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110|回复: 0

[专家视角] 上海伯豪董事长肖华胜:基因芯片与测序相辅相成,加速企业战略转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6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640.webp (3).jpg


世纪之初,生物芯片在北京上海两地崛起

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并于1990年正式启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科学计划,中国作为唯一发展中国家参加了这一计划。1998年,当时我还在第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大鼠疼痛模型背根神经节相关基因的克隆,采用的是差异显示PCR技术,课题进展较慢。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瑞金医院的陈竺院士到第四军医大学开会,了解到我们课题遇到的困难后,建议我到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利用测序的技术平台来开展工作。1998年的平安夜,我带着样本来到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开始了我的基因测序研究的历程,进入基因组研究的领域。在这期间,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但是利用了基因测序技术平台,开展了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工作。1999年秋天,我博士毕业后,进入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成为南方中心的第一个博士后。在这期间,我跟随张旭教授(2015年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陈竺院士,利用EST测序技术和DNA 微阵列技术,完成了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节基因表达谱的建立,研究成果在2002年6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除了本项工作外,我还参与了南方中心的肝癌基因表达谱等研究项目。在博士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学习了基因测序技术,参与建立了基因芯片的技术平台,开展了项目研究,跟芯片技术结下了不懈之缘。

2002年初,受陈竺院士的邀请,我正式加入了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芯片中心),参与它的建设和发展。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立的两个国家级生物芯片研究开发中心之一。另外一个中心建在北京,由清华大学的程京教授牵头。刚到芯片中心的时候,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松涛路646号的一个小楼,实验室只完成了场地的装修,但还没有仪器设备。我跟张庆华副主任一起,建立了芯片中心的基因芯片技术平台。2002年10月份,我们研制出了芯片中心的第一张人14K cDNA芯片。此后,我们花了2年多的时间建立了系统化和多样化的基因芯片技术平台,包括Affymetrix基因芯片、Agilent基因芯片、Illumina基因芯片以及NimbleGen基因芯片,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商业化芯片技术平台,我们还建立了点制技术的基因芯片平台。从2003年开始,我们根据中心主任赵国屏院士“边建设、边发展、边服务” 的要求,利用建立的技术平台开始为国内科学家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为国外药厂提供研发外包服务。从2004年到现在,利用芯片中心的基因芯片技术平台产生的数据,已经发表SCI论文800余篇,影响因子超过4000分。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国家“863”、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生物芯片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973”项目以及地方政府的科技项目。开发了20余种基因芯片产品投放市场,形成了600余项服务产品。
640.webp (4).jpg


人14K自制基因芯片产品扫描图(芯片中心在2002年10月研制的第一张基因芯片,代表了人类的14000个基因。)

对于最初的生物芯片来说,应用最多的是基因表达的检测。随着国际HapMap计划的开展,在SNP检测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际HapMap计划中,中国承担了10%的任务,为此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参与下组建了上海南方基因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已经引进了一套Illumina的BeadLab系统,是当时做SNP通量最高的系统。中国负责的HapMap计划工作大部分的数据是从这套系统上产生。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常规筛选手段和方法。除了基因芯片以外,芯片中心还建立和发展了蛋白芯片、组织芯片等技术平台。

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期间,我顺利完成博后工作。出站后,我加入了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国家发改委支持建立,采用公司化运行。在2008年底,为了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加强研发外包的服务和引入社会资金。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基因芯片部技术平台和国内的技术服务体系为核心,整合了国际销售团队,并把技术服务的业务进行剥离后成立了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芯片中心研发外包的服务业务。

上海伯豪成立之后,我们重点加强了基因芯片技术服务的商业化体系建设和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国设立了15个办事处,推广技术服务,并且业务发展平稳,在业界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芯片与测序的互补与竞争

2005年,454公司研发出了第一台高通量测序仪,是测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到2007年,我们注意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冲击,在2008年,南方中心成立十周年的中国科学专刊上,我们撰写了一篇综述(基因芯片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讨论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情况。两种技术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说它们“相互补充”,是指在基因研究的层面,芯片主要是用于筛选,测序可以用于发现一些新的基因或者新的基因结构变异,在一些应用上,可以相互补充。而“相互竞争”,是指芯片和测序有很多共同的应用领域,因此造成了相互竞争。

为了扩展业务,从2009年开始,公司投入2000万元建立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和商业化体系,引进了4套LifeTech的SOLiD平台和1套Illumina Solexa GAII平台。到2010年,建成了Life Tech和Illumina的测序平台和商业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开始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和承接服务相关的项目。最近的这几年,伯豪在芯片方面的销售量已趋于稳定,而测序的业务量却上升较很快。到今年年底,芯片和测序的量可能会各占一半。这也是我们当时建立测序平台的一部分原因。由于与芯片技术相比,测序有自身的一些独特的优势,今后很多项目也会用到测序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推动下的企业战略转型

为了加快上海伯豪的发展和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在2012年,公司完成了第一轮融资,引入了社会资金3000万元。融资后,公司重点完成了两项业务的拓展。一是测序平台的升级:2012年初将Illumina的平台从GAII升级到了Illumina Hiseq2000平台,到2012年底,又把平台升级到Hiseq2500。二是拓展新的业务:从科技服务拓展到了临床检测。从战略布局上来讲,上海伯豪很早就决定从科技服务到临床市场的转型和布局,也是完成国家工程中心在立项的时候,就提出芯片在医学上的应用,以及个体化治疗、个体化医疗这方面的应用的任务。在芯片中心验收的时候,专家提出来只做科技服务市场太小,更大的市场是临床检验,所以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向临床检验方向布局。

2012年,上海伯豪和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出资合办了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希望能够向临床方面拓展。2013年获得置业许可,2014年初获得执业许可,开始承接对外服务业务,从经营情况来看,还不错。去年完成了七百万的销售额,今年销售额已经翻了一倍。公司未来的业务:一个是科技服务,另一个就是疾病和健康的临床服务。

最近公司完成第二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团队和新股东上海东富龙医疗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增资,增资额1.05亿。这一轮融资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和临床检测服务业务,同时加大分子检测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投入,希望在3-5年内能够完成从单纯的“服务”向“产品+服务”盈利模式转变。

640.webp (5).jpg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肖华胜博士点名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王升跃研究员,继续讲述新故事。

来源:测序中国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