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762|回复: 5

[分享] 国外医生通过基因筛选,定制全球首个「完美婴儿」如今已 2 岁,如何评价这项医学技术?是否存在相关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有多少人幻想过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一个按照自己意愿设计的,更健康、更聪明、更好看的孩子?
事实上,这可能不只是狂想,已经有人付诸了行动。这个人叫做拉法尔,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Novant Health Forsyth 医疗中心,是一名神经科医生,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多基因评分」筛选诞生的孩子。
年过五十,他要给自己算出「完美」的孩子
拉法尔和现任妻子都已年过五十,两人此前分别离婚后,带着各自的孩子重组了现在的家庭。尽管已经属于高龄受孕,但他们还是决定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再生一个属于两个人的孩子。
考虑到高龄生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高的遗传病风险,拉法尔看了许多研究资料,一篇发布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的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
该文题为「Eugenics 2.0 :  We're at the Dawn of Choosing Embryos by Health, Height, and More」。这篇文章提到,基于多基因评分的胚胎选择(Embryo Selection Based on Polygenic Scores,ESPS)技术可以筛查疾病、选择胚胎 [1]
ESPS 是多基因评分(polygenic risk scores, PRSs)的一个应用方向,是在辅助生殖过程中通过评分的方式,对胚胎进行多基因相关性状的筛选,从而选择最可能符合需求(比如患某种疾病风险最低、高智力水平概率最高等)的胚胎,移植入母体进行生育。目前这一技术除了用于科学研究,主要潜力还是在于实现多基因遗传病的一级预防 [2]


疾病相关的胚胎基因评分 图源:文献 3
拉法尔虽然临床从事的是神经科工作,但早年也曾取得遗传学博士学位。他从 ESPC 中,看到了给孩子选择完美基因的机会。
尽管该技术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是否应该用于优生都没有定论,拉法尔仍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找到了一家体外受精技术供应商,和另一家愿意提供胚胎检测服务的公司,与试管婴儿医生一起研究,从自己的体外受精胚胎细胞中,提取 DNA 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构建基因图谱、解读遗传信息,从而预测孩子出生后可能的健康和智力水平。
最终,他们从 16 个胚胎中选出 5 个进行基因检测。这 5 个胚胎中,有一个因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直接舍弃,余下 4 个则获得了整体的「胚胎评分」[4]。
科学算命:这个胚胎「没病没灾能赚钱」?
在拉法尔的努力下,他的小女儿奥蕾拉(Aurea Yenmai Smigrodzki)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经 ESPC 诞生的「完美婴儿」。刚刚两岁的她还不知道,自己作为世界上第一个 ESPC 婴儿,从概率上看可能会比其他人更长寿,一生中患病风险也会更小。
那么这个概率是如何得来的,又真的可靠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多基因评分」为何能用来给胚胎「算命」。
在人群中,每个人携带的遗传信息大部分相同,但个人特有的遗传变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外貌、性格、身体功能、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二十年来,有人类基因组计划成果做基础,大量研究通过比对不同性状(比如患病和不患病、智力高和智力低等)的人群在基因变异上的差异,来揭示性状差异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联。
然而,基因变异对性状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以疾病为例,有时单个基因变异就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疾病,例如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等,这些疾病都呈现典型的家族遗传。而更多的疾病,遗传方式更复杂。例如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等,与之相关的变异很多,每个风险变异的影响也有大有小。此时,单一的变异对患病风险影响并不大,但许许多多变异,就累积出了对最终患病概率的显著影响。
那么假设我们想要评价一个人肥胖的概率,「多基因评分」会怎么做?首先,我们会从大量文献数据中选择与肥胖明确相关的基因变异,然后确定每个变异的权重是多少。接着,我们根据这个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列出这个人携带以上变异中的哪些,最终通过复杂的加权计算,我们就能得到一个综合评分,用来直观体现这个人发生肥胖的风险高低。
目前有许多个人基因检测服务,解读报告中都会告诉我们这样的结论,比如「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平均人群的×倍」、「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平均人群的×倍」,大都是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得出。这些结果主要根据与各性状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计算,其可靠性有赖现有研究结果和数据库容量的发展,报告结果的参考价值大小及适用人群的范围还需进一步明确。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人类的多基因评分虽然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有在临床或商业中,为某些疾病的基因风险提供检测的服务 [3]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3778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这个报道里面最基本的事实肯定是编的:女方50岁以上的夫妻还可以有16个胚胎……,还刚好是这个医生夫妇自己,而且胚胎里还真能选出标准里的“完美胚胎”。你以为试管婴儿胚胎是工匠,爸妈越老越吃香?
你相信这个不如相信耶稣真的是处女生的。
这么说吧,女方50岁以上还能在ivf结果上产生16个胚胎的技术比这个pgd plus的医学价值可大多了。
回到问题本身这就是个升级版的pgs/pgd。
最大可能是哪个机构引进了这个技术要在国内收智商税了。

第一大风险是你的钱包,而且更大的风险是:
目前的pgd版本的基因检测技术本身据说并不是特别成熟准确,统计上的I型和II型错误都是存在的,II型错误也就罢了,最多钱白花。但是这I型错误是无法被发现和证实,代价是胚胎作废。当然如果样本大的话,作废1-2个无所谓。
所以你如果胚胎很多可以去测一下玩。万一你的胚胎很少,这个技术瞎打分你又信了……
目前来说保证胎儿健康最可靠的技术还是完整产检(包括NIPT这些),胚胎质量和宝宝成长这个东西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是玄学,认为可以靠基因检测保证完美,那和中医差不多。
最后,我不反对pgs和pgd技术,但是国内商业推广现在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技术包装。举个例子,所谓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这个东西完全就是个纯粹商业包装。但是很多人听着字面上以为第三代IVF比第二代先进。其实往更深了说,第二代也没比第一代就高级到哪去(多个洗精就叫多一代了?)。本质上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夫妻真的一代就够了或者事实上他们其实用的就是一代技术(因为在美国所谓二代洗精三代基因检测保险不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现在的科学报道不加点广告营销的技巧,可能还真是没人关注啊......
我寻思这个是不是跟这几天的多地精子库募捐的热度有关啊
其实粗暴点来看,这个就跟捐精人要求身高学历是一样的
云南省人类精子库发出倡议,希望广大昆明在校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爱心捐精志愿者队伍中来,如何看待此倡议?只不过前者算是海选,这个算是五个评委打分的决赛呗....... 只是对5个体外胚胎做了基因测序,筛了一下目前已知的疾病风险关联位点,然后选了一个相对“最优”的。但这就叫完美,可能对完美的概念有点误解


你看这里面的评分,排最前面的不是糖尿病么,这个示例图里面,I型糖尿病的风险是0.4%,就判定为高风险了,因为平均风险是0.1%。所以你看,其实就是概率学的问题,并不是说低风险就与疾病绝缘了。你就算II型糖尿病风险能选到10%的天选之子(平均35%),你后天让这孩子天天喝可乐吃炸鸡试试,不到40岁肯定也得病。
只不过这个事情本身在大方向上还是有重要意义的,说明人工干预繁衍的精细度正在加速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有些夸大,不是什么“完美婴儿”。
其实是对5个体外胚胎做基因检测,筛掉一些致病突变,选了其中最不差的1个。
讲讲胚胎筛查的大致过程。
1.拿到精子、卵子:
新闻里的夫妻俩年过50,生孩子只能靠辅助生殖,把精子和卵取出来,体外受精,再移植到子宫发育成胎儿。
做到辅助生殖的家庭,都很不容易,身体、心理、经济上的付出都很大。一般会通过囊胚外观打分、基因筛查来挑选胚胎,保证胚胎质量,尽可能产生健康的小孩。

--
2.体外受精,发育到囊胚,根据囊胚状态筛掉不良胚胎:
下面开始体外受精,产生受精卵。
受精卵长到囊胚阶段,根据囊胚发育状态1-6、滋养层细胞质量ABC、内细胞团质量ABC,进行三个维度的评定。
最好的是AA,发育不良的胚胎直接筛掉。
这就是第一轮胚胎发育筛查。



--
3.进行PGS/PGD筛查,筛掉有致病突变的胚胎:
然而,光看囊胚外观还不够,还会对囊胚做进一步基因筛查,也叫胚胎着床前的基因诊断(PGS/PGD)。
操作上,打穿透明带,从囊胚的滋养层上取一点细胞,再拿去检测,就像下面这样:


随后检测胚胎基因是否异常。
比如做PGS,看有没有染色体异常(有没有21三体)。
比如做PGD,看有没有几百种致病基因突变,有的话就筛掉,保证能有个比较健康的“婴儿”。
这是第二轮胚胎发育筛查。

--
4.进行ESPS打分,选择胚胎:
新闻里的“完美婴儿”,是在取细胞做PGD的基础上做了升级。不只做几百个常见致病突变位点,而是做了更全面的测序,并进行打分。
这个叫ESPS(基于多基因评分的胚胎选择,Embryo Selection Based on Polygenic Scores),目前做的主要还是致病突变:


但ESPS也可以对智力、身高、个性等多种维度进行预测打分,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有钱人更有机会做辅助生殖和ESPS,能从基因层面上选择后代,拉大阶层差距。
另外,从技术上,打分高只是目前人类认知上的打分高,高智商也可能带来心理疾病,一个简单的基因打分模型不能正确衡量人一生的幸福。

<hr/>综上,ESPS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作为胚胎筛查的一种方式,更大意义上还是更全面地筛除致病突变。
不过还是要警惕ESPS在智力、个性上的筛选应用。
不要成为《美丽新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伦理角度,该外科医生,是对自己体外受精的胚胎做基因测序筛选,选择评分最高的那个留下来生育,这种操作类似于早期妊娠检查,用以排除发育不良胚胎。
但该医生做的更早期一点,而且是体外,并且从基因测序角度,排除潜在变异或有遗传风险基因组合的胚胎,等于是在一堆鸡蛋里挑了一个最大最健康最安全的,然后用它来抚育后代。
这和基因编辑是两码事,他不涉及任何基因组的人为改造。
和之前某科技大学贺建奎研究员所做的,用基因编辑改造胚胎性状,用来抵抗艾滋病是两码事。
贺研究员用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将婴儿基因组序列改变,这会对人类种群的基因组造成潜在污染。
所以相比而言,该医生的操作也就不涉及伦理问题。
<hr/>抱歉了贺研究员,每当有基因医学方面的进展报道,都会把你拉出来鞭尸,功留天地间,也算是对医学界的一种警示吧,要存有敬畏之心!



镇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对这个完美婴儿是有误解,esps评分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我这会还在icu门口,等我能坐下来给大家讲一讲…总之跟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
<hr/>回来了,简单的写一下。
首先我估计很多人肯定想歪了,想到了基因编辑婴儿,什么更高更快更强(误
这个题目表述里边也是充满了这种暗示,什么定制的,设计的一类的词。
实际上,这完全是误导。
这个婴儿所采用的技术,就是辅助生殖技术,国内也有这种技术,就是三代试管婴儿,PGS或者PGD。
1、PGS(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即胚胎移植前染色体筛查。在胚胎移植前,利用PGS技术可以对处于囊胚期的胚胎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它主要通过检测胚胎的23对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来对比分析胚胎是否存在遗传物质异常的情况。
2、PGD(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即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主要用于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遗传缺陷的基因。在胚胎植入子宫前,利用PGD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诊断胚胎某些特定基因是否发生异常,能有效避免新生儿的遗传缺陷。
说白了,就是在做试管婴儿,体外受精的时候,对多个受精卵进行挑选。我们国内运用这项技术一般是考虑父母双方有显著的遗传疾病,比如地贫,然后用这个技术来挑选一个健康的受精卵植入子宫进行发育。
那这个医生所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技术,无外乎就是本身他们没有显著的遗传疾病,他们的目的是,在多个胚胎中,挑选一个所谓评分高的。
那这个评分都有哪些呢?


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一些癌症,智力障碍或者发育疾病等等。
这个评分的意义有多大呢?
有不少做过基因筛查的人都看过自己的报告,一般都是说,比如你的xx疾病发生几率可能比普通人高xxx或者低xxx一类的,这种都是通过文献分析做出的概率预测。
举个例子,你有高发原位癌基因,但并不一定会得。没有这个基因,也并不一定不得。除了少数的单基因遗传病以外,大部分疾病与基因的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
而且,除了基因以外,还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个人没有高糖尿病发病基因,但是坚持每天喝可乐,一样有可能患糖尿病,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至于一些表征就更是了,比如身高,体重,甚至智商,虽然确实受到基因的影响,但后天影响也非常重要,可以说一半一半。比如一个人没有肥胖基因,但是光吃不动,也一样会胖。当然肥胖基因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就跟癌症基因一样。
疾病也与之类似,虽然对于大队列人群来说,某些基因会对某些疾病发病率会更高,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还是一半一半。
所以,这个所谓的完美婴儿,只是在做试管婴儿的辅助生殖筛选中,挑了一个评分高一点的而已。基本还是父母的基因的自然组合。就像一对夫妻,生5,6个孩子,各个孩子的基因各不相同,你去做评分肯定有高有底,但是你能用这个评分高低来评价这几个孩子的未来吗?显然是片面的。
大家更关注的那种完美婴儿,或者是定制婴儿,未来大概率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胚胎基因进行修改,剔除掉各种致病基因,修改一些基因特征等等,先不说伦理上过不过的去,技术上目前就实现不了。改1,2个致病基因都已经费死劲了,想做大批量的基因修改,最少近些年在技术上还是很难实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