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大的论调我就不谈了,热心的劝退人士早已分析到位了。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谈一下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让我成为一块拼图,共同构筑伪生化坑真实的样子。
我高考志愿失误,就读于一所普通985大学的生物技术基地班。985、特殊培养制度(成绩要求远高于其他专业),很多的出国机会和保研机会。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了,当然,根据行业大势来说,这已经渣到家了。
学院的大政方针永远只有一条:为本校的实验室输送更多更好的学生。我们的特殊学院是在2008年建立的,在建立之前,我校只有两个国家设立的生物工程基地班专业和生物技术基地班专业。至于基地班制度,是这样的:“为了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从1991年至1996年, 原国家教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四批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8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基地”),1994年批准建立了5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文科基地”)。”可以看到建立的时间结点: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又坐收人口红利的向上岁月(当然,现在也在发展)。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开始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因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人不是。基础学科的显著特征:劳动密集,成果取得难。但是也只有基础学科的大牛,才真正担得起“科学家”的名号。因为,他们才是从根本改变世界的人。BUT,改变世界的人是需要助手的,越多越好的助手,有时候没那么优秀也是没有关系的。于是国家建立了基地班,允许学校自由设定培养方案,全力打造基础学科研究人员(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其他不相干方面有些欠缺)。基地班重实践,重动手,以及极大幅度倾斜的保研政策,很快为各个学校的基础学科输送了大量的研究人才。第一批人才即使不那么优秀,也因为政策的倾斜获得利益,在博士毕业后去国外做几年博士后,就可以在很不错的大学某得一个小老师的职务,安度余生。而优秀的一部分,则成为了行业翘楚,推动了人类进步。致敬国家,致敬当年的基地班学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空荡荡的教职很快被填满,各个普通大学为了“把握国家大趋势”,也加开了对应专业,使得基础学科人才很快就饱和了。事实上,在零几年毕业的基础学科学生,就已经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好的就业岗位了。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职位渐趋饱和,但是科研助手永远紧缺。于是基地班制度在新的时代,也就有了新的意义:为基础学科实验室输送大量较高素质劳动力。但由于基础学科实验本身对技术的要求就不是很高,主要的技能点都点在外文阅读,文章写作和勤奋实验这几项上。所以对于数理方面的要求则一降再降,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要求不高,只要够踏实,愿意干,脑子不那么笨,就够了。于是基地班的保研名额,一度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换一个视角,不一样的风景。在学校层面上,能够把更多的优秀学生以较高的分数招收进来,给他们安装上一套实验软件,再洗脑,输送进本校的实验室。学校将会在科研能力以及学生深造百分比上取得更漂亮的数字。而在国家层面上,在过了九几年那个人才匮乏的年代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智力,发展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上,在兴趣的推动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逐渐变得比给基础学科实验室多送几个实验员显得重要。于是在2014年之前,学院给出的保研名额只有top5%的学生允许保研外校,剩下的都是定向的保内指标。但在2015年左右,国家发现了这样做的弊端:很多优秀的学生被限制了发展。所以国家下达了文件,保研不允许再以任何形式区分内外,一切定向,皆为非法。可以说这个时代是特殊的。此时,很多学校已经把原有的基地班单独设立如“创新研究院”之类的单独学院,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其实主要是更容易去实验室练手),更高的毕业要求(其实就是必须在实验室待够多少个学时),更广阔的出路(其实就是给你更多保研的名额,超出国家批的50%部分,从其他学院“借”)。首先,他们会用高保研率吸引一批高分高考生,其次,在开学后,他们又会再在校内选拔一批学生组成新班级。总而言之,集中起来的学生好管理,好洗脑。但是在2015年新政实施后,原本随意洗洗脑就能留住学生(不然你也就没有保研资格)的学院受到了新政策的冲击:一小部分学生紧跟大政方针,很快就发现了他们其实可以保送去外校。于是,这种前身为基地班的特设学院打了个措手不及,生源大量“流失”。校内的基础实验室骂声四起:你们拿了别人名额,却招不来学生。特设学院们仓促准备,2016年也依然拿不出像样的手段:毕竟国家站在学生那边。终于到了2017年,也就是2014级学生的保研季,国内许多大学都出现了类似于“白色恐怖”的事件,各种明的暗的手段限制学生保外。当然,我有幸地避开了这一切,老早毕业了。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政策衍生的新思潮的冲击:很多学生发现,甚至保送到本专业也并不见得就是唯一出路。有2010级学长直接完全放弃保研,自己搞开发,去了阿里。学生中开始出现“生信热”“生统热”“计算机热”“金融热”“慕课热”等一些小范围的“反动”群体,但大多数学生还是逆来顺受,对此毫无见解的。毕竟当环境给你吊了一个萝卜并告诉你只能去追它,很多人都是醒悟不过来的。许多学生开始利用学院的政策去选修计算机或者经管的课程,于是学院告诉你:跨一级大类的选课不允许算学分,挂科也不能保研。于是又有些同学被学院残存的理工科如VB,网络基础这样的课所启发,开始自学计算机技术。于是学院告诉你:从2014级开始,这些课,除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就是叫你OFFICE高级应用的那个,毕竟写论文做表格搞报销要用),全部从培养方案删除,美其名曰"给学生减负"。当听说很多14级学生居然为此欢呼的时候,我们都感慨:一届不如一届。而事实上,学院的生源的确变得越来越差。很容易知道原因:互联网这么发达了,已经没那么多傻乎乎的家长和高考生了。更为过分的事情出现了,许多学生对生物依然有兴趣,但又不愿意让人生惨淡,于是开始投入生信生统这样的学科。于是在今年,2018年,学院告诉你:生命大类不再开设《生物统计学》这门课。事实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好解释的?站在学院的角度,我很理解,给学校派不去优秀生源,罪过。给国家输送的科研民工不能保质保量,罪过。所以,当忽悠已经兜不住了的时候,就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了。我们的学院,可能只是这个学科一个小的缩影,不知可不可以代表这个行业大趋势,但是能代表我国的生物专业教育的大趋势是毫无疑问的:忽悠+搞残你的基础=伪生化专业的培养模式倾向。
还记得一位优秀的学长对我说“没有差的行业, 只有差的人,任何行业都必须做进前10%”,当时是2013年。学长的精神和勇气,以及为此付出的勤奋努力,我十分佩服。但是其实就我看来,生物行业进入前10%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们985的学生,高考时也几乎是前百分之几了,但是我们本科毕业的伪生化学生,就业真的很尴尬。不说大的,就举举例子,从就业/转行的时间先后,以及从班级>专业>年级>学院>全校泛生物类专业 的层次,我来尽最大可能举出身边例子,让事实说话:
班级层面:
①ta是个有才的人,来校之前就已经在民乐界小有名气,大小晚会演出,指挥或者评委,经常见ta的身影。ta在大三初觉得这里很没有意思,直接退学去了澳大利亚深造。
②ta是班级前列,年纪top3,大一大二各种参赛,四六级各种超神分数,六级低了点,只有620+。长久以来都被大饼吸引,没有动摇,到了大三保研前夕,逐渐认识到了伪生化的可怕,紧急转向,去修了几门计院的课。可能履历光鲜,排名靠前,加上过人的英语,被T大某工科系保送录取,虽然还做生信,但已遁出生物坑。
③ta也是班级前列,但是觉得国内生物很没有前途,想出国留学,于是学习,申请,结果没被录取,却被UBC的食品专业录取,一年制。想法是留在国外工作,但是希望比较渺茫。
④前十名中除了我的剩余同学:大都保送了国内清北复交+中科院这个层面的研究机构,做实验,其中不少在入学后产生了转生信的想法,希望渺茫。
⑤剩下的同学中保研的,几乎全是去了top10 985的生科院和医学院这样的地方,做实验,从朋友圈动态来看,很辛苦,很苦闷。
⑥剩下的同学就业的,工厂里的实验员,生物医药公司的销售,其他销售,没有听说有其他让人眼前一亮的就业方向了。薪酬税前都在4000~5000的范围。
⑦剩下的同学走其他路线的,有创业的,为此大四专门修了很多养殖有关的课程,养食用动物,目前没有大的新闻。
⑧不得不提,一个同学,对做实验极其有兴趣,于是在GPA很光鲜的情况下留在了本校的实验室做实验,还没到研一已经有了文章。
本专业层面:
①本专业的其他学生,保送读研的,我知道的,有个哥们走了生信(但是他本科一点基础都没有),只是他这个人比较思维活跃,大三就在筹备着在校园里开个咖啡馆。所以,以他对信息的敏感性,还是通过努力,去了双鸭山大学读了医学院的生信方向的研究生,大四才开始自学。
②另一个同学,从大二就发现了伪生化的可怕, 于是开始效仿2010级那位学长,结果可能执行力差了点,没成功。又挂了科不能保研,于是自己在考计算机研究生,可能数理基础已经一塌糊涂了吧,没考上。目前情况未知。
③剩余的同学大都在伪生化实验室里做实验,从社交软件状态来看,已经逐渐出现了早期鸡汤爱好者的征兆。我认为这是压力大又看不到未来所引起的。(希望专业人士指出人在什么时候更爱鸡汤还喜欢转发?)
年级层面:
①某同学,政治及其反动(笑),经常玩骚花样,比如休学一年去其他大学旁听这样的。思路显然比较开阔,于是从大三起就在努力转向生信,加上成绩考前,目前去了某top4读生统,主要做深度学习。
②一个和前一位相似的同学,两人都是慕课爱好者,但是醒悟较晚,保送的中科院神经方面研究所后放弃了,想出国不知近况如何。
③剩下的同学,除了一部分学力较弱为了保研而挣扎的大都去了本校实验室做实验,剩下的大多数,都和我们年级的总体去向一致。
学长学姐:
学长学姐中优秀的真的很多,走生信的人数也多于我们这一级。但是有一部分学长学姐受制于保研政策,留在了本校,现在本校的优秀博士论文都被他们包揽了。可见,人才的素质很重要。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像那个去阿里的师兄一样优秀的,少。
全校泛生物类:
基本上就是低配版本的我院吧。
保研率低于我们,保研去的学校比我们差一些,转生信的概率比我们低一些。就业的同学倒是都差不多。有熟悉的同学去了英国读研,苦闷中,不过就一年。
总结一下,就是大部分继续在伪生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少部分转向了生化,极少部分彻底转变学业方向。就业一塌糊涂,没什么好的公司(和是否是行业龙头无关,说待遇),有几个公司过来招所谓“管培生”,听了都呵呵。工资分布在4000~6000,岗位多是像实验员,质检员,工人这样的一眼可以看到天花板的,没听过大新闻。从生源来看,我们显然显得比学长们后知后觉,而学弟学妹们的表现就更差了,外院泛生物的,更加麻木。
就是这样吧,听着很朴素,是因为真实。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34451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