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624|回复: 0

[行业整合] 浅议: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成PE竞逐最佳标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医药市场风云变幻,行业并购高潮迭起。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如何把脉医药行业(行情股吧买卖点)投资热点?昨日,在2013中国生物医疗投融资峰会上,众多资深PE界人士各抒己见。

  医药行业并购三大特点

  医药行业的并购热仍在持续。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VC/PE相关并购在活跃度和金额方面均大幅上升,共发生VC/PE相关并购交易163起,同比大涨79.1%。其中,生物医药行业以22起案例、占比13.5%的成绩在活跃度上排名首位。

  在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张凌看来,A股市场IO停滞,海外市场相对冷清,使得国内并购市场出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局面。张凌进一步表示,国内药企并购呈现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首先,在生物医疗领域,跨境并购实际上比境内并购要多。如美敦力并购康辉、史赛克收购创生都是外国公司收购中国公司的案例;而如国药集团收购盈天医药、微创医疗收购美国Wright医疗髋膝关节业务,则属于国内药企境外并购的例子。

  其次,PE/VC在医药行业的跨境并购中,往往都是带控股权的收购,有时甚至全盘收购,而这种情况在以前是比较少见的。“相应带来第三个特点,就是收购的溢价率上升。”对于PE/VC来说,并购是行业发展和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渠道,尤其是控股权并购。最近美敦力8.16亿美元并购康辉、史赛克59亿港元收购创生,价格都超出市场预期,市盈率高达40倍。

  医疗器械成PE竞逐最佳标的

  从与会的知名风险投资和PE基金处获悉,在生物医药众多细分行业中,医疗器械行业仍将延续前期的并购热潮,成为各路资金争相竞逐的最佳标的。“相比生物制药,目前对医疗器械的投资、并购案例较多,主要在于其审批周期短,千百万即可启动,短期内即实现可观的回报率。”三江资本的创始人杨翠华表示。

   上市公司2013年上半年披露落下帷幕。统计显示,136家医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51.94亿元,同比增长27.98%;实现净利润179.28亿元,同比增长28.66%,明显好于同沪深两市整个股平均的15.16%增幅。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环境变化推动发病率提升及疾病谱变化,国家对全民医保的持续投入提高,确保医药行业的成长空间。

  营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上市公司2013年上半年披露落下帷幄,按证监会(新)行业类划分,据数据统计显示,136家医药公司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51.94亿元,同比增长27.98%;实现营业利净216.92亿元,同比增长23.68%.

  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的有4家,分别是*ST国药(600421)、舒泰神(300204)、中恒集团(600252)和红日药业(300026);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875.78%、147.97%、122.95%和103.62%.

  此外,东宝生物(300239)、中珠控股(600568)、独一味(002219)、联环药业(600513)、誉衡药业(002437)、以岭药业(002603)、莱茵生物(002166)、白云山(600332)、华仁药业(300110)、东阿阿胶(000423)和常山药业(300255)等11家公司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值也在50%以上。

  收入同比增长在30%——50%的有18家,包括海正药业(600267、47.49%)、达安基因(002030、45.47%)、永生投资(600613、43.04%)和太安堂(002433、40.52%)等公司,其中海正药业上半年增长较快主要是海正辉瑞子公司收入高增长。公司财报数据显示,正药药品实现销售收入16.24亿元,同比增长20.69%,非海正药品实现销售收入25.89亿元,同比增长70.62%.

  59家公司营收入同比增长在10%——30%,包括吉林敖东(000623、29.90%)、智飞生物(300122、29.75%)、复星医药(600196、29.05%)、天士力(600535、29.46%)、沃华医药(002107、28.47%)、华北制药(600812、27.68%)、佐力药业(300181、27.50%)、通化东宝(600867、27.33%)和众生药业(002317、26.78%)等企业。

  此外,收入同比增长0%——10%的公司有21家,包括莱美药业(30006、9.5%)、益佰制药(600594、9.34%)、京新药业(002022、8.77%)、桂林三金(002275、8.41%)等公司;其中,莱美药业营收的增长主要靠特色专科药。财报数据显示,13年上半年,抗感染、专科药和大输液合计收入2.85亿,占收入比重为79.96%,其中特色专科药收入7748万元,同比增长37.15%.

  不过,也有22家公司上半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三精制药(600829)、仁和药业(000650)、丰原药业(000153)和康芝药业(300086)4家公司201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超过20%,其中,三精制药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25.77%.对此,三精制药解析是,因为公司渠道整顿及库存消化仍在继续,导致主导产品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

  实现净利同比大增近三成

  统计数据显示,136家医药类公司2013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79.28亿元,同比增长28.66%.行业经营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有1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超过100%.

  分别是*ST国药、嘉应制药(002198)、羚锐制药(600285)、太极集团(600129)、独一味、康芝药业(300086)、金宇集团(600201)、莱茵生物(002166)、金城医药(300233)、华北制药(600812)、广誉远(600771)、国农科技(000004)、天目药业(600671)和广济药业(000952)。

  其中,目前面临控股权争夺局面的*ST国药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4156.56万元,同比增长875.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9.95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95.3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75元。公司表示,继续加大对亏损和闲置资产的处置力度,公司报告期出售了武汉叶开泰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和武汉乐欣药业有限公司的股权,逐步减少亏损。

  山雨欲来。
  近日,丁香园官微发布的微博声称:“北京朝阳医院将以行政手段禁止任何中药注射制剂在医院的存在和使用。”
  在接下来的一天这条微博达到1000多条的评论、5000多条的转发,在投资社交网络雪球也被众多投资者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中药注射剂的废存。
  之后,北京朝阳医院的特别澄清说明更凸显出中药注射剂的尴尬地位:“北京朝阳医院一直没有中药注射制剂。所以,不存在”以行政手段禁止任何中药注射制剂的存在和使用“一说。”
  不过据笔者了解,目前,中药注射剂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常发不良反应而被苛责,不少医院对其持**态度;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相关上市公司却利润增幅可观,常常成为医药牛股的摇篮。
  而据业内人士表示,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要求进一步加强高风险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控制,这意味着可能将减少一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这对那些以此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前途几何?
  收紧
  在北京地区,同仁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目前均无中药注射剂使用,而积水潭医院中医科日常诊疗已经不再使用中药注射剂,只有经过中医专家会诊方可开方。
  益佰制药等几家生产中药注射剂企业相关人员均向笔者证实朝阳医院没有使用过他们的中药注射剂,一位药企人士说,目前北上广很多三甲医院基本都不用中药注射剂类药品,甚至于有些地方的中医医院都在限制性地使用这类产品。
  目前,对中药注射剂的限制政策正在逐步收紧。此前有消息称,政府对中药注射剂有削减的意思,或将有80%产品消亡。一药企销售人员向笔者表示,目前中药注射剂品种有100多种,存在质量隐忧,“政府计划在全面筛查后,可能在未来5年内要削砍一些品种,从目前的141种,筛选只剩下50种。”
  笔者为此致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求证,但她仅表示,“目前尚无消息公布,一切以官方网站信息为主。”
  此前,中药注射剂历史悠久,但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争议。河南一地区中医院医生张利军向笔者表示,中药注射剂产生在一个特殊时期,抗战时因为缺少西药,就自行研制,柴胡注射剂算是第一个产物,效果不错,之后就开始鼓励研发。“不过随后因为监管标准不到位、企业滥研发等原因,中药注射剂各种医疗事故频发,行业整体的口碑很不好。”
  如2006年鱼腥草事件,若干名患者在使用了相关注射液后直接导致死亡;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发生3起患者死亡事件,茵栀黄注射液导致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死亡事件。
  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占5.3%。与2011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同比增长58.2%,高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总体报告增长率;严重报告同比增长37.2%,低于总体严重报告增长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严重报告中,中成药例次数排名前20位的均为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事件的频发,为中药注射剂蒙上厚厚的阴影,要求取消中药注射剂的呼声不绝于耳。
  比如鱼腥草事件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暂停了7类相关药品的销售使用。另外几类事件也是同样结果。
  由于中药注射剂利润空间大,很多企业业务过于倚赖中药注射剂,被暂停后,企业直接陷入退货、停产的窘境。鱼腥草事件中,近百家企业生产线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十多家企业直接处于破产边缘,行业损失达到20亿元左右。
  困局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但是由于利润的吸引,很多药企依然是过度依赖中药注射剂,过去的结构布局没有太多改变。
  据笔者统计上市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相关数据发现,无一例外各家公司业务重心仍是中药注射剂,注射剂营收比重均过半,科研项目投入也是偏向注射剂。根据已经发布了2013年中报的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情况来看,上海凯宝产品单一,中药注射剂营收占全部营收的99%,是所处行业中营收最集中的企业;中恒集团的血栓通占比也到了88%的高位;红日药业和康缘药业2013年中注射剂营收比重也占到64%和55%。
  不过对于收紧的风声,一些上市药企并不太担心。
  而中恒集团相关人员也向笔者表示,因为质量有保证,所以比重大没有问题。“我对我们的注射剂血栓通质量很有信心,这个在同行业里质量高度达到最高一类,我们有20多年质量数据统计,不良反应率在万分之六以下,在行业里属于极低的,而且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过敏一类,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事故。而且我们的是冻干注射剂,科技含量和其他企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师则认为,企业有些盲目乐观,“当发生行业危机或政策性消减时,业绩肯定会受大幅影响,股价也会面临一波杀跌行情。”
  而上海凯宝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风险性,其相关人士向笔者表示,“目前,公司为了解决产品单一问题,抓的力度很大,正在考虑别的品种,领域现在正考虑开发心脑血管和抗肿瘤的药,产品类别除了制剂,也开始做胶囊、口服液。”
  中恒集团人士表示公司也在尝试做其他业务,“比如还收购了一些化学药商,目前正在和加拿大公司合作做脑肿瘤方面FDA认证,这也不是注射剂。”
  既然行业风险较大,为什么药企生产中药注射剂还是趋之若鹜?据上述医药分析师介绍,因为利润空间大,与西药相比,中药以及注射剂研发商的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另外就是中药注射剂品种往往比较独家,尤其是上市公司独家性强,价格方面比较灵活。
  “中药注射剂回扣空间较普药大得多,比较容易销售。”张利军说。他表示,在地方卫生局的招标采购名单中,中药注射剂比重不大,很多中药注射剂企业直接到医院“攻坚”,给院方或者医生较大的回扣实现销售,对于医院或医生来说,已经进入名单中的普药回扣空间小,所以出于逐利目的,很多医院或医生都接受中药注射剂。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消减和更加严格的管控中药注射剂已是必然,这对一些以中药注射剂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必然是严重冲击,一些小型药企肯定会先倒闭,而一些上市公司如不提前转型,也将很快陷入亏损困局。“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好时光已经结束了。”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