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980|回复: 5

[分享] 《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发布,有哪些措施?是否能有效促进生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2024年10月28日对外发布。
文件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4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新华社)
内容来源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4199676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有一个分支是研究生育经济学的,里面专门有个课题就是研究微观个体的生育选择。而经济学给出的逻辑便是最直观的成本和收益比,提到的传播学作用在经济学的解释中其实更大的是影响了个体的预期收益变动。
.
对于穷苦地区的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成本极低,由于不知道也不需要很好的营养、教育所以不需要很多钱和时间,而且养几年就能帮着干农活,干农活是保本收益,你一个人天天拖沉重的麻袋,和生一堆让他们去拖你歇着,对你来说哪个舒服,就是这个意思。
万一有个天才,那就是预期高额收益,其次穷苦地区幼年夭折比例较高,多生孩子还能有风险分散并加大高收益出现的概率,这是一个风险低、成本低、收益稳定还可能出现高收益的事。
.
但是对于繁荣的城市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你对他的期望至少是普通白领,那么就需要苦读十余年至少有个高等教育学历,这其中就有着巨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更何况现代人的时间有着大量其他的事情和娱乐可以做,那么时间成本也是远高于之前的。而养育这个孩子的收益却很低,一些视频里说到的传播是把本来就低收益的事情更加加剧了人们对于预期收益的不信任。
同时,还会有垃圾老师、渣男渣女、疾病、孩子学坏、孩子还没成为劳动力之前的通胀通缩……等完全丧失投入的事件发生,孩子的作用仅仅变成了一个昂贵的情感纽带,而这个纽带还在媒体渲染下可能成为婚姻破裂加速器。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成本高、风险高、同时预期收益还低的事,人们当然不愿意做。
打在胎里就随时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儿就能把咱弄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儿。好不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能让产钳把脑袋夹瘪了。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头等着咱。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就能把咱撞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儿,钙少了,罗圈儿腿。总算混到能出门儿走道了,天上下雹子,地上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黑处就躲着个坏人,赶上谁都是九死一生,弄得好也是个残疾。
“保育院阿姨太凶,爸爸妈妈有点陌生,好吃的东西总是太少,小朋友们动不动翻脸,这生活听上去不尽如人意,但总比没有强。虽然不是我自己选的,既然在29号院里开了头,省事的办法就是在这儿继续下去。”
——王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大家生孩子意愿不断降低?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继续刨根,为什么养育成本越来越高?
因为过去的社会发展,用了太多杠杆,借了太多的债,在全社会的尺度,过去欠的债,需要未来的人还,
因为欠的债太多了,所以社会不得不、没有选择的不断提高培育下一代的资源,否则就背不动那么多的债,
现在,全社会尺度下,如果低成本养个孩子会怎么样?大概率孩子就会流入底层,吃很多苦,遭很多罪,看不到未来和希望,而如果想要有希望,整个家庭从父母到子女就需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没有人天生想卷,只是被全社会裹挟着不断前进,直到有一天绷不住自己退出。
人们老说怎么过去生3-5个7-8个也能养,现在1个都养不起?因为那个年代全社会没有什么债务。当全社会债务低的时候,即使穷,但多干一点全是增量,人们满怀希望,而当全社会债务高的时候,即使不穷,但少干一点就可能失去,人们满怀焦虑。
当我们决定上杠杆发展的时候就意味着必定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只是我们的杠杆加得太狠了,让这样的局面来得太快,
韩国低生育全球第一,韩国生育率从1.8降低到1.3用了30年,而我们从2015年开始到2019,只用了4年时间,现在已经奔着1.1,1.0去了。
在巨大的全社会杠杆数量级面前,百万亿的数量级,所谓的那些什么补贴根本就是三瓜两枣芝麻绿豆的体量,一点作用都不会有,一个新生儿假设一年补贴5千块(不少了),1000万个孩子也不过是500亿,在百万亿体量的债务面前算根毛?
对了,最近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我国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路是——继续上更大的杠杆。
<h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生育率在不断下降,国家出台生育鼓励政策,那当然是最好的。


把育龄妇女全部纳入生育保险,减轻育龄妇女生孩子的负担,这一点非常的好。
希望国家早日在民营企业强制推行陪产假、育儿假,让爸爸们也能为了减轻妻子负担休陪产假、育儿假,惠及的人群希望是所有而不是个别。


对多子女家庭,孩子的养育负担是非常重的,按照现在大部分地区幼儿园、学校的接送制度,在没有老人帮助的情况下,想要完成孩子幼儿园,小学的接送任务,双职工几乎是做不到的,因此,父母上班,孩子有人管,那么才有人愿意生孩子。


生孩子,说到底,金钱上的花费还是小事,精力上和时间上的长期花费,才是最令父母头疼的大事。
现在的就业环境,假如一个已婚未育的女士想要找工作,又表明自己想生二孩三孩,我想许多企业都不愿意招收,因此,解决妈妈们就业问题,是激发育龄妇女生育愿望的关键因素之一,希望国家在这方面,能够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且能够落实下去。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生育补贴,这是根本性的转折。先前有人不认为全面三孩是传统计生的终结,那么生育补贴这一鼓励性做法就是实至名归。
今年确实是人口相关政策方面的巨大转折之年,从久而未决的延迟退休落地这“一老”的问题,到生育补贴落地(意味着传统计生政策终结)这“一小”问题等两个方面的根本变化,都可以看出来。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几个月的情况就可以发现,决策实施中央层面的生育补贴就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尽管舆论总是声称“国家对人口根本不着急”,但关于生育补贴的决策过程称得上是非常迅速。

  • 全会公报提出生育补贴
仅仅三个多月前,三中全会公报只是提到一句“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当时还引起了一定的歧义,因为当时人们多将此理解为各地现在正在分头搞的生育补贴措施。实际这里指的至少就是中央层面牵头、并且很有可能是由中央财政筹资的生育补贴,只是生育补贴具体落地的时间还举棋不定。

  • 为生育补贴背书的生育意愿调查
本月上旬,公开报道提及要进行一次生育意愿调查,样本非常小,只有30000人。当时我结合1982年以来历次生育相关的专项调查,认为本次生育意愿调查无论是从时机来看(现在事实上已经完全放开生育,而过去的生育调查是为了确定是否应该收紧或放松计生),还是从内容来看(多为情景假设题目,受访者以第三方视角判断给定的经济条件下,假设的家庭是否应该多生育),或者是从样本数量来看(只有30000人的小样本),只有一个逻辑能够说得通,那就是本次生育意愿调查实际上是要为生育补贴的具体额度和细节做背书,因此在当时的讨论中我作出判断,由中央层面主导的生育补贴制度即将出台。
新一轮人口家庭发展状况调查启动,将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原因,预计会有哪些原因?

  • 继续深化生育补贴细节
仅仅过去半个月多,为生育补贴背书的生育意愿调查还没有展开,生育补贴制度就已经先行宣布了。
现在,三中全会公报中的一句“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已经扩展为“制定生育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在新华社的解读中也提到,“在目前各地普遍做法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补贴形式,逐步提高补贴水平,并且与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协同推进,形成广泛覆盖的家庭育儿支持基本制度,提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公共化水平。”

  • 结论:生育补贴必然由中央层面制定方案、极可能由中央财政筹资
根据以上表述,我们完全能够确定,生育补贴制度必然是在整合各地生育补贴做法的基础上,由中央层面出台统一标准方案(实际程序应由全国人大表决)。并且从“逐步提高补贴水平”的解读看,生育补贴极有可能是中央财政筹资,并且补贴额度应当高于目前所有地方自定的所谓“生育补贴”的额度。由于标准和额度比现行五花八门的“生育补贴”有差异,才需要地方做好政策衔接。

  • 生育补贴已经迫在眉睫,即将错过最后的时间窗口
在今天下午的回答中,我还在继续“抨击”由地方搞“生育补贴”的不合理之处,因为生育水平更低的中心城市实质上并没有执行生育补贴,生育水平也已经明显下降的其他地区执行生育补贴也有现实困难。因此虽然各地分头做的“生育补贴”在表面上看着比较热闹,实际是在相互内耗和博弈中浪费最后的时间窗口,甚至大多数地方还在借着生育补贴的名义搞房地产去库存。
为什么说是最后的时间窗口?因为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年确实是生育政策从放开约束阶段转为鼓励阶段的非常关键的一年。一方面是人口结构正在持续恶化,一方面是悲观预期自我强化的巨大威力。
过去几年的生育下降,可以解释为疫情影响,包括2023年生育下降也可以解释为是2022年怀孕的人比较少。可是从今年开始已经完全无法再用疫情作为掩饰,并且今年还是龙年,是媒体努力渲染出来的所谓“多生育”的一年(实际上我们先前就通过历史数据证伪了这一点),若生育继续下降,那么先前被媒体的“回暖论”渲染得将信将疑的舆论,会出现更极端的反弹。社会将完全接受极低生育的预期和严峻的人口形势,并且进一步放低对未来的预期,导致悲观预期的强化与自我实现。
虽然我们说现在已经不是生育政策转向鼓励的最好时机,但若待到悲观预期自我实现时再开始做些什么,比起现在来说就更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事倍功零。

  • 对生育补贴要建立合理期望
但是,也不要过于拔高对生育补贴的政策期望。一方面是时机问题,按国外经验看,现在推出由中央出台制度措施、由中央财政筹资的生育补贴已经明显晚于人口与生育的变化。一方面是效果问题,各国已经实施的生育补贴也极难把生育水平明显提到国内语境中的所谓适度水平(生育率长期在1.60)。
典型的案例如日本,在生育率跌破1.3后日本就推出了生育补贴措施并且持续加码,只将生育水平短暂地提高到最高值1.44,随后继续下跌,目前已经再次跌破1.3,最新的数据是1.20。
总的来说,现在出台正式的生育补贴只能称得上是一种稍晚的亡羊补牢,而不是能迅速扭转形势的制胜法宝。

  • 生育补贴是对传统计生的彻底终结
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对生育的政策调整虽然叫“放开”,实际上只是逐步放松约束管制,而且计划生育在名义上可能依旧会长期存在下去。但生育补贴这一政策是鼓励性的,与过去放松性的政策有本质区别,完全称得上是对传统意义上计划生育的彻底终结,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低生育这个问题,即便是在日韩等发达国家,既有政策鼓励,又有生育补贴,也很难扭转。
因为它需要的是结构性的改革,而不是运动式的口号。
你不想让人生,这很容易,罚款、牵牛、扒房、引产、强制结扎……都可以。
但你做不到想让人生,他/她就生。
咱是人,有自我意志,能真切感受到社会到底是不是真的“生育友好型”。
一个生育友好型的社会,它必定得先是发展友好型,因为你只有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信心,才愿意生孩子,对不对?
笼统地讲,一个工业社会,如果经济增长始终以生产投资为纲,那就绝无可能做到“以人为本”。
人只是生产环节的成本和耗材。
你会愿意生个耗材出来么?
再一个,如果公共资源私有化的问题没解决,放任高房价折现年轻人的未来,放任高租金吞噬年轻人的现金流,也不可能是生育友好型社会。
因为最后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把未来的一切,包括未出生的孩子,都给折进去了。
所以低生育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它应该是经济结构改革的一部分。
只有改生产投资驱动,为需求驱动,大众才能从工具和成本,变成目的和对象。
之前我们在北京讨论ai对人的替代时,我说短期内的确有失业加剧的问题,但长期看,人的价值无可替代,因为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需求。
以人的需求为驱动,去推动经济发展,刺激投资和生产,真正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而不是以资为本的社会,我们自然能感受到——它是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
而以资为本的社会,大家想的都是积累金融资本,再通过金融资本私有化公共资源,控制住公共生存空间,向后来的年轻人收高价,使得年轻人每向里走一步都要掉钱。
年轻人只要脑子没被驴踢,他/她都会知道是不是生育友好型。
这就是日本、韩国、香港,怎么鼓励都没用的原因,直白点讲,金融资本官僚资本剥削得太狠。
那有人就要问了,怎样从生产社会转向需求社会呢?
政府的利益导向是税源,现在税源在生产端,那它肯定向着生产,向着企业,向着招商引资。
如果税源变成需求端,那它是不是就会向着消费者,向着人了?
改变得一步步来,不能急,总的来说,这个新闻释放的信号还是很积极的,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直面问题,“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就说明ta承认现在生育不友好嘛,这就是值得开香槟的重大进步。
至于后面具体有哪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边走边看,有意见就提,年轻人得把自己的痛点和意见表达出来,跟着舆情去推动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落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