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确定诊断的方法各有不同,按资料来源可根据病史和体检、或通过病原学、病理性或影像学等检查建立诊断;按疾病发生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原发、继发、伴发等。临床上根据诊断的难易程度和直观与否有以下几种诊断方法。
1.直接诊断
病情简单、直观,根据病史或体征,不需要化验和特殊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如外伤性血肿、急性扁桃体炎等。
2.排除诊断
临床症状或体征不具特异性,有多种疾病可能性,经深入检查,综合分析,容易发现不符之处,予以屏除,留下1~2个可能的诊断再进一步证实。
3.鉴别诊断
主要症状或体征有多种可能性,一时难以区分,需要不断的比较和权衡、并搜集多种资料予以鉴别。若新的资料不支持原有的诊断,应将原有的可能性剔除,并提出新的诊断,如此不断地比较和权衡,把最可能的诊断从多种相似的疾病群中辨别出来。
临床诊断的内容
正确的诊断应该全面、综合并突出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病因诊断
是根据致病原因所作出的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是最理想的临床诊断。如: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心脏病。
2.病理解剖诊断
根据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和结构变化作出的诊断。如二尖瓣狭窄、肾小球肾炎、肝硬化等。
3.病理生理诊断
即对疾病所导致的机体功能的变化作出的诊断,常是判断病情轻重、预后和劳动力鉴定的重要依据。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等。
4.疾病的分期与分型诊断
疾病的分期和分型对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肝硬化有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分;传染性肝炎可分甲、乙、丙、丁等多种类型。
5.并发症的诊断
并发症是指原发病的发展,导致机体或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虽然与原发病性质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如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穿孔或癌变,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伴发病的诊断
伴发病是指和原发疾病同时存在,但是与原发疾病无关的其他疾病。如肺炎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病、龋齿等,这些疾病同样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应同样给予诊断和必要的治疗。
对暂时未能明确诊断的疾病,可提出倾向性诊断,如可能诊断、可疑诊断、未排诊断、待排诊断等;亦有以疾病的突出症状或体征为主题的“症状诊断”,用“待诊”方式表达,如发热待诊、肝大待诊等。总之,对于未明确诊断的疾病,必须进一步完善检查,尽快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的格式
临床诊断的书写要求:病名要规范、书写要标准,诊断要齐全、主次要分明。一般是主要的、急性的、原发的疾病写在前面,次要的、慢性的、继发的疾病写在后面。完整的、理想的疾病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分期、分型、并发症和伴发疾病等。典型的疾病诊断格式举例如下:
1.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心房颤动
心功能Ⅱ级
2.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3.慢性扁桃体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