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73|回复: 5

[讨论] 饶毅对华大基因的质疑,有哪些是合理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1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网友 聪明的大头 在 测序中国 发帖(全文:http://seq.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20)记录了 2012 年 11 月 27 日于北京大学第二届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就下面四点,和深圳华大基因执行主任王俊进行了辩论:
-论战一:华大拿中国的钱为外国做事?
-论战二:华大只会拿别人的 idea 做学术吗?
-论战三:王俊是科学家吗?
-论战四:华大是造福老百姓的吗?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90060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了解,但是是否拿中国人的钱为国外办事... 呵呵。
国内这类型的公司一个码农一个月给6000左右工资。美国码农毕业就算真的纯code monkey你看多少钱吧。就算中美生活水平有差异,这真有点insulting. 这公司基本就在给美国人当廉价劳动力。一个月1000刀在美国差不多是付给waiter的底薪,(waiter的底薪之所以那么低,因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小费),也就是说,这公司的员工基本上就算是给美国公司做印度童工。这些公司的老板经常喜欢装高尚,但是我觉得你道貌岸然大言不惭脸不变色心不跳仿佛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是真话地说这是win-win situation,跟从前白人对自己的黑人奴隶说我给你住的地方(地下室/壁橱/马厩)对你就够好的了都差不多。
至于科研水平,不提也罢,总之绝对不是state of the art。太多技术上的事儿我不好多说,但你可以看一下国外真正的科研在干什么,而在国内,什么就可以算作是科研突破了。甚至你可以去google国外有些大学的sequencing课件,然后再看这些软件的algorithm,我就把话说到这儿,我都根本不是做bioinformatics的。
后面俩问题不了解不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4-05-01 更新 ----
曾经被饶毅成为“流氓企业家”的华大基因杨焕明昨天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下是饶毅当年的博客节选:
我认为杨焕明是企业家,因为迄今看来华大基因公司运行了多年,好像企业(至少表面上)是成功的,所以,称之为企业家,是一种褒奖,因为在我的词典里企业家高于商人。当然,我不说他是科学家,这一点其他人会有不同看法,因为大家对什么是科学家有不同标准。如果发过论文就是科学家(英文的科学家用法),那么杨焕明也算科学家,如果做了比较好的科学才是科学家,杨焕明就不是。什么是比较好的科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学生(和华大的青年员工)不妨知道杨焕明的模式并非大家都认可为科学家。DNA测序方法是外国发明的、仪器是美国生产、试剂是美国的,具体课题无需很多ideas,用中国的大量的钱(包括初期用地方政府的钱)、用中国廉价劳力,大量测序,是否算好的科学,生物学界很多人自有看法。所以,认为杨焕明不是科学家,恐怕不是我一人。不过,是不是科学家并不重要,争论也无所谓。
---- 以下是 2013-07-26 原答案 ----
我没有内幕,仅就题主问题中的第二点而言。
-论战二:华大只会拿别人的 idea 做学术吗?
2012 年底,Nature 杂志评选了
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ten people who mattered this year)*。华大基因(BGI)执行院长王俊(Jun Wang)入选。
三年前在 Nature 上有一篇
介绍华大基因的文章,面对 Nature 杂志的采访,王俊坦陈“我们是肌肉,我们没有大脑(we are the muscle, we have no brain)”。个人感觉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很强的自信,他们是充满野心的。2010 年华大基因购买了 128 台 Ilumina 公司生产的 Hiseq 2000 测序仪,据说该仪器的目录价格为每台 69 万美元。2012 年华大基因又斥资 1.18 亿美元收购了与 Ilumina 竞争的测序公司 Complete Genomics。
从纯粹的科学贡献来讲,如果真如王俊在题主引用的“论战”中所言,糖尿病微肠道菌群与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等工作是他们自主完成的,他当之无愧可以算是杰出的科学家。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的工作都发表在 Cell 杂志上,见
这里
这里,我没有看完全文,不好直接判断工作的意义。但从作者单位来看,通讯作者的单位都是华大基因(BGI),共同第一作者排在前几位都是 BGI 的,但都有一位第一作者属于别的单位。这两位特殊的共同一作的单位都是医院,也许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癌细胞来源,或者提供了部分 idea,但我个人倾向于判定主要的科学贡献属于 BGI。Nature 在前述报道中也强调,2012 年华大基因主导了他们自己的原创工作,其中就包括这两篇 Cell 文章。
Nature 的报道援引哈佛大学 George Church 教授的话说,“1999 年 BGI 的测序能力占全世界的 1%,现在已经达到了 50% 以上”。华大基因今年一共参与发表了 100 多篇论文,其中大多是 Cell, Nature, Science 文章。尽管如此,Nature 指出华大基因 2012 年最主要的进展在于将基因组科学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比如 9 月份与盖茨基金会签署的关于农作物与传染病的合作协议,以及推动发展下一代测序技术,通过对母亲血液中致命性染色体畸变进行基因检测,用来诊断测试新生儿的潜在疾病。
从他们的这些努力看来,华大基因也许并不像很多人(包括我)之前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个测序工厂,而是也拥有它们自己的科学梦想。
*:
Nature 评选的这十大人物在
华大基因官方主页新闻中翻译为“2012年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而实际上,同时入选的另外9位分别是(摘自科学网编译):
罗尔夫-迪特尔·霍耶尔(Rolf-Dieter Heuer),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主席,他让世界认识了“上帝粒子”。
辛西娅·罗森茨维格(Cynthia Rosenzweig ),纽约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主席,她致力于保护她居住的纽约哥谭镇,使其具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亚当·施特尔茨纳(Adam Steltzner),NASA工程师,他领导“好奇号”火星车的登陆任务。
塞德里克·布朗潘(Cédric Blanpain),布鲁塞尔大学教授,他领导的团队解决一个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证实了癌症干细胞确实存在。
伊丽莎白·艾奥恩斯(Elizabeth Iorns),迈阿密大学博士后,她因证实他人一项研究的错误而遭到人身攻击和职业挫折。
乔·汉德尔斯曼(Jo Handelsman),耶鲁大学微生物学家,她通过研究证实,不论男女,对女性科学家存在歧视。
蒂姆·高尔斯 (Tim Gowers),剑桥大学数学家,他发起了针对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的网络抵制。
贝尔纳· 贝尔纳迪尼斯(Bernardo De Bernardinis),意大利政府官员,他因听信地震学家没有预防地震而被判过失杀人罪。
罗恩· 富希耶(Ron Fouchier),荷兰病毒学家,争议禽流感论文作者,他全年大部分时间在争取发表该成果。
由此看来,应该被视为“十大新闻人物”更加合适。
==============================================================
个人的乐观看法:
这个例子的另一个意义是,通过对华大基因来管中窥豹,我们能看到中国从学术研究到真正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轨迹。起步时以廉价的科研劳动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训练的一部分“民工”可能得到了真正的锻炼,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研究,最后将科学研究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这个发展轨迹也许同样可以描绘“中国制造”的现状及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1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大基因昨天测人,今天黄瓜,明天黄豆,后天茄子,再就是辣椒.......,全是描述性的研究,且用同一方法,没什么意义。不如,把精力放在人身上,把人搞透。
同意上面的说法,一条生产线出来的文章,技术含量太低。
他们发了那么多相似的文章,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就想换换口味,进行成果转化,所谓“产业化”。没想到搞了几年,搞不出应用成果,就把香港教授的技术(无创产前检测唐氏儿)拿来改头换面,然后推向临床, 但由于未获临床资质和收费太高,推广困难。所以说,基因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是非常困难的,不是一挥而就,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就成。deCode Genetics 公司在成立之初,也是雄心勃勃,也的确做出了很好的研究,但在成果转化方面或应用方面举步维艰,搞了几年也没什么成果,公司每况愈下,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1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要匿才行
华大基因整体氛围不行,一个所谓李总,说自己之前是华为什么xx出身的,说华大开会迟到半小时是常态,可惜自己连握手的礼仪都不懂
我和他握手,这个细节很叫人反感,无力且自己主动伸手,只触摸别人指尖,谈话的时候右手单报右腿,右腿还屈膝,眼神闪烁,真是无语了。约定时间迟到半小时给我说是华大惯例
说点客观的,人很多,是国营企业的味道,但是做事情的没几个,效率低下,里面奇奇怪怪的着装,和休闲不搭边,稍微顺眼的都是外来来访人员,西装笔挺的。
适合老年人生存。
至于王打断别人说话,真的很不懂礼貌,但是当你去了华大后,和华大打交道后,你会发现,这些不礼貌一大堆,没什么,在那里都是惯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1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邀请。
饶毅在博客中有更详细的说明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628180
以下是我的道听途说:
1. 有一同学曾经在杨焕明手下读研究生,从事蛋白质组研究,并且随他从北京到了深圳,后来才到香港做RA。他本身对BGI的态度基本是负面的,具体就不详述了,基本原因有两个:内部关系和管理非常混乱以及过度依赖国家补助,本身缺少盈利能力。
2. 中文大学有一个和BGI合作的项目:CUHK-BGI Innovation Institute of Trans-omics (the Innovation Institute)。一位以前在中文大学任教的老师提到:BGI的Bioinformatics很一般,中文大学基本上都是自己分析数据。
再次说明:以上皆为我通过交流获得的信息,我不能对其准确性做担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