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13|回复: 5

[分享] 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一枚,入行多年,说一说我的感受和体会。
什么是「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

“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的职业范围很广,医疗器械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门类,小到输液管,大到CT都算“医疗器械”,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硬件、软件、工程、电子、数据处理等技术门类。医疗器械的研发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有人专注于机械领域,也有专注于整个电路设计,同样也有负责某些设备仪器中的人机交互和算法,以及App开发、云端数据处理等。总而言之,“医疗器械工程师”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概念
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与大家印象中的“工程师”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既然是“器械”,更多地会涉及工程学,利用一些材料帮助病人进行物理性的治疗。对比而言,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有以下几个职业特点:

  • 医工结合非常紧密。医疗器械的研发是医学和工程学的结合,行业壁垒相对较高。以心脏起搏器为例,起搏器需要产生一个恒定的脉冲对心脏进行物理性刺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对心脏解剖结构有很深入和系统的了解,目前研发这一品类的全球大公司也就三家,可想而知,掌握医工结合技能的人才其实并不多。就现实情况而言,很多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并不是从医疗行业起步,有些研发工程师最开始是做汽车电子的、也有做娱乐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后来才“转行”进入医疗器械研发领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也会逐渐成为自身发展的优势。
  • 医疗器械工程师更注重细节和质量,甚至有点“强迫症”。医疗器械的研发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步骤、一步一步、条理清晰,按照法律法规来做,每个环节都特别强调输出和验证,需要符合法规规定,这也是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开发还是测试,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的工作颗粒度非常细,长期在这样的工作范围内进行训练,做事的思维和方法就会非常注重细节和质量。
  • 职业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医疗器械工程师在研发产品过程中,会接触到医院里的医生和病人,会听取医生的建议和病人的反馈。对工程师来说,能够用自己的产品去帮助他们,能够收获很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也是这一行稳定性很好的原因。拿我自己的团队来说,八年间二十多人的队伍只有一两个人离开,这种稳定性可能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研发产品带来的价值和成就感让我们持续走下去。
【创新篇】

“如何创新”是医疗器械工程师日常工作中一个重要主题。医疗领域的创新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极具“颠覆性”,毕竟医疗器械是医工结合的行业,在医学+技术的相互弥合中,机会就在这种原本谁都不碰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存在很多致力于创新的小公司,它们往往抓住一两个点去进行创新和迭代产品。
以心脏起搏器产品举例,其最核心的功能一直是非常稳定的,也就是提供最基本的起搏信号。在此基础之上,技术发展本身在不断演进革新,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在不断融入到传统的起搏器之中,使它不仅具备最传统的治疗功能,同时还具备预测的功能。以前是救治病人,现在则是通过起搏器采集大量身体数据,比如呼吸、运动、心跳、血压等来预测疾病的发生。此外在通讯方面,心脏起搏器也越来越先进:以前要用医疗器械专用的射频频段来进行无线操控,而现在的起搏器都会具备低功耗蓝牙功能,用手机进行通讯。
植入式的心脏起搏器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是医疗器械中的“皇冠”,该领域研发工程师也在随着技术的变化不断革新,将新技术与传统医疗器械相结合,不断地增加其外延和内涵。
【困难篇】

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创新过程中困难很多,最大的挑战在于——医疗器械不像一般的软件或电子产品有一个实际的测试对象,比如软件可以编程,然后跑一跑代码看看是否通畅,或者看看网页的效果如何,医疗器械的测试对象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做快速原型,可能有一些软件或者硬件工程的工具进行仿真。对于心脏起搏器来说,要先做出一个类似于心脏的结构,通过3D打印打印出心脏结构,并在其中装上电机进行测试。这一环节测试通过后再进行开发。此后研发还会涉及动物实验,在真实动物身上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再去修正产品设计。从原型测试、动物实验,到最后定版之后,有些产品要进行临床试验,来验证产品是否真正的安全有效。
除此之外,医疗器械的设计也不太一样,会有很多“冗余性”的设计。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上,一般来说都是两套系统来降低风险,一旦A系统发生故障,产品能够很快切换到B系统,保障产品核心功能能够实施。
基于安全性和风险分析,医疗器械工程师往往比较“敏感”,甚至行业中会有一个专门的岗位就叫做“风险管理”,这个职位会由工作多年,对系统和产品非常熟悉的工程师来担任,来分析产品的风险是什么,是否对病人造成伤害,来指导研发工程师通过设计来降低或者分解这些风险。
【学习篇】

在研发产品之外,身为医疗器械工程师,持续学习是必备的能力,终身学习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实现自我价值。
平时的工作中,公司会设立技术调研团队,专门搜集最新技术动态,定期向全公司输出全球最新技术动态。例如在美国的明尼苏达,我们大概有四五十个人的小组,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邀请业内大咖分享机器学习等前沿知识;同时我们还会结合我们自己的一些应用,跟第三方的公司进行合作,这种学习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第三方视角。
学习氛围也很重要,团队内部不提倡加班文化,而是按照产品上市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吸纳新知识,再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工作和产品设计中。平时我们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展会和行业活动,借此了解行业动态。
【前景篇】

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开始了“星星之火”,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应用也开始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实际上,由于我国国情、人口基数等便利性因素,新技术在我国市场发展很快,接纳和普及程度很高,由此具备的后发优势加上行业政策的利好,例如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开始试点推进,会让这个行业门槛逐渐不是那么高,整个行业会越来越活跃,也陆陆续续会有很多创新的产品出来,对推动我们整个国家的医疗器械,或者医疗产品的创新,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从职业前景来讲,从整个产业来看,从互联网、大数据到物联网,这些新技术发展到一定成熟程度之后,医疗行业也会向着智能医疗、数字医疗、等方向去发展。包括现在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以辅助诊断为主,未来将不只是诊断,会增加更多可穿戴、预防医疗类产品。未来整个行业会对医疗器械工程师的需求会放大,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这一职业的就业前景空间还是很大的。
如果是一名新人想要进入医疗器械研发行业,我的建议是,首先要想清楚职业的价值在哪里,我认为不在于技术,而是医疗领域的知识,并将医学与技术相结合。例如要学会看心电图、看心脏的解剖结构;其次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不要被现有技术所拘泥,需要不时跳出现有的圈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还有一点很重要:要熟知行业规范和规则。
总得来说,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是一个需要将医学与技术相结合,通过产品帮助诊疗疾病的综合性职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职业荣誉感,也因为间接救治了生命而感到无比自豪。
<hr/>本文作者:波士顿科学中国研发中心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 徐峰
喜欢这篇分享的话,欢迎“赞同+评论+关注”三连,也欢迎大家关注波科微信公众号(ID:波士顿科学)了解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多年,影像,介入,监护等,大中小器械都设计过。研发过程,要考虑合规啊,成本啊,使用体验啊,临床需求啊等等,相信其他行业的研发也要做这些,只是不同行业可能严重度不同,优先级不同而已。作为医疗研发,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对风险的控制和权衡,所谓risk and balance.,如果没有这一层面的考虑,那还没有入门。例如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医院的病床啊,查房的推车啊怎么都这么笨重啊,如果你从风险的角度来理解就很容易了。还有如果你的器械能够解决一个病症但又会引起其他并发症,你要不要做,该怎么设计?凡此种种……
最后说一点感受,有开心有难过,当你看到病人用了你设计的器械病情好转,看到家属的笑容,真的,看到由衷的开心;然而实验失败时,死掉的动物,也非常的难过,医疗常有的纠结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器械研发绝对算得上极具画面感和崇高的职业。在别人眼里也算是朝阳,光鲜的行业。所以,首先的体验是“很有面子”。国家的很多政策,人民的需要,60%与医疗相关,每次看到国家的宏观政策,自己也会被感动到,心中充满了无穷的力量。绝对是一个足以仰望星辰大海的工作。
在到具体的工作层面,中国的医疗行业发展不过50余年,相对工业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医疗器械其产值较小,行业玩家大多为中小企业,也是在进入2010年之后,才开始出现了类似新华医疗,威高,乐普,迈瑞这样的龙头企业。所以,60%的医疗器械研发工作还是在中小企业中,在这种背景下的研发体验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医疗器械无论从法规要求,还是产品本身的需求,都需要投入极大的研发精力,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因为产品一旦出问题,其后果会非常严重。但国内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精力和资源去做这样的投入,在国外可能要研发7-10年的产品,在国内2-3年就完成了开发,取得注册证后基本能用就开始推向市场。上市之后,大概还要经历2-3年的维护和优化,才能基本保证产品的稳定。大家都在拼新产品的种类,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内卷很严重,这种内卷对产品的品牌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损害巨大,最后都是一堆粗制滥造,毫无竞争力的产品,最近一直在讨论,国产替代的问题,难道我们真的不需要进口品牌了吗,我觉得还不行,无论是进口产品本身,还是进口企业的研发,制造体系,都是我们国内无法达到的。
好在,国内的龙头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主动调整产品开发的节奏,提高产品开发的投入,主动引入和建立科学的产品开发体系,相信中国的医疗器械会越来越好。
<hr/>2022年8月14日
距离上次回答这个问题,又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国内的医疗行业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冠持续发酵,集采,国产替代等国家医疗政策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作为医疗器械研发从业者见证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亲身感受到了医疗行业从正常,到疯狂,再到寒冬的快速变化,而本人所在的IVD行业,更是因新冠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
距新冠疫情爆发已经三年的时间,三年的时间整个行业创造的价值能赶上过去十年,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造富神话”。达安基因,2019、2020、2021年三年营收分别为10.98亿、53.41亿、76.64亿;之江生物在2020年的营收同比增长了692.72%,净利润同比增长1708.96%;圣湘生物2020年营收增长12倍,净利润增长65倍。2022年1月17日以来,九安医疗在近50个交易日实现28个涨停,市值逼近400亿元,要知道九安医疗之前的股价仅仅4.5元。2020年之前厦门宝太仅仅是一件营收不足两亿的公司,依靠新冠抗原的出口业务,宝太一举成为营收超过200亿的公司,并开始进军制药行业,要知道国内医疗器械一哥迈瑞,2021年的营收也才252亿元。这三年,几乎国内所有的IVD企业都在参与新冠这场风口上的造富运动,试图搭上这趟快车。
抓住新冠的企业,快速腾飞,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是财大气粗;而反观没有抓住这场风口的企业,不但没有获得快速发展,反而传统主营业务还受到新冠疫情和新冠企业的影响,开始出现营收下滑,人员流失,甚至企业被收购等不利局面。
一边是因新冠疫情起飞的企业财大气粗,开始大肆招兵买马,进入传统行业;一边是国家主导集中招标采购,带量采购,让传统行业竞争越发积累,同时,利润每况愈下。
可以说,一场新冠疫情,让中国的医疗行业冰火两重天,让行业洗牌提前到来。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一员,从个人的角度也有不一样的体验:
1、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研发人员的职业规划;
新冠疫情让一些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开始修产业园,开始招兵买马,大投研发,但市面是的研发人员就那么多,不会因为新冠疫情就快速增长。需求端的突然旺盛,而供应端保持不变,导致人才市场需大于求,众多的猎头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兴起,到处找人。在2021年明显感觉接到猎头的电话次数和频率都高了很多,同时,行业的待遇也因为这种供求关系出现虚高。很多原本在实验室踏实做实验的研发人员,因为猎头的主动发掘和游说,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跳槽到其他公司,或改变的自己的研究方向。那段时间的研发人员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
但新冠毕竟只是风口,不是趋势,风口是会过去的,趋势才是不可改变的。国家集采,降成本、高质量发展,精细化运营,百花齐放之后的行业洗牌才是趋势。随着新冠风口的逐渐消退,政策影响和行业竞争的加剧,进入2022年后,行业的人才需求迅速越冷,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裁员的情况。前期跳槽拿到高薪的这批人,在新的岗位根基未稳,获取或成为当下最尴尬和危险的人。
可以说,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研发人员的职业规划。
2、让国内原本就越来越浮躁的研发氛围,更加的急不可耐;
新冠疫情让一些公司暴富,没有暴富的公司也希望能暴富,梦想着抓住风口,实现一年顶十年;这种环境下公司没有心思耐心搞研发了,赚钱的公司希望通过资本直接买技术,快速杀入新的赛道,而传统的公司,试图寻觅和找到新的风口,重演新冠的奇迹。
这两年从各大厂家发布的新品数量和创新程度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医疗企业都在追风口,对创新的投入不多,新品不多,同时,同质化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行业中研发人员也是在泡沫中,有的人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离开了这个行业,去了互联网和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反正都是挣快钱,那就去个更快的。
3、竞争的白热化,让研发更卷了
集采等政策的影响,对产品和运营的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的白热化又对企业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人员的工作负荷变高,加班更严重。曾经的医疗行业,因为医疗产品注册周期长,产品稳定性要求高,所以整个行业相对传统,节奏较慢,但在当下,这种节奏已经被彻底打乱,正在追赶互联网的节奏。
4、周围谈钱的人多了,想踏实做点事不容易
医疗器械研发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个专业和系统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产品的开发,除了专业技能外,也就意味着需要团结协助,和目标一致才能把事情做好。
如果一个团队,周围的人都在三心二意,三天两头换人,作为局中人的自己,很难不受影响,同时,也很难按期完成一个产品的研发,更不用说在研发过程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更是需要一个团队有共同的目标和团结一致的信念。
而作为企业而言,当下人力成本高企,且市场透明,想要通过画饼、薪资套路来获得人才已经不可能,而作为相对内向的研发人员是不好意思谈钱的,一旦不满意就会离职,而且无法挽回。
对研发人员而言,企业需要做的是给够钱而不谈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知道还有这个问题,看大家回答的这么丧,给点积极的答案,利益相关,已经被同行喷说的太多,我也匿了算了。
放疗加速器研发相关。
其实我认为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很大,包括做影像的半同行说的阴极技术,我们国家基本上从乌克兰和苏联拿了不少技术,算不上落后,国内有几家做的其实不错。
但是技术商业应用上,简直是太弱了,国内医疗器械供应链基本都是野蛮生长起来的,研发出身的太少太少,导致关键技术零件都是进口的。
不过有些说的是对的,大部分医疗器械制造商都把关键技术放在本国,低端制造组装放在中国,国内研发基本就是廉价方向,关键器件除非降成本,否则不给你。
但是慢慢的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放松了对技术的敏感控制,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核心技术被放在中国,因为中国这个果子就要熟了,或者说已经熟了,现在时间是最重要的,要在国内市场饱和之前尽可能多的倾销一些东西过来,所以技术保密也就不重要了,国家策略层面也看到了这个趋势,这也是市场换技术的一个结果,你比方说联影,就是这个策略的产物,希望能在市场饱和之前,用获得的技术抢占一些市场份额。
加速器行业也是如此,比影像慢点,今年十三五才明确的支持方向。
就说这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相关:大型影像设备研发
严格来讲国内的企业几乎可以说没有研发,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在想办法用更低的成本把机器攒出来,并且尽量保证质量。如果成本能下降很多的话,质量可以有让步,只要保证用户不想打死你就好了。剩下的工作主要是借鉴国外厂商的优秀之处生产改造自己的东西。
外企将某些设备国产化,在国内建立研发部,建厂,看看那些产品吧,没一个是高端设备,核心部件都是原装进口来的。连张图纸都没有,坏了直接返到国外修。
我曾经在聊天时说现阶段国内的研发还不行,被同事鄙视半天,说让我看看他们的项目,都是自己做的,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说我是外行,不懂还乱说。我是不懂您那项目,但我懂诊断啊,您那图像拿出来真心分分钟漏诊的节奏啊。作为研发连跟人家的差距都意识不到也是醉了…
为保护民族工业,可耻的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