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主持人易贸医疗Vera:感谢大家参加本期“易企说”线上沙龙,这也是易贸医疗在6月23日长沙分子诊断论坛的预热,今天晚上邀请的这位嘉宾专注于基因检测行业,有请他与大家聊聊。 何伟:大家晚上好!首先非常感谢易贸医疗的邀请,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我们公司基本情况。 格诺生物成立于2010年底,最早有三个联合创始人,我是其中一位。当时三个人创业后,开始招聘人员进行产品研发。2011年我们研发的产品申请了第一项专利。2012年第一项产品的临床研究成果出来了,当时效果非常好,我们非常振奋。2013年我们发表了第一篇关于CTC循环细胞的论文,同年发表的其他两篇论文都是支撑CTC研究的。随着研究的发展,2014年我们开始了第一个产品(的产业化),当年也完成了CTC产品的临床注册,配方注册,是中国多中心、大规模的CTC研究。2015年发布在美国肿瘤学年会上,这也是中国CTC领域唯一一项入选的研究。随着注册进程,到2016年1月份,我们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对于肺癌CTC产品注册。现在这个产品已经在临床里被广泛使用。 CTC产品出现的时候是2003年,2006年我开始做CTC研究,获得美国国立健康中心(NIH)重大支持专项CTC研发专项方面的检测技术。2007年强生收购了第一家公司的一个产品,现在大家比较熟悉叫CellSearch。CellSearch这个产品聚焦在乳腺癌方面,解决了一定的晚期即四期乳腺癌预后判断(所谓愈后就是依照CTC的数量判断病人还可以活多久)的临床问题,但还是暴露了其它没有解决的临床问题。譬如,第一,晚中期的患者怎么办?第二,临床产品本身血的需求量比较大,需要15ml血液。第三,这个产品的临床适用范围较窄,在现有临床药物非常多的情况下,哪个药物可以使用比愈后(判断)价值更大,所以我们开发了CTC的检测技术和相关产品。 在中国,肺癌处于第一高发癌种,也是死亡率第一的癌种。我们也是机缘巧合,在美国做生物蛋白质片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靶标对肺癌有比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依靠靶标和前期的研发基础,开发了第一款CTC的检测产品,叫做CytoploRare,全球第一个依靠靶向PCR技术来检测循环肿瘤细胞。适应人群大大扩大了,从病理分期一期患者到四期患者都可以检测。2200例多中心研究告诉我们这个产品的灵敏度是80.2%,特异性88%,特别是对一期的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灵敏度在67.2%,比现在已知的标志物至少高出2-4倍。这个产品无论是前期的临床研究阶段还是现在大规模推广阶段,均得到了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三甲医院非常高的评价,我们也有非常好的临床数据发表在国际期刊,得到很多国际专家的青睐和赞赏,今年我们的成果发表在AACR的会议上,很多专家对我们在CTC方面的治疗非常感兴趣。 对CTC的市场来说,中国也是不小的市场。液态活检市场有几项应用,其中一项是辅助诊断,第二是复发监测,第三是伴随诊断,第四是筛查。但对筛查我们觉得应该通过更大量的数据做反复对症推敲,才可以放到筛查市场,要达到1-2万例。现在我们集中于辅助诊断、复发监测和伴随诊断,三个市场峰值的销售额会有8个亿左右。 我们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资本的支持,A轮的时候有以色列在中国比较知名的基金,以色列英飞尼迪基金的投资。B轮得到云锋基金的投资,他们对我们的支持非常巨大,特别是虞锋先生的格局和理念,对公司未来发展,给予我非常大的信心,所以去年我们邀请虞锋作为我们的战略投资人,加入到格诺大家庭。公司最主要的产品还是集中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液态活检,以血液作为样本。我们做的事情不止是开发产品,我们做的事情是开发新型的技术来引导液态活检对于临床认知的改变,那么这些改变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把疾病分为亚型。让患者最终得到生存率的提高,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 互动提问 Vera:问一下何博,创业者如何选择投资人呢?做这个决策的过程不长,效率和速度是一个因素,不知道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其他因素? 何伟:关于我如何选择投资人。选择投资人非常简单,就三点。第一投资人跟我们企业发展的理念有共同之处的,当初选择云锋,是因为他们有企业的背景,而且这些企业大佬都是白手起家做起来的,跟我们的理念相同,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指导。第二我特别强调执行力,不太喜欢投资基金跟我投资的过程中耗特别长的时间,如果你想投,给你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投的话,我就关掉。我给企业下面的人也是,给你一定的时间,执行得了就执行,执行不了就换人。如果不按这样的逻辑做事,企业没办法生存,中国的竞争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只有这样的理念,才能让企业快速成长。第三资源对接,我们跟云锋基金合作也是有战略性,他们不仅仅是金融投资人,最主要的是资源,初创企业资源是缺乏的,只有PE有更多的资源才能让企业成长。 Vera:您是非常高效的人,“十三五”提到精准医疗,在精准医疗之前更多的是伴随诊断和诊断跟药企的合作,不知道格诺现阶段会考虑跟药企合作吗?如果和药企合作,你们如何选择药企?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何伟:我们现在已经在跟一些国际药企合作或者洽谈,我们挑选的标准首先是药品在临床中是否有比较大或者特殊的地位。比如肾癌有特别多的药,临床可选择性非常多,我可能就不会挑选肾癌作为研究方向,是因为临床价值在市场体现不出来,我是一个非常市场行为的人,会以一个医生的行为考虑问题。如果市场有十个药,做A药、B药一直到F药都是一样的,你诊断出来的结果阴性、阳性对治疗没有特别好的指导我不会挑选。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研究做肝癌和胰腺癌,但只是把肝癌和胰腺癌分析亚群,一个低危亚型,一个高危亚型,作为临床医生只能跟高危亚型的患者说该吃什么吃什么,该玩什么玩什么。这不是很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是落到两点,第一提升患者五年的生存率,第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我们跟药企合作就看能否体现这个点,能体现这个点我们就合作。 Vera:有一位听众提到,能否深入谈一下基因检测和大数据结合后的应用?何博是否可以分享一下这个话题? 何伟:我觉得其实大数据这个词在今天的项目里看到很多,大数据的量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从数据中可以获得的信息量。家里给你五种蔬菜,能否炒出好菜,是看你是否会炒菜,否则给你50种菜,你也做不好,所以如何做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人在说大数据,前段时间AlphaGo很热,下棋赢过人。我们测100个基因组,使用“深度学习”特别热的词,这么复杂的参数和举证,到底可以获得多少信息量,本身这些数据都不能分离如何更好地解决操作问题?很多人非常醉心于数据量大小,其实我们一代测序的过程中,已经获得非常大的数据量,但一代测序到现在取得了多大的成果?这是大家要关注的。所以现在美国特别关注“解读的人”,能从数据终解读出多少东西很重要。我给你一个《指南》,你在《指南》里到底可以看出多少个市场短板和市场机会?你看到短板,我用数据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正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否则你给我1000T,10000T的数据,我回家做一个模型,也分析不出什么来,你告诉我天上有多少星星,你告诉我这几个星星是什么关系?所以至少要在临床里有一个点,至少有一个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做一些你可以做的东西,尽量把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因为临床里做工作涉及到的复杂度非常高,这种方法是降低自由度,自由度降到比较低的时候比较容易做事。如果把高度相关、中度相关、不相关的放在一起炒,就是大杂烩,炒不出什么东西。 Vera:非常感谢何博的分享,收获满满,为我们的疑问做了及时的解答。非常感谢线上参与的听众。易贸医疗“易企说”沙龙,周二晚上8:18分,跟大家讲讲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行业的热点。 在此也预告下,6月23-24日在长沙由易贸医疗主办、湘雅检验所协办,由周宏灏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第四届分子诊断产业高峰论坛,有兴趣参加的可以咨询“易企说小助手”。再次感谢,下周见。 来源:易贸诊断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