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571|回复: 0

[专家视角] 《转》访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教授:肿瘤液态活检需谨慎对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640.webp.jpg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精准医学迅速成为全球医学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肿瘤学科的各方面特点使其成为实施和加强精准医疗的最佳选择领域之一,而目前肿瘤精准治疗的主要基础无疑是与肿瘤遗传相关的易感癌基因的发现和在分子水平对这些基因变化的检测。 第七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即将召开,会议邀请了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沈教授,借助这个机会,我们有幸邀请到沈教授做专访,对肿瘤的精准治疗、精准诊断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 转化医学网:沈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转化医学网的访谈。近年来,肿瘤精准医疗的概念不仅深入科研和临床工作者的内心,更是得到许多癌症患者的认可,而肿瘤分子诊断则是实现精准的前提。您认为肿瘤液态活检能否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断和预后?有可能代替组织活检吗?
沈教授:我认为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应用,肿瘤液态活检可以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断和预后监测。液态活检的目标是捕捉和监测外周血液循环中来自肿瘤细胞的游离DNA,俗称cell-free DNA(cfDNA),由于血液中通常肿瘤DNA copy数量非常少,因此需要非常深度的测序技术才能捕捉到,并检测肿瘤相关的驱动基因及其突变,为靶向诊断、治疗策略以及疗效监控提供依据。至于是否有可能完全替代组织活检,我目前持谨慎态度,因为液态活检目前的灵敏度还不足够高。 转化医学网:肿瘤基因检测也越来越多地指导肿瘤治疗,然而却并不能惠及大多数的肿瘤患者。针对靶向药物耐药性,目前有什么比较好的针对性措施吗?
沈教授:肿瘤基因检测已越来越多地指导肿瘤治疗,然而却并不能惠及大多数的肿瘤患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已经发现的获得公认的肿瘤驱动基因突变还不足够多;(2)肿瘤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不同类型肿瘤的驱动基因突变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类型肿瘤的驱动基因突变也不尽相同;(3)目前已经发现的经过临床试验证实的靶向药物还非常有限,而且也仅局限于肺癌等少数肿瘤;(4)现阶段基因测序费用及靶向药物费用均非常昂贵。
即使靶向药物,也会存在耐药性,可以通过液态活检等分子诊断技术监测耐药靶点来监测靶向药物的耐药性。
然而,针对靶向药物耐药,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针对性措施,如出现新的靶点同时又具备针对该靶点的药物,可以考虑继续使用新的靶向药物;对于耐药后进展缓慢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治疗;对于耐药后进展明显的患者,目前主张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如具备免疫治疗或进一步化疗的适应症,可考虑实施免疫治疗或化疗。 转化医学网: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癌症病人恐惧化疗。您能跟我们讲讲化疗的本质吗?为什么同一类型的病人化疗效果不尽相同?
沈教授: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的手段,无论什么给药途径,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由于化疗药物本质上为细胞毒性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获得疗效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毒副作用。如果对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估不当,容易产生所谓的过度治疗,这是不少癌症病人恐惧化疗的主要原因。
同一类型肿瘤病人化疗效果不尽相同,主要原因:(1)不同病人由于遗传背景不同,存在先天的耐药基因;(2)不同病人体内的代谢酶水平不同,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3)肿瘤的异质性,即分子亚型不同、肿瘤部位、大小、分期分型等不同等等。 转化医学网:癌症能够真正意义上被治愈吗?还是说只是相对较长的生存时间?
沈教授:癌症是由于细胞老化或基因组突变所致,所以依我个人的理解,大部分的癌症是不能够被治愈的,目前仅有少部分的癌症(如一些种类的白血病和淋巴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或免疫治疗/化疗等治愈。因此,大部分肿瘤治疗只是相对延长一定的生存时间是有一定道理的。 转化医学网:第七届分子诊断大会即将召开,您是本次大会的特约演讲嘉宾,能先跟我们透漏一些您将带来的精彩演讲内容?
沈教授:我的报告内容主要涉及肺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年来我课题组领导开展了首个中国人群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新发现了4个与肺癌相关联的易感基因区域,其中13号染色体MIPEP-TNFRSF19基因和22号染色体MTMR3-HORMAD2-LIF基因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同时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发现部分肺癌易感基因区域(1p36.32、5q31.1、5q32、20q13.2)与吸烟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解析了吸烟致肺癌的遗传学基础。上述这些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应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检,指导肿瘤发生风险预测和个体化干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防诊治。

沈洪兵教授沈洪兵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第三、四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沈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分子遗传流行病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特别是在恶性肿瘤遗传易感性、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生物标志物鉴定、循环miRNA与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风险预测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Nature Genetics,Nature Review Cancer,J Clin Oncol,J Clin Invest等,SCI他引6000余次;3篇论文入选汤森路透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件,已授权6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奖二等奖等科技奖等;受邀担任Lung Cancer等多个国际杂志编委。
第七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即将在2016年10月21-22日于东莞盛大召开,会议围绕微生物,肿瘤,遗传,出生缺陷等分子诊断领域最热门的主题,将邀请李兰娟院士、赵国屏院士、孙颖浩院士、林东昕院士、程京院士、周宏灏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主任、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免疫室主任李金明教授等专家将在现场做精彩演讲,与您进行思想的碰撞。
来源:转化医学网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