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639|回复: 0

[国内新闻] 中国生物医药CMO产业艰难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2006年回国创办生物医药CMO(委托制造提供商)的黎志良曾一度 “孤单地享受着幸福”。因为他和他的团队投身CMO产业时,国内的同行寥寥无几,许多药企仅把CMO当作副业。

而如今,这一现状正悄然发生变化。


今年6月,国际著名CMO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张江大张旗鼓地建设新的CMO生产线。此前,在国内以CRO(合同研发提供商)发家的药明康德也已开始发展CMO业务。


特别是今年年初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以CRO、CMO为代表的生物服务业作为新业态,列入七大重点领域之一。


政策上的“给力”,再一次给生物医药CMO产业注入新动力。


201307171504103539.jpg

一个朝阳产业


所谓生物医药CMO,指的是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学或生物合成的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服务。


奥达国际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奥达)董事长黎志良在国外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工作时发现:很多药企将药品生产外包,不仅可以节省人力和资金成本,还能使企业“活得更自如”。


他分析称,生物医药是新兴产业,而国内具有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但当时国内还鲜有人涉足这一领域,“CMO自然成为很有前途的创业方向”。


顺理成章,奥达成为了国内生物医药CMO领域最早“吃螃蟹”的企业。


据了解,该企业目前正在建设我国第一条哺乳动物细胞发酵和纯化生产线,该生产线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FDA-cGMP)。


事实上,国内中小规模的生物医药企业一般都会向大型制药企业租借生产线,但这些生产线大都处于“搞副业”的状态。


“生物制药对于生产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能有专业的CMO服务平台,保证稳定的生产质量,将为新药研发省下大量时间和成本。”拜奥生物的首席技术主任陈丽曾对媒体表示。


其实,随着生物医药CMO的推进,国内医药研发企业也能从中获益。


“从为跨国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能够借鉴跨国企业先进生产管理经验,有利于整体提高中国生物医药生产水平。从为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则有利于实现自主产权医药产品的产业化。”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表示,中国医药CMO市场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预计则更具诱惑力:2014年全球医药CMO市场将会大幅增至约337亿美元。


火热与“寂寞”


既然生物医药CMO产业具有如此大的生存空间,缘何国内专门从事CMO的企业却凤毛麟角呢?


“与CRO相比,CMO的门槛更高。CRO主要是依靠研发平台,‘海归’回来,有资本,买设备,容易较快崛起。而CMO相对慢一些,因为它涉及整个产业链,与国内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步伐相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黄屹表示。


另一方面,本土CMO也面临着政策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目前国内的现行法规,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采取“捆绑”的管理模式——药品批准文号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


而这就意味着国内医药企业必须自己搭建厂房,才能走完新药的生产阶段。同时,这也使得CMO无法接受生产国内上市药品的订单。


本土CMO艰难前行


如果说门槛高、政策监管是国内CMO产业未能大步向前的内在因素的话,那么,国外客户对于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因素,也是国内CMO不得不面对的担忧。


“从质量安全角度来看,有国外患者服用了在中国生产的药品而出现死亡的事故。当然,目前中国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较过去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仍有许多细节值得关注与提升。”徐志鹏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较差,跨国企业对于将药品给中国CMO生产不免担心。


对于上述问题,黎志良和奥达首席运营官高峰表示,希望国家改变目前的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的管理模式,使国内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可以和CMO合作完成上市药品的生产。


至于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问题,徐志鹏认为这需要中国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在黄屹看来,一方面,我国对生物医药的监管要严于化学药;另一方面,“从海外回国做CMO的人才不多,有能力做的都是精英,对质量要求普遍较高”。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奥达的经验是:定位于“Pure Play”,也就是说不开发自己的产品,只做生物药生产的服务,以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内部问题,那么,本土CMO目前还不得不面对外部竞争压力。勃林格殷格翰便是新近介入中国CMO市场的跨国药企。


“这的确会在一段时期内对本土CMO企业造成一定压力。”高峰觉得,如果从长远来看,外企的进入对本土产业利大于弊。


谈到未来如何发展的时候,黎志良希望能与外资企业在CMO产业展开的角逐,“最好能实现共襄盛举”。“当然,国内能多几家参与进来,不仅能推动产业发展,吸引政府和投资人更多关注,还有利于国际对中国CMO产业的认识和信任。”


从为跨国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有利于整体提高中国生物医药生产水平。


从为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做生产外包角度看,CMO则有利于实现自主产权医药产品的产业化。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