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229|回复: 0

[产业观察] 转化医学:奏响基础研究转向临床应用的美妙乐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9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转化医学这个词近几年在生物医学领域一直很火,而世界各地的转化医学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美国到现在已经成立了40多个转化医学中心,中国的转化医学中心也如星火燎原般在各地出现。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国家层面和政策引导上,都在大力支持这种由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及应用方面的转化。

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业内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填补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应用两座大山之间的鸿沟,或曰“死亡之谷”,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进程,同时将临床应用效果快速反馈给基础研究人员, 真正实现“from bench to bedside, and back”(即从实验室到病床,再反馈回实验室)。利用这样一种双向互动循环往复的转化机制产生一系列新药物,新疗法,新诊疗技术和工具,惠及患者,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在提出转化医学这个概念之前,研究人员不也是这样做的吗?其实这也是笔者之前的困惑。事实确实如此,转化医学与其说是一门新学科,不如说是一个新概念,新思维方式和新组织架构。千百年来,人们为了改善健康水平,有效对抗疾病,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转化,比如我们熟知的弗莱明爵士和他偶然发现青霉素并广泛用于抗细菌感染的故事。


弗莱明( Alexander Fleming ),苏格兰生物化学家,因1928年从青霉菌中提取出青霉素而闻名,后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之所以有学者提出转化医学并特别强调其重要性,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其一,近20年来,科研界有识之士目睹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及应用的鸿沟日益拉大,甚至时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现象,并不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双剑合璧。尤其在目前的基础科研评价体系下,若研究人员过分注重论文产出而不注重与临床应用挂钩,势必偏离科研为人类造福的核心目的。

其二,近几十年来,人类自身的疾病谱越来越广,且越来越复杂,客观要求我们需要在比以往更短的时间内产生较高质量的药物,诊疗方法和技术。同时,在商业大背景下,人的主观意愿也驱使自身加快研发进程,推出更好的产品和技术,以获取较高回报。


图一 转化医学概念发展历程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看到了目前转化医学概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且被带入了实践。不过作为一个新理念,新模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来指导转化医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了保证其实践的可行性,过程的高效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已经有不少的转化医学先行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比如哈佛大学就是其中一个,其早在2005年即提出了“转化医学不是一个随时可以应用的孤立的主意或想法,而是一个需要每个人关注的理念,它应当成为健康供给(health provision)的现代理解的基础”,而“健康供给”则是涉及诸多与人类健康有关学科的大概念。

哈佛大学医学院近年来正是按照此理念在学校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快速地推进转化医学实践,并取得实质性进展。2007年,哈佛大学医学院专门任命了负责“临床和转化研究”的院长(Dean)和副院长 (Associate Dean),这是该院历史上新增的两个院长级领导岗位。学院随即开始基于已有的转化医学研究基础进行卓有成效的战略性规划发展,其代表就是在2008年获得NIH高达1.175亿美元和哈佛大学校内基金0.75亿美元的5年期资助。它不仅是迄今NIH一次性资助高校发展转化医学的最大一笔款项,而且还是在美国金融危机最严峻的形势下毫无异议地给予的全额资助,可见美国政府对转化医学的决心和支持。

伴随着理念和实践的深入,一个理想的模型呼之欲出:即集合各方力量,包括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制药公司,医院等部门,整合资源,建立各种互动渠道,逐渐摸索形成一套转化的流程和体系。以下是一个转化医学模式图,它很好地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系统性思维,以及循环互动的模式。同时,它也囊括了转化医学全流程中的各个主要节点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对转化医学工作具体的实施很具有启发性。



图二 转化医学循环工作模式图

尽管转化医学前景看好,不过挑战也是巨大的。在现今信息量巨大且“碎片化”严重的情况下,真正建立起各部门,各个专家组之间的无缝链接其实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政府和投资者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转化医学项目的领导者有良好的全局视野和较强的统筹管理能力,还需要有合适的人做好各环节的具体工作。

就具体的转化项目来说,有人提出应该建立精英化培养体系,即培养一批既懂基础科研,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又有临床实践经验的精英,使他们成为未来转化医学具体项目的领袖。暂且不讨论这种“全才”或“多面手”培养体系的优劣,若是有这种全面式人才不断涌现,其实不失为对各领域专家间合作的一种“润滑剂”,相信也更能够协调不同领域专家间的合作,保证转化项目的效果和效率。

当一个个具体的转化医学项目顺利奏响直至最终成功时,转化医学将是一首美妙乐章。它不仅是对参与人员的极大鼓舞,更是能为患者带去福音,带去欢乐。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化医学的路不会平坦,期间理念和实践也需不断摸索,更需要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以及政策制定者正确引导和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不过,有理由相信转化医学的前景是光明的。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