿着割鹿刀在外面给人裁衣服糊口,结果衣服边角就是不齐,那个顾客说:以前鹿师傅您刀法挺好的,那么多年都在您这里改衣服,今天这衣服怎么改了又改还是不稳当呢?不会是您手上的刀钝了吧?
鹿师傅看了眼手上的国产割鹿刀,想起师门的忠告,答到:你看那边那个谢师傅,他拿个树枝都能把几个拿剑的剑客打趴下,人家传说他其实是什么山庄的三少爷。所以肯定不是刀或者剑的问题,是我老了,手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历史趋势来看,事物的发展总是处于螺旋上升趋势。而从6年的集采趋势来看,第十批集采无疑处于波谷底部了。
上一次价格竞争如此惨烈还是第三批集采,二甲双胍出现了1分5,卡托普利片1分4的价格,但随后几批集采价格又呈现了走高的趋势,尤其是大量围标行为的出现,导致部分项目的集采降价形同虚设。
今年第十批集采之所以会出现的如此之晚,最重要原因就是第七批集采围标,以及医保局内部腐败案事发。在抓了不少人后,组织集采这件事成了烫手山芋,北京、上海唯恐避之不及,皮球踢来踢去,最后还是上海承担了组织责任。本来一年两次的集采,今年只有一次,还是在12月中旬开启,再晚一点今年连集采都没有。
集采前一个月,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一周后第十批集采更新规则出台,两个文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征求意见稿掀了整个仿制药行业的盘子,开了第一枪,而第十批集采规则则是第二枪,势要绞杀所有的围标可能性,顺便两个规则都把矛头对准了国内的B证公司,干死B证就完事了。在集采前的规则网上答疑会上,上海药事局的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有任何围标的侥幸心理,第七批开始的围标案的抓捕工作依然没有停止,遇到类似行为,不要解释什么“我交给代理公司去操作,自己不知情”,“公司行为,我只是执行人不知道”之类的,相关人员全部连坐。在集采前就一股肃杀的氛围。
第二天集采前上海药事局举办的面对面答疑会上,人直接表态第十批集采规则就是一个试点,日后还会继续加码,MAH法规是针对创新药设计的,本来就没仿制药什么事,现在被仿制药整出这么多幺蛾子,规则肯定还要进一步收紧,纯B证公司被清理出局是大势所趋。
从规则上,第十批最大的改变是强关联制度,多托一生产、产品交易行为、同一实控人企业,通通只算做一个申报名额,大大挤压了纯B证公司的生存空间。
除了强关联,中标名额再一次缩减,从13中10变为16中10,存在委托生产的情况一旦超过3家,再减一个名额。这就使得多个热门项目面临25中9,35中9的激烈竞价。
从中标价的设计上,这一次堪称精妙。所有价格牢牢控死在最低价的1.8倍之内,超过立刻熔断。甚至1.8倍都达不到,如果两家以上熔断全场,那么后续企业必须接受最高熔断价格中标。简单地说可能不是最低价的1.8倍,而是1.05倍、1.1倍就熔断了。
在集采规则下,62个集采药品,有四十多个存在强关联,而这四十多个强关联产品,只有13个达成了统一竞标联合体,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强关联的申报企业之间闹掰了也好,各有心思也罢,反正没谈拢。按照规则,没有形成联合体的强关联企业,必须按照最低报价来。也就是说,3家强关联企业,你报1块,我报1块2,他报1块3,那么三家取最低,1块钱的那家中标,另两家出局,哪怕其他中标企业可能是1块4、1块5。在这种规则下,必然有心一横掀桌子的企业,“不是没谈拢吗,我过不下去你们也别想痛快,大家都别好过”。
因此,在12月12日集采开标之前,这一次的结果就已经没有争议了,注定是一场惨烈的厮杀。
事实结果也是如此。
间苯三酚注射液有四川的B证公司报出了0.22元/瓶的价格,而正常报价企业没有低于0.4元的。严重怀疑这家企业是不是准备跑路了,反正B证公司不值钱,遇到事与其承担责任不如跑路,间苯三酚从成本上0.22元就控不住,各项加一起3毛钱的成本摆在那。还好规则里注射液1元以下不会被熔断,不然间苯三酚注射液所有其他企业全部被限制在0.4元以下(我估计这家公司就是存了这个心思,但忽略了1元以下不被熔断的规则)。
舒更葡糖钠注射液这个几年前的明星品种,25中9的肌松药大品种,当年原料药问题搅得行业水深火热的品种,一支全生产成本在9元左右,最低价报出了8.7元,熔断价不到16块,中标价全部在12元以内。从这个产品就能看出一众报了16块左右企业的策略:我在成本价的1.8倍左右报价,即使不中也不会被熔断(最低价总不能低于成本吧),还有二次报价的机会。但是市场就是这么惨烈,12块就关门了,16块的毫无机会,集采未能中标,当年一两千万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第十批集采的经验教训就是,前面9批所有集采积累的经验,在这一次都通通不起作用了。很多企业还很天真的想着70%左右的降幅能够中标,到了现场傻眼了,降价95%都有可能中不了,一定有企业报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500ml的大输液价格还不如一瓶矿泉水谁能敢想象,氯化钾注射液0.16元,不如现场撸起袖子打了吧。不少企业按照前几批的老思路进行报价,结果没中标不说,还惹人笑话:别家报50块,你家报150块,看起来就像个傻子,报价策略是怎么制定的?
出人意料的是,原以为这批集采中会惨败的B证公司们,却格外的能打。不少产品的最低价都是由B证公司喊出来的,甚至有的项目B证公司包揽了前几名,在原料药、加工成本等各方面全面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这的确令人费解。是A证企业们想法太多追求利润报了更高的价格,还是B证企业豁出去掀翻牌桌了,还有待未来市场供应去验证。
强关联但却未组成联合体进行申报的企业,果然出现了死的很憋屈的。比如罗沙替丁醋酸酯项目,三家强关联企业各自申报,结果被海南紫橙低价中标,而另外两家被淘汰的企业北京品尚品和山西普德,如果不是因为强关联的原因,他们的报价原本是可以中选的。同样的情况在卡列前素氨丁三醇、复方α酮酸片、氨苄西林舒巴坦钠中也出现了,遇到这种情况没中标的企业恨不得买块豆腐撞死,但中标的企业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不被别人卷死,他们选择了先卷死自己。
总之,第十批集采,是集采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第十批之前,虽然社会上有很多对于低价中选药品质量是否会有问题的讨论,但是行业内大多数人不会这么认为,因为大家很清楚原研药的利润有多高,也清楚一个药品的成本大约是多少。比如氨氯地平片,社会上对于1毛钱一片大呼小叫的,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项目各项成本极低,1毛钱同样能有利润,而氨氯地平片全年超100亿片的销量,足以让一家企业在低价上依然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但是第十批集采,很多产品的确是贴着成本在进行报价,甚至有的很可能低于成本,让行业内也发出了“这些药品如何保障质量”的呼声。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势头,在医保极致降负之前,仿制药行业应当首先解决的,是整个行业范围的一致性评价的质量可靠性,以及不同区域间的GMP水平差距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