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全国第九个“预防出生缺陷日”。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达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目前,国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唐氏筛查等产前筛查防治服务,但精准性仍然有限。 近年来,“从源头阻断致病基因”的基因诊断应运而生,但并没有大规模推广。这项新型技术在解读“遗传密码”的同时,也经历着医学伦理的考量。 一个农民家庭,两个痴呆儿子 在济南平阴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民们常年议论着一个被“诅咒”的苦难家庭。 被“诅咒”的主人公是王家宁(化名),一名35岁的普通农村妇女。然而,她没能实现名字的最初寓意,反而陷入终身的痛苦之中。 “孩子就要出生了。”10年前,王家宁的怀孕,曾给整个家庭带来惊喜。但生下儿子后,幸福的日子维持了不到一年,孩子日益明显的异常举动和奇怪相貌让人生疑。 王家宁带着孩子来到省城大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是患有先天愚型(又名唐氏综合征)的“唐氏儿”,而村里人则称呼他为“傻子”。对产前筛查,王家宁此前一无所知。由于难以接受现实,王家宁抱着孩子哭了一整夜。 为了能延续健全的“香火”,3年后,王家宁选择生二胎。在产前检查中,医生怀疑胎儿畸形,劝她接受羊水穿刺。“有创筛查导致流产怎么办?”抚摸着日渐隆起的肚皮,王家宁陷入深深的两难之中。“唐筛检查只能帮助判断胎儿患有唐氏症可能性大小,但不能明确胎儿是否患上唐氏症。”抱着侥幸心理,她和丈夫采取保胎措施生下一个男婴,却没想到同样是唐氏儿。 这只是全国每年90万例出生缺陷大军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病种至少有8000-10000种。其中,我国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4.7/万。唐氏儿智力严重低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携带多系统并发症,终生无法治愈。 “有些家庭经济压力还能承受,最难熬的是精神上的痛苦。”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生综合技术研究室主任高媛博士对此深有感触,尤其是已育有缺陷孩子的农村居民,生二胎时做产前筛查,在一定程度上就能避免悲剧。 孕前优选生命为社会“减负” 与王家宁类似的遭遇仍在各地上演。连续生了两个先天性聋哑孩子,对32岁的“健全人”杜丽蓉(化名)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然而,夫妻双方祖辈都没有聋哑史,怎么会连续生出“异类”的下一代? 经过诊断,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内分泌与遗传组副主任医师颜军昊发现,夫妻双方都是隐性耳聋基因携带者,表面上看与正常人无异,但可把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双方的隐性基因有25%的可能性结合。一旦结合,其子女就一定是聋哑儿。”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隐形基因的携带者,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及早筛检出来,从源头上阻止了致病基因扩散。高媛坦言:“由于遗传病无法根治,这比出生后发现遗传病更有意义。” 据了解,我国先天性致残者约814万,占残疾人总数的9.6%。颜军昊向记者介绍,与孕期的唐氏筛查不同,基因诊断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在孕前直接检测出夫妻双方是否异常,对可能发生的疾病作出判断。这属于孕前防止出生缺陷儿的一级预防措施,也是最有效的。 致病基因携带者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规避风险。“胚胎植入母体前要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健康胚胎移植,有时甚至要十选一。”高媛承担着优选生命的职责,虽然并不意味着完全能避免风险,但出生缺陷率可减少千分之一。 让患者了解、读懂自己的“遗传密码”,通过规避出生缺陷为社会“减负”,是高媛博士的主要工作。据了解,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缺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新发先天性心脏病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超过126亿元。高媛认为:“通过基因诊断提前减少社会疾病负担,带来的资源节约和社会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科学“撞上”伦理成棘手难题 步入婚姻殿堂不久的聋哑人夫妇刘玉凤与郭毅刚(化名)坚信,凭着现在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完全可以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 然而,将美好设想化为现实的道路,却布满荆棘。一个月前,夫妻俩来到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进行遗传咨询。通过检测,高媛博士发现,夫妻二人的聋哑基因致病位点碰巧落在同一处。这意味着,他们将来所生子女一定都是聋哑儿。即使采用试管婴儿,也无法规避这种基因风险。 高媛直截了当的医学结论,让这对聋哑夫妻陷入长久的痛苦之中:“永远不要孩子,还是生一个聋哑儿,还是重新与别人组建家庭?” 多年的从医经历,让高媛愈发感慨:“在先进的科学面前,伦理是最关键的大问题。”而这样棘手的现状,难有答案。 近几年,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的铁律,似乎正在人类的高科技下慢慢失去作用。在“反自然”的医学进步浪潮中,科学与伦理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成了高媛博士一直揪心的事。 在富人群体中日益流行的全基因组测序,也面临同样的困惑。高媛认为,通过测序得知致病基因后,乐观的人能在有效时间里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如美国影星朱莉切除乳腺,将患癌率从87%降至5%,但一些悲观者免疫力下降后更容易患病,被提前揭开的“知情权”却成了致病因素。 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扩展,人们开始反思:试管婴儿是由父母来挑选下一代人格特征,是否会影响到人类群体的发展?此外,许多疑难杂症将得到明确诊断,但若不能给予有效治疗,对病人自身的生活将产生巨大的负担和麻烦。被诊断为基因缺陷阳性的“未来病人”,如何得到法律保障,使他们不受人寿保险、招聘单位和社会的歧视,都值得人们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