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998|回复: 0

[国内新闻] 7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东莞 第七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盛大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10月21日,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行业盛会“第23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分子诊断技术暨第七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在美丽的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举行。虽然有台风海马的登陆,但这并没有阻挡来自分子诊断领域各位参会代表的满满热情,大会开始前,会场已济济一堂,一场关于分子诊断、精准医学、人类健康相关的武林论剑如期进行。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国医药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美洲华人遗传协会(ACGA)和广东医科大学协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广东省袁宝成副省长,中国工程院三局李仁涵局长,东莞市政府杨晓棠副市长,东莞市科技局吴世文局长,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方泽槐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大学、医院、科研院所和企业的700多名院士、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媒体朋友代表参加,为分子诊断行业奉献了一场高规格、高水平、多维度的思想盛宴。

开幕式致辞

640.webp (2).jpg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致辞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主持开幕式,他代表大会组委会对现场各位领导和业界人士的莅临和支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和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分别做大会开幕致辞。

640.webp (3).jpg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致辞

樊代明院士代表大会主办方中国工程院感谢现场参会嘉宾和代表齐聚东莞参加第七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对于近年非常受热捧的精准医学概念,在临床和一线科研方面均有所建树的樊代明院士表示,精准医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个体不代表全体、体外不代表体内、经验不代表实践等多个角度的问题,使精准医学研究难度大大增加,只有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中国的精准医学才有出路。

640.webp (4).jpg
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致辞

作为东道主政府代表,袁宝成副省长介绍了此次分子诊断大会在东莞召开的缘起,他表示,广东省历来重视科技驱动创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投入和产值都排在全国前列。此次借助大会契机,希望各位参会专家、企业代表能给广东、给东莞的生物技术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也欢迎大家将生物前沿技术和成果带到广东和东莞。

主题论坛

本次大会针对国内外分子诊断技术最热门、最前沿的研究领域,设置了医学微生物与分子诊断,新技术、政策及质控,遗传及出生缺陷分子诊断,肿瘤分子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四大主题。

640.webp (5).jpg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黄爱龙教授

第一日,会议主要聚焦医学微生物与分子诊断和新技术、政策及质控这两大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黄爱龙教授介绍了HBV防控的目前形势和任务,分别从乙型肝炎的研究史、流行病学、疾病防控、诊断与药物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全球乙肝防控实情。黄教授认为,采用核苷酸衍生物的DAA预防治疗(小贝壳计划)是降低我国相对较高的婴幼儿HBV新发感染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筛查率、治疗率与加大政府投入,我国有望在2030年真正解决目前全国相对严峻的乙肝感染趋势。

640.webp (6).jpg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温浩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暨第一附属医院温浩教授作了有关中亚区域特色高发病分子检测及展望的报告。温浩教授表示,由于中亚人群具有相对特殊的群体遗传背景,诸如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等特定疾病的发病率相对全国其他地区平均水平较高,而基于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的应用在极大水平上满足了科研型医院对于地区性高发疾病诊断的要求。另外,他还表示,流行病的分子诊断与相关知识的科普对新疆当地人们来说也意义巨大。

640.webp (7).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占成教授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与呼吸道微生物组学之间的分子关联》为题,表达了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工作进一步融合的现实需求与感染性疾病微生态检测的重要意义。高教授介绍,正常人体呼吸道寄生大量正常菌群,是抵御病原体进入肺部的第一道防线,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常见肺部疾病,研究发现,呼吸道微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对CAP的易感性有明显影响。

640.webp (8).jpg
山东基因科学研究院发起人、锐翌基因首席科学家秦楠博士

山东基因科学研究院发起人、锐翌基因首席科学家秦楠博士发表有关慢性病“肠道菌群+”的新诊断模式的报告。秦楠博士介绍,通过其团队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肝硬化肠道菌群基因集,以及对杭州地区居民肠道菌群的检测,研究人员发现了多个与疾病密切关联的新基因,并建立了肝硬化菌群失衡诊断新标准。此外,他还通过研究发现,蒙古人群肠道微生物组与汉族人群、欧洲人群肠道微生物组存在明显差异,并分析出不同营养配比食物的摄入与肠道微生物特征性呈正相关。

640.webp (9).jpg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作了题为《多组学技术解析肠道微生物组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病因学作用》的主题报告。赵立平教授从中西方医学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史开始,引入生动翔实的案例,说明肠道菌群和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对于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赵立平教授提出要做好临床研究,需要建立基于临床干预的全微生物关联分析,并向参会者展示了多个通过饮食干预肠道微生物从而实现减肥的案例。最后,他认为如何改善和调节肠道菌群,还需从中国传统中医药出发,将中医药与肠道菌群研究相结合,与肥胖作斗争,设置人体健康的干预方案。

640.webp (10).jpg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顾问宋涛

上午的主题演讲和技术报告之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顾问宋涛介绍了松山湖高新区近几年在产业发展、项目引进等方面的情况和成就。

640.webp (11).jpg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

接下来,对于行业内备受关注的新技术、政策进展和质量控制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李青主任向与会者介绍了精准医学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目前,2017年国家精准医疗专项项目指南已经上线,他介绍了项目申报的具体流程。与以往申报指南相比,最新的立项流程依托统一平台严格信息查询重复、增加预评审环节、改革评审专家组建方式并采取视频答辩评审方式。

640.webp (12).jpg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

对于危害国人健康的肿瘤问题,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教授作了题为《肿瘤治疗的三大变革与需求》的报告。王琦教授先介绍了其研究多年的国人体质问题,并以生物技术为基础,证实人类九种体质的科学性。通过体质调理,可以实现某些疾病的防控,从而实现“治未病”。对于严峻的肿瘤高发率和死亡率,王琦教授提出要实现三大变革:放疗为主向综合治疗的变革;对抗疗法向综合疗法的变革;关注瘤体变化向生活质量的变革。同时,他指出要考虑对肿瘤的思维观念转向预防为先、医学模式转向个体化、中国原创自主研发的三大需求。最后,王琦教授还介绍了中医对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基本疾病机制的认识理念和基本治疗原则,指出中医对肿瘤治疗最基本的机制是整体调节,扶正培本。

640.webp (13).jpg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作了《纳米探针与光学分子成像诊断技术》的报告,他通过纳米探针技术在大鼠脑部血管、大规模神经群落的光学成像应用,介绍了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骆教授指出,分子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知识和生物医学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多参数并行检测与高时空分辨。他介绍,针对重大疾病的分子成像研究需求,其团队在活体成像方面建立了多层次、高分辨的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与方法,为如癌症的重大疾病相关分子的活体高分辨精确定位、定量及可视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640.webp (14).jp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王佑春研究员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副院长对二代测序(NGS)诊断试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评价作了介绍。首先,他介绍了核酸及测序技术发展史,介绍了传统分子诊断技术与NGS之间的差异,在生育、遗传,肿瘤,病原微生物领域的应用,并举了NGS诊断试剂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非细胞肺癌基因突变、HIV-1分型及耐药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还阐述了NGS诊断试剂的组成结构,质量控制在实验操作、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的差异以及带来的标准差异。通过借鉴美国FDA对NGS诊断试剂的质量评价等。最后,王院长讲述了NGS诊断试剂在质量控制上面临的挑战。

640.webp (15).jpg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亮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亮作了有关分子病理诊断在精准医学中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精准医疗对医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精准医疗的相关项目在提高疾病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促使癌症发病的有关基因突变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帮助临床医生为癌症患者选择最佳疗法。然而,原发或获得性的肿瘤靶向治疗抗药性,以及固有的肿瘤异质性仍然是临床精准治疗的主要障碍。对有效靶向药的检定将成为个性化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耐药性分子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可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缺陷。

640.webp (16).jpg
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教授

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教授对精准医学分子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做了详细阐述。李教授从分子诊断概念说起,介绍了精准医学分子检测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李教授认为,现代的医学是实验室医学,精准医学的前提是精准诊断,更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条件,则需要考虑到检验申请单、标本正确与否等多个方面。同时,李教授通过国外在分子检测临床应用指南方面可以借鉴的例子,指出我国在临床分子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可以发展的方向。最后,他表示,预防是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的精髓。

640.webp (17).jpg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

大会最后,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院士作了题为《尝试精准诊断:从未病到已病》的主题报告。首先,程京院士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关系谈起,认为国家领导人已将未病防控提到重要的战略层面,未来“治未病”一定是大势所趋,同时他也表示我国的配套机制和体制还未跟上。接下来,程京院士介绍了博奥生物集团在科研、诊断技术平台方面的成就,尤其重点介绍了今年推出的全集成微流控芯片DNA指纹/测序仪,该仪器基于对临床实际需求,尤其是肿瘤科实际需求调研,利用微流控技术,将DNA指纹分析和靶基因测序所需的核酸提取、扩增反应和电泳检测集中到一个微流控芯片卡盒上。整个检验过程完全自动化,从接收样本到出具结果只需2.5小时。同样,基于全集成微流体芯片技术的便携式“居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只需一滴指尖血,就可以在家里对血液中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五大指标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

接下来,对于婴幼儿出生缺陷和感染性疾病,程京院士通过生动案例和具体数据介绍了博奥生物在遗传性耳聋检测、染色体异常检测、常见呼吸道致病细菌和病毒检测系统等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老人健康,程京院士介绍了中医体质分类与糖尿病的关系,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三高即时检测产品,肠道菌群检测与微生物调理,眼像健康成像仪等身、心、境于一体的大健康管理系统。为了让老年人不易生病,安享晚年,程京院士特别介绍了博奥生物最新打造的一整套老人智慧居家养老平台,其智慧健康、无障碍通行、人文关怀的特点使老年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是我国未来老年人智慧健康养老的全新探索。

640.webp (18).jpg
Illumina大中华区市场部经理胡芳芳

640.webp (19).jpg
Thermo Fisher基因分析业务部中国区副总裁张焱博士

第一天会议期间,Illumina大中华区市场部经理胡芳芳和Thermo Fisher基因分析业务部中国区副总裁张焱博士分别作了题为《NGS助力精准医学研究》和《美国精准肿瘤项目NCI-MATCH简介及NGS临床检测标准化流程建设》的技术报告。

圆桌会议

640.webp (20).jpg
圆桌会议现场

大会最后,在温浩教授的主持下,高占成教授、王琦教授、程亮教授、赵立平教授、程京院士和骆清铭教授参加了圆桌论坛,给现场参会者带来一个与大咖面对面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首先,王琦教授介绍了中医科学在日常生活中与西方医学充分融合,传统与现代方法并驾齐驱的可能性。程京院士从另一方面回应了王琦教授的意见,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正如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的关联一样。中医与西医的融合正如宏观与微观的融合一样,可以更好地造福于已病或未病的国民大众。

接着,骆清铭教授从检测方法出发表达了希望中医科学充分应用新方法与新技术的意愿。正如骆教授所从事的光学研究,先进的光学仪器可以为中医科学提供一条新型有效的诊断与治疗途径,在生理和病理的研究与转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高占成教授表达了自己从小对中医的热爱,也正是这种热爱,让其将肺部疾病与肠道菌群联系在了一起。最后,赵立平教授从最新的角度向观众介绍了体重控制与肠道菌群的重要关系,基于详实具体的实验与研究,科学界已经充分证实了肠道菌群直接控制人类的脂肪代谢,对人们的体重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极低热量的食物摄入,良好的肠道菌群平衡是燃烧腹腔脂肪的最有效方式。

各位专家交流之后,程京院士、赵立平教授、王琦等教授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回答了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通过具体的例子,王琦教授指出医学多样性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程京院士则通过自己的亲身实例,向观众介绍了自己和他的团队不断开拓创新的真正原因。从国民实际需要出发,程京院士带领团队研发并使一项又一项“奇思妙想”却又真正造福百姓的产品走向商业化。

卫星会与展会

640.webp (21).jpg
卫星会报告嘉宾

与主会场同期进行的还有两场卫星会和企业展览,来自分子诊断行业的企业精英就新技术新平台与遗传学出生缺陷,医学微生物及肿瘤诊断与个性化治疗两大主题进行了精彩交流和讨论。

640.webp (22).jpg
展会现场

博奥生物、赛默飞、Illumina等近30家企业则在展会上亮相了各自在分子诊断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等系列分子诊断解决方案。

2010年,第一届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得到了业界的强烈响应和关注。之后,分子诊断技术大会连续在重庆、成都、沈阳、上海和贵阳等城市举办,为分子诊断领域的智慧碰撞、学术交流和技术切磋搭建了桥梁。此次大会在东莞松山湖举办,也将促成东莞与全国各大医院、企业的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打造新的平台。

来源:博奥生物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