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65|回复: 5

[分享] 如何评价电影《无名之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在一座山间小城中,一对低配劫匪、一个落魄的泼皮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毒舌残女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会不同轨迹上的小人物,在一个貌似平常的日子里,因为一把丢失的老枪和一桩当天发生在城中的乌龙劫案,从而被阴差阳错地拧到一起,发生的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
相关问题: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5007509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今天,《无名之辈》上映21天,6.89亿,我其实还有点懵...


笑一下,这是她最后一个镜头。
“好,咔!祝贺真真杀青!”
我懵懵的跑过去与大家拥抱、合影,回到住处埋头哭号了一阵,天亮便匆匆告别。



总是如此,当下成为往事之时,才知其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遍看电影是在成都的点映,故事很精彩,情节很紧凑,人物很丰富,演员演技无敌。我还参与了电影的部分路演,听到了各位老师的想法,一些他们生活工作和创作的经验,感觉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让我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唱作人的小圆圈。
       《瞎子》是2011年的习作,我本人并未给它起名《瞎子》并且上传网络,我的心里始终觉得这个歌是不完整的,甚至在当初制作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我把这个没有名字的“方言白话”歌发给老家的同学取乐,同学用我高中的绰号“瞎子”给它改了名字,发到了网络。后来幸得诗人小引老师,前辈周云蓬老师和刘东明老师赏识,在微博媒体转发了这个歌,并且给出了一些老师们的看法,鼓励和批评。可能方言和古词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加之由于是习作,所以歌曲录制演唱质量非常Low FI,我推测这种Low FI的氛围,和改方言以后呈现的气质,是相似相搭配的。
        我去过片场,那时候剧组在西山大桥拍摄,连日阴雨,给拍摄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我的那一幕是和同学们冲进来解救高明父子的场景在同一个晚上拍的,先拍完了大家,然后拍摄了我的片段。有看完了电影的朋友问我,为啥我没有台词?其实,镜头中出现歌手的时候,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灵魂和身体,都在一个歌手里,所以,他不具备这个能力,表演。有这一个客串的镜头我很开心。但我最羡慕的其实是剧组和大家的工作状态,虽然很辛苦,一直在工作,但是那种工作状态很充实很幸福,每一个决定,想法,细节,都会影响到创作的结果,这种投入程度真的很让人羡慕和向往。


       第二遍再看是首映。首映后的第二天,我在长沙有工作,所以首映当天,我已经在长沙做演出的准备。当天到达长沙的时候,心想应该约一些歌迷朋友一起看电影,所以发了微博。经过一整天的沟通安排,当晚的最后一场放映,被我们承包了。影院发现末场的票在一张一张地卖出去,于是还紧急加了一个场。我本来打算趁着《瞎子》的空挡去抽烟,正好可以躲开歌,结果,我记错了情节,抽完烟回来,眼镜给马嘉琪戴上了耳机。
        “好听吗?”“好听”。那我就听吧。这很可能是我第一次不带有自己的感情去听《瞎子》。然后我好像感觉到一些流动,一些逐渐累积的能量。人物,故事,情节。


        “Bang”
        一声枪响。从那一瞬间开始,我的大脑仿佛被另外一种思路控制了,我开始猜测故事脉络背后的设计,想法。甚至想象,导演和编剧雷老师在一起写故事,讨论的情景。我也开始感觉到导演说过的关于这首歌的意图,并且从另外一种角度理解了这首歌在电影里的作用。导演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者,一切东西,都是他创作的元素。
        他们的创作,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考量的,很多前后的顺序细节,非常重要,甚至还可能经过艰难的取舍。大家都对电影中“马嘉琪失禁”的段落赞不绝口,赞扬任素汐老师的精湛演技,表演力爆表。这一点是绝对肯定的,任素汐老师在她之前的作品和工作中向大家展示了她专业的演技和专业的品德,在这一段情节中,她也展现出了让人震撼和感动的表演,我想说的是,在这一个张力很强的段落里,导演和编剧老师的写作安排,其实也和最终的表达效果紧密相关,和完成以后的剪辑推进互相作用,加上主演们的炸裂演技,才产生了这一段经典的情节。这实在是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观众在观影的时候全身心地全情感地投入进去,产生感动,代入等等各种情绪,可见,导演的这些安排和想法,是多么的奇妙,和见效。
        我还特别喜欢波仔躺在皮卡货箱里看天空的场景,我还特别喜欢大头在大桥上被拉着跑的场景,我还特别喜欢真真在后座吃着棒棒糖看烟花的场景,我也特别喜欢交警给马先勇贴单马先勇不停咒骂的场景。好多好多。。。


        能够参与电影,是一件很荣幸和幸福的事情。也许很久以后,大家都去了新的故事世界,在另外的人生里前进,说不同的话,爱不同的人。但歌手还在大桥上,因为他客串的这个歌手,期限有点长。
        导演,下次给句台词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摆明态度:昨晚看了这部片子后我就成为这部片子的脑残粉了,立即和一起看的朋友决定今天二刷。今天早上五点多起来,还在想这部片子,背了四十分钟单词后,继续发呆,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咧着嘴在傻笑——还是在想这部片子。

所以我的评论可能会有点过激。

我觉得这是部各方面都非常好,并且每个点都稳准狠地踩中了我的浪漫点的电影。

有很多人指着这部电影说它有缺陷,但我看了都觉得不值一哂。至于说它不够「有深度」——「比起xx,xxxx的处理可差远啦」——就更是让人莫名其妙。

虽然包裹着现实主义的外壳,虽然写的是一群在烂泥里挣扎的人,可它本质上是个非常浪漫主义的电影。

要是连这个都想不明白,先入为主地认为它必须是个「揭露黑暗解决问题」的电影,用自己脑内成型了的故事去套它,那就完犊子了。

额外提一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电影,一部戏剧,一本小说,可以「解决问题」,这从来不是讲故事的人的能力和义务。创作者一旦搞混了两者,就会变成自大的混蛋,上位者一旦搞混了两者,就会弄出莫名其妙的规矩,观众一旦搞混了两者,就会抱着教科书琢磨角色的三观然后成为一个没脑子的蠢货。请,不要当这种人。

也不要指着阳光下的一朵花,说它的叶子不够圆润。

我翻了一下影评,什么千奇百怪的都有。比如「任素汐这个角色对整个电影不重要」。

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比如任素汐这一条线,如果剔除掉,其实她并不影响最终大头找霞妹,也不影响眼镜和大头之间兄弟的矛盾。

换句话说,眼镜和大头当初如果躲进了一个空房间,不久大头还是会收到了霞妹的信息,然后大头被眼镜训斥,两人闹崩,大头离去,任素汐在不在场,都没影响他们两人的矛盾冲突。

典型的读了几页剧作理论就把自己脑子弄拧了的想法。

眼镜跟大头的矛盾,对眼镜很重要吗?不是很重要。他俩吵一架根本不是因为他们有本质上的矛盾冲突,而是为了通过这一吵,把眼镜的情况交待出来,也把眼镜一直在遮掩的最后一点儿底揭出来。这样,大头一走,眼镜就可以彻底和嘉旗坦诚相见。

眼镜——胡广生,这个角色的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是不顾一切地想要尊严,却没有尊严。

虽然这个故事里几乎所有角色都是没有尊严的,想要寻找尊严的,可是他们俩是最明确最在乎这一点的。

嘉旗是胡广生的一面镜子,胡广生也是嘉旗的一面镜子。胡广生作为笨贼被恶搞,「打死眼镜蛇」的故事被戳穿,和嘉旗失禁的部分,一起将这两个人无情地暴露了出来。越是暴露,两人越是有共鸣,越是灵魂接近。

嘉旗想要自杀,本质上和胡广生想杀人是一样的:守住最后的尊严。

到了最后,嘉旗从梦中醒来,看见了胡广生留下的那幅画,知道了胡广生没有开煤气——尽管这时胡广生被抓住,被再一次踩在泥地里,再一次哭喊着你们耍人——胡广生这一刻的角色线路完整了,矛盾已经被解决了。

尊严很重要,但是不要死。其他人也许看不起你,我看得起你,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是什么样子。

我跟你一起走完最后的路。

所以胡广生去西山大桥,祝福自己的兄弟,但这场戏里他解决的矛盾根本不是「和兄弟之间的矛盾」,而是「放下了掩盖自尊的尝试」。他试着去相信,相信霞妹是可以爱大头的,相信即使办不成「大事」,即使甚至只有一个脑袋可以动,人也可以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被人看重的,也可以靠着一些东西活下去的。比如说爱情。

他通过拯救嘉旗,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吵架的那场戏,对胡广生是这个意思,对大头也是一个意思。

掩盖「没有打死眼镜蛇,只是捡了一条小蛇」这件小事的,虽然是胡广生的想法,但却是大头一直在帮他吹嘘。

和胡广生是为了维护自尊不同,大头内心里想要相信爱情,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胡广生对他爱情的冷嘲热讽,是大头自己外化的魔障,他对胡广生的无条件服从,正是这种困境的表现。

这一架吵完,揭穿了胡广生的谎言,他就突破了自己。

所以,虽然是两个人在吵架,解决的却不是他们之间的矛盾,而是各自的问题。完成两个角色的各自的矛盾,同时推进胡广生和嘉旗的感情。这是这一部戏一场戏里做完的事情。

这本子太漂亮了。要说这样的本子「混乱」,「交代不明」,我说呸。

这部剧本特别好,还在于它做喜剧的方式。

它的喜剧桥段都是建立在人物塑造、主题矛盾之上的,是建立在对人的同情,和理解之上的。完全没有斧凿的痕迹,完全是这些人这些事情会有的样子,大巧不工。

非常好笑,非常起效,包袱一抛,每个人都拍腿乐出声。但是当这些人物开始呐喊,开始有血有肉,观众们开始理解他们,了解他们时,再转过头来一想,这些笑话又非常伤人,仿佛用眼泪写成。

观众在这一刻甚至成为了这些人物困境中的一部分。至少,观众的笑声,成为了胡广生困境的一部分。

这样的代入,这样高级的嘲讽,让你能够在之后开始自省。

能把前期的喜剧做得如此出彩,又能把后期的悲剧做得催人泪下,最后结局还能找到最打动人的点,真是了不起。

再说很多人诟病的巧合。

我觉得很多人先入为主,因为这部戏节奏很爽利,所以认为它「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的反转悬疑片。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够,就觉得有问题。

可人家不是啊!人家明明每个角色一条线,最后汇聚在一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拿A类型的鞋套B类型的脚,完了觉得不严丝合缝的地方就得割了喂狗,这简直天大的冤屈!

是,俩笨贼进的刚好是嘉旗——马先勇妹妹的家里,是很巧合。可是剧本只是利用这个巧合来简化叙事,利用这一点简单说明嘉旗作为马先勇酗酒车祸的受害人,和马先勇之间的关系。它有用这个巧合解决任何剧情上或者人物上的困境吗?没有吧!俩笨贼有见到马先勇后一番对话发现「哎呀你们帮了我妹妹这么说你们是好人咯那我放了你们」吗?——没有吧!

这条剧情线就没有和马先勇产生任何角色塑造以外实质推动上的关联,说白了,这种巧合,还有所有线汇集到「西山大桥」上不可避免地有点巧合,都完全是为了精炼剧情提高体验,而不是在剧情雕琢上做什么偷懒耍滑。这样的巧合,除了让天天睁大眼睛看电影里有哪些「不科学」的人吐个槽愤慨着爽一把外,有什么好诟病的呢!

另一个巧合,是救护车上的巧合——进救护车是安排得很清楚的,不存在巧合,不说。重点在胡广生开的那一枪。

这是再典型不过的悲剧处理,莎翁也这么玩。你揪着他问「罗密欧再等一分钟朱丽叶就醒了!他为什么非要赶那一分钟自杀啊你说啊你个傻逼」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呢?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无序的呀,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有果呀,都顺理成章得毫无意外呀——

——是,我这样说,就有人要问了:「你这意思是随便来个陨石砸死大家算逑也行了?」

不是。

怎样区分「悲剧性、合理的巧合」,与「莫名其妙的巧合」?

看角色塑造。

千言万语,归结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到了这场戏,胡广生和马先勇这两个角色已经非常鲜明了。我们完全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面临过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处境是怎样的。所以,当马先勇认出大头时,他一定会想办法抓住他,哪怕他手上只有个水枪,哪怕他会中弹。所以,胡广生一定会拿出枪,指着马先勇。出于兄弟情义,也出于下意识的自我维护。

烟花的炸响是轻轻一推,扣下扳机的,是「命」。

「命不好」。

——这些被社会鄙视的人,这些在泥潭里挣扎着求一口空气的人,这些命不好的人。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中,扑腾着,想活出个姿态来。

命运扔出了一把枪,告诉你,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有杀伤力,冰冷,残酷,陈旧,人的命轻贱如纸。

然后这部电影和中了弹的马先勇一起,回敬着,按下扳机。这次,淋在胡广生脸上的,却是水——这是一把小孩子玩的水枪。

「但是呢!世界也可以是这样的!」

马先勇没有当上协警,但是他证明了枪的存在,证明了自己能够破案,维护了他的正义。女儿最终认可了他,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他。

胡广生和嘉旗失去了所有尊严,但拥有了彼此,他们之间绝不会互相看不起,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大头的追逐有了回应。这一次,是霞妹在拉着他跑。

甚至连戏份最少最少的高翔,都用「畏缩——攻击马先勇」,以及一场热血高校式的兄弟情义,被写得有血有肉,令人击节。

每个人都失去了一些又得到了一些,都赎了罪,又得到了救赎。

何其的浪漫,何其的温柔。

在惊涛骇浪之中,无名之辈,靠着彼此,找到了一方孤岛——

这是我爱这部电影的理由,这是我爱这个世界的理由。

————————

实在忍不住喷一轮,温柔点不点名了厚:

窒息,看到一个无名之辈的新影评……怎么港,没有共情力的三观警察我见的多了,这位三观警察居然能左一个“我的电影圈朋友”右一个“我的第一堂剧作课老师就说了”…………然后指着这个本子说“主角完全是人渣没有半点可取之处观众没有任何代入感也没有转变没有救赎”……

我从以前就发现了,比如画画,比如写东西,学了一知半解又忍不住炫耀的蠢货,总是会被半吊子理论糊了脑子。普通观众看一幅好画一部片能直观地感受到厉害感受到感情,这类人却往往急不可耐地套些自己根本没搞明白的东西,一旦他们的理论水晶鞋套不进面前这姑娘的脚,就恨不得给对方来个截肢,完全不去思考“我学到的是这样的,这部作品是那样的(而且观众评价不错),那有没有可能是有什么地方我没搞明白?”

要是个单纯的观众我也就麻木了就说观众各有喜好说啥都成叭,一个自诩创作者的人说出这种自大愚蠢的话来……

这种人就是会写出“完美的”“可爱的”纸片儿龙傲天还沾沾自喜的人啊!!!

哪怕多看几部片子,也能搞明白你老师说的“值得追随和体验的主角,然后才是他的人物弧线”根本没特么狭隘成那样啊!!!

难不成你老师看《教父》也只看到黑社会?看《猜火车》只看到嗑药?看《发条橙》是不是要鼓掌说罪有应得应该大力推广?嗬。

这样的本子能被您拿着三观眼镜儿看得一文不值,纯粹是水平过低连自己差距在哪里都不明白。好心劝一句,我看这位大师您老还是别把钱浪费在学剧作上了,混人脉的时间也挤一挤,先多看看正经电影正经文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是邓恩熙,关于马依依这个女孩,她有一些故事想要和大家分享。
你好,我是马依依,一个不善表达又有些叛逆的高中生,我的爸爸马先勇,是一名被革职的协警,一个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
我和爸爸的关系不太好,或者说,是在妈妈去世之后我和爸爸就变的越来越陌生,甚至都不能好好的交流。妈妈是因为爸爸酒后驾驶发生车祸去世的,所以我一直都很怨他,明明自己是个协警,却偏偏要酒后驾驶,自己丢了工作,也让我失去了妈妈。车祸之后,他颓废的生活着,却还执意想要恢复协警的身份,我学校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还在学校老师同学的面前打我,最后居然和梦巴黎的一群人一起被抓到了警察局。
我打了他,因为我一直觉得他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想法,不关心我,还背叛了妈妈。可在西山大桥的一场意外中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都误会他了。他一直都在默默的关心我,他是个要面子的人,却为了我和老师低声下气,在西山大桥发现我之后,就一直想带我离开怕我受伤。财神爷的身体虽然笨拙,但却死死的把我护在身后,不顾一切的冲出来为我挡子弹。那一刻救护车外的我瞬间明白了,爸爸一直都很爱我,只是从来都没有说过,我们都一样不善表达。
爸爸,依依没有改掉自己的姓,你看我的作业本上还写的是马依依,我永远都是您的女儿。
我和我的“爸爸”见第一面的时候气氛超级严肃,严肃到就像马依依和马先勇一样的“陌生”,我是因为之前看过陈建斌老师的作品,老师是我很喜欢很尊敬的前辈,所以第一次见的时候就特别紧张。后来知道原来那天陈建斌老师是故意没有和我做过多的交流,为了更好的在角色里,保持和女儿之间的生疏感。我也是这样从中学习到了,对于人物角色要从全方位的去理解,要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投入到整个故事中去,要真听,真看,真感受。
今天是《无名之辈》上映的第4天了,谢谢走进影院去看这部电影的每个人。因为有你们,无名之辈才不会籍籍无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名之辈》有挺多毛病,但真好看,如果没抱期待,说惊喜也不为过。
宁浩横空出世后,国内扎堆出过很多类似的黑色喜剧题材。这些电影大多师承盖里奇,人物众多、多线叙事、快速剪辑,剧情紧扣现实,又有天马行空的市井传奇和离奇演绎。
这也是最适合年轻导演出位的类型,有才华的,叙事或者视觉都能大胆实验,玩出繁复花样。但如果功力不够,人物和线索一多就容易失控,很可能把电影拍成一锅粥。
这几年类似的电影慢慢少了,同样低成本,普通喜剧在面对审查时束缚更少也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做成爆款。近两年有印象的,不过16年杨庆的《火锅英雄》和曹保平的《追凶者也》,17年的动画片《大世界》算半部。今年突然冒出这部《无名之辈》,也算是让黑色喜剧有了延续。
电影围绕一宗劫案和一把失枪展开,4个主要角色,3条主线,再加辅线若干,交叉推进,彼此串联。人物在各种误打误撞中产生联系,又由主要矛盾推动最后汇聚一处,完成终极乱战。其间嬉笑怒骂、洋相百出,也不乏煽情。这是典型的盖里奇式电影,但好在人物故事总不太相同,西南山区的口音里有特别粗砺的质感,搭配着小人物卑微却又不甘的境遇,显得格外烟火缭绕,生动自然。
剧中人物刻意讲西南方言,混淆了贵州话、四川话、重庆话的口音。章宇用家乡话演绎,自然力道十足。陈建斌、任素汐、潘斌龙显然吃了北方的亏,口音有瑕疵,但语言这事儿非一朝一夕,不能苛求,有味道便够了。
陈建斌演的马先勇是个生活落魄的保安,一个害死老婆的丈夫,一个与女儿隔阂的父亲,油滑、粗暴、执拗,但骨子里也有正义理想,一心想当辅警。他是整部电影的中心人物,串联起了电影中的所有角色。
任素汐演的马嘉旗是马先勇的妹妹,一个因车祸瘫痪却格外彪悍的女人。牙尖嘴利,出口一句好话都没有,专找人死穴,愣是凭一张嘴就把闯入家中的两个劫匪治得服服帖帖。毒舌背后,是她的脆弱与孤独。眼镜与大头的闯入,于她而言,其实是种惊喜。虽一心求死,但对美好总是向往,所以与哥哥不能好言好语,其实心里早已原谅,拉着两人上天台拍几张看上去正常的照片,又希望能够听着好听的音乐离开人世。
潘斌龙的李海根(大头)就是那种好好先生,照顾哥们儿的自尊心,不惜为他圆谎,甚至替他吹牛。所有的理想,就是取喜欢的姑娘回家盖房子和装修。
章宇的胡广生(眼镜)是我最喜欢的。他在电影中没有太多背景铺垫,却显得格外真实。那种来自乡村的找不到目标的年轻人,满怀挑战世界的豪情又无处发力的挫败感,所有的愤怒与悲伤,只是因为得不到尊重,所有在他看来正儿八经的奋斗,最后却被解构成了荒诞不羁的笑话。于他而言,成功是抽象而遥不可及的,只有用钱简单地替换以为自己正名,甚至不惜犯罪。他的大张旗鼓,他的假装强势,都是面对外部世界的被动防御,如同闯入城市的野生动物,惊慌、惶恐,于是做出龇牙咧嘴的模样。这样的年轻人在现实中,我们常可以见到,早年的杀马特非主流,后来的快手与抖音青年,他们以夸张甚至奇怪的姿态展示着个性与张扬,却被以城市文化为代表的主流群体视为笑话,这种被扭曲的自我认知与外部偏差,就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王砚辉这么好的演员再次被浪费了,他的故事在电影中基本上是条废线,作为背景简略交待即可,现在的处理既不出彩,也影响了电影完整性与节奏感,非常尴尬。
是的,我觉得电影的剪辑存在问题,有点跳,断裂感明显,当然也不流畅。剧本也不好,角色与角色的联结很刻意,过度依赖巧合,逻辑有很多bug。线索太多但是融合度不够,最后是被强行扭在一起。角色的数量显然超出了掌控极限,导致一些配角非常空洞。
好在演员的出色表演填补了这些缺憾。必须得说,章宇和任素汐太好了,那种光芒四射的好。特别是本土作战的章宇,用回熟悉的方言,每个表情每句台词都神采飞扬,精彩程度更胜“药神”里的黄毛。电影最好笑的段落由他一本正经的反差演绎(给伤口上药)造就,最煽情的部分也由他和任素汐的精彩互动完成。
任素汐的好戏也不用多说,她前期的凶悍泼辣与后面的细腻温柔都演的非常到位。中间人物状态的转变,有两场戏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一场是她失禁后夹杂了屈辱与脆弱的反抗,那种对自尊的无力挽救让她在那一刻与眼镜心灵相通。他们都是面对世界无可奈何的无名之辈;另一场则是她与陈建斌隔着门的问候与嬉笑怒骂,在粗鄙的语言中所透露出的兄妹间彼此的关心与牵挂,真实感人。
电影的高潮依然着笔于各条线索汇总后的终极一战,所有主要角色除了无法出门的任素汐几乎全数在灯火辉煌的风雨桥上登场。这其中有些是积累已久的感情爆发,有些则是背负着叙事使命仓促上阵送人头的功能角色。
到最后,英雄终成英雄,惊心动魄,两把枪也没要了他的命;那些误入迷途的年轻人没能得到网开一面,疏而不漏的国产犯罪电影因果律终于还是让他们被警察摁在了地上。
当然电影还是给予了这些年轻人以仁慈,想死的没死成,她在窗外漫天烟花的映衬下看到了别人留给她的表白;乱入风尘的女人会一直等着憨厚的农村青年,牵着他的手在一片混乱中不管不顾奔逃;女儿与粗鲁的父亲和解,儿子与背叛了婚姻的父亲和解,濒临破产的商人修完了烂尾楼,身负债务的保安带着妹妹住进新房,从良的技师回家乡做起小买卖,两个年轻人在监狱中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人人皆得圆满,如此美好,美好得像是童话一般。
我们说要在黑暗中看见光,我们希望那些小人物能堂堂正正拥有尊严,我们祈盼灾祸贫穷远离生活,我们同样要接受并理解人生的不完满,就像欣赏这部还有很多问题的电影,它节奏混乱故事将就画蛇添足,但它也情绪充沛野心勃勃出乎意料。我还是觉得好看,觉得这样的类型电影可以有更多被拓展与创新的空间,这些谈不上大牌但专业出色的优秀年轻人应该拥有被市场认可的机会。
有个细节是电影其实很贴心地强调了每一个角色的名字,他们有名有姓,有血有肉,即便他们已经有了很容易被辨识和记忆的花名。毕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关心和在乎他们的人,他们绝不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无名之辈,人皆有其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