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近在准备一场比赛,所以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件事情。但是可能还是有说的不好的地方,所以各位还是见谅。
首先看这个被实验的家庭是怎么上钩的,贺建奎明确告诉了这个家庭要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基因编辑。但是这个家庭是否知道他们有机会不经过基因编辑就可以获得健康婴儿这件事还有待商榷。所以贺建奎可以说是隐瞒了部分事实。
第二这次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甚至于实验都没有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所以这种不符合伦理的事情的确可以说是有些恶臭了。她们的出生就存在着许多的伦理问题。她们是经过基因编辑的,所以她们不应该污染人类基因池。但因此我们就必须控制她们不让她们婚配生育。这明显不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体系。
第三这个实验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那组被剪掉的基因虽然有一部分人的确天生没有。但天生没有那段基因的人更容易得肺炎致死。还有用于剪切基因的那段ATGC很短,所以在基因上的重合率高,有可能没有单纯只改关于HIV那一段的基因哦!所以我们可以大概想象一下这段ATGC剪掉别的part会对基因造成什么影响……
最后补充一下,全球很多人都在做这个实验,但都只是在胚胎阶段。贺建奎做了这个实验并且在活体人类胚胎上做还让其出生......其居心可以想见。并且宣布这项实验的时机是在人类基因研讨大会前夕,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一点风吹草动。啧啧啧......所以我选择谴责他,我厌恶这种行为。这种行为本身抛弃了伦理,背离了科研的初衷,仅仅为了一人的名誉而牺牲他人作为试验品!
呵呵!恶臭!
—————————————————————
高中时期写的回答然后就没有继续再使用知乎了,现在又重新下回来了哈哈。
我现在在UCL上学,修了一门课叫教育与残疾儿童。在这门课中我和老师就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这门课也写了这个问题相关的essay。所以现在写一下我基于事情延伸出来的伦理方面的思考吧。
提到基因编辑,就离不开优生学。优生学不能被普遍定义。“优生学”一词最初是由英国博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使用的,他将其定义为“将科学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定性和定量改进”。在后来的《美国社会学杂志》中,弗朗西斯·高尔顿将“优生学”重新定义为“一门研究改善种族先天素质的所有影响的科学”。他承认伦理道德在这个理论中被很大程度的忽视了。但与此同时,Betrand Rusell倾向于将“优生学”的定义蒙上更多的政治色彩,他认为优生学更大程度上是对于种族、健康等生理特征进行的选择。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总结,优生学是对人类基因进行分类,并根据人类的某些特征,如种族、健康和运动技能,有选择地剥夺某些群体的生殖权利的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优生学达到了顶峰。在纳粹党控制德国并煽动全球战争的同时,大量犹太人因种族原因被强制绝育。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也在大规模地推广优生学。在美国,公众支持对癫痫病人、智障和精神病患者、部分外来移民进行强制治疗。在大萧条时期,有28个州通过了优生绝育法,主要针对那些“不建议进行生育”的妇女。由于这些法律和公众压力,20多万妇女在193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被绝育。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生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基因污染。
抛去生物学的疾病定义,被贺建奎编辑基因的这两个孩子之所以备受关注,我相信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基于社会对于艾滋病的看法。虽然现在很多公益广告都告诉我们艾滋病人是需要被平等看待的,但是社会对于他们的态度仍旧是避之不及…就像种族这个问题一样,虽然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人人平等,但是很多人都还是带有强烈的种族偏见和歧视的…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我们能够对基因进行编辑,以往的很多疾病可以被治愈。但是基因编辑也会带来许多伦理问题,比如父母想要一个卷发小孩,那是不是就要对本来拥有直发基因的孩子进行基因编辑。不仅如此,在技术没有完全普及的时期,是不是富人有更多的资本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基因编辑,那会不会导致富人的孩子一出生就个个都拥有爱因斯坦的智商,穷人的孩子因为无法被编辑基因更大程度的的“输在了起跑线”上。尽管科技已经允许我们进行这一步了,但是社会还是需要基本的伦理来约束人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