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声明的是,1.本文所有表述均为“平凡的标”个体观点,不代表任何团体/机构意见,一定存在偏差和风险;2.本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引用“GB/T2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征求意见稿,采取抽提、换序、归纳试着理解标准,简单写几点读后感作为学习笔记用,保持"非标准本身的解读"的观点。采用ISO14001:2015为标题,是考虑到即将等同采用的国标目前尚处在征求意见阶段,部分词组可能仍在斟酌和追求完美中。ISO 14001:2015于2015年09月15日已经发布,本月中旬刚好有机会接触到了,个人认为两者内容完全一致!意见稿链接见:http://www.cnis.gov.cn/wzgg/201511/t20151110_21119.shtml
;3.本文不负责识别/确定特定利益方,却,谨持“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的观点,尊重标准/知识版权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下,秉承标准就是拿来用的和对使用各方是受益的原则。你若有兴趣,本文直接转载将不受到任何限制;4.本文任何包括标准草案的引用均为公众可获得途径获取,不存在侵权行为。5.凡是征求意见稿的及其附录A的内容直接引用均显示“黄色”6.读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本身并不能让我们的天空更蓝,水更清,关键是我们一起践行!For the same blue sky,for the same clean water, we should do it together!)
1.高
1.1 按照ISO/IEC Directives, Part 1 Consolidated ISO Supplement - Procedures specific to ISO (5th edition 2014)的Annex SL (normative) Proposals for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的要求,高水平结构(构架)、相同的内容、共同的术语及定义的采用,每个管理体系标准大约有30%的内容相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体系间的兼容,为标准的使用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1.2 如果说体系是座精美建筑工程,那么PDCA及过程方法为管理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缺了它,就不是框架而是散架(Rather than framework,but fall apart)。为什么能高得起来,因为它有粘性,持续改进(连续性),注重过程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3 Top Management/leadership and commitment 最高管理者/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并控制组织(3.1.4)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此处注意关键字“指挥”和“控制”。
这是在本标准中较04版的标准有改进的地方,特别关注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h)促进持续改进;
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而由最高管理者建立的质量方针包含三项承诺:
5.2环境方针
......
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同时,对由最高管理者负责的“管理评审”的内容也提出较多的内容: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包括对下列事项的考虑: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状况;
b)以下方面的变化:
1)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
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
3)其重要环境因素;
4)风险和机遇。
c)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
d)组织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的趋势:
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2)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3)其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
4)审核结果。
e)资源的充分性;
f)来自相关方的有关信息交流,包括抱怨;
g)持续改进的机会。
想要做好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积极发挥领导作用,领导“必须考虑”(should take into account)事项较上一个版本增幅较大,需要亲自参与或指导。在这方面英文ISO 14001:2015中2个词和附录A.5和0.3的2段话足够对其进行解释:
“take into account(必须考虑)”意指有必要考虑这一话题,但不能拒绝考虑。
“ensure(确保)”一词意指职责可以委派,但责任不能委派。
为了证明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负有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特定职责,应当亲自参与或进行指导。最高管理者可向他人委派这些行动的职责,但有责任确保这些行动得到实施。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
由此可见,新标准是通过将最高管理者"排在沙滩上",责任不可推,任务要分配,资源能够在可控的组织构架内调动以支持体系有效运行。有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后,再合理地分配任务(代表,岗位职责),确保不断提高环境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讲到15版本“引入”了“风险”概念(risk based thinking),不是说04版本中就没有涉及到此种思维,只是说没有15版的系统性充分地“嵌入”风险管理框架到环境管理体系的各个管理活动当中来。
04版本ISO 14001不少管理活动,均或多或多都在应用“基于风险的思考”,如:
预防措施;确定(识别)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对环境因素控制的优先顺序,对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后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在运行控制关注重要环境因素,应急准备和响应......
看看15版本标准中对“风险”的应用情况:
应确定与环境因素(见6.1.2)、合规义务(见6.1.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引用6.1.1总则,省略了益处a. b. c. )
a)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引用7.4.2,奇怪!这句话里面没有"风险"俩字?那么换两个关键词,“交流”&“变更”)
......
......
......
原本希望抽提几个这样的条款,才发现在15版标准充分实施时,我得将这个标准全部复制粘贴下来。
类似7.4.2这种引用,直接用附录A1,变更说明好了:
本标准诸多要求中均提出对变更的管理,包括:
PDCA
——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见4.4); P
——环境因素(见6.1.2); P
——内部信息交流(见7.4.2); D
——运行控制(见8.1); D
——内部审核方案(见9.2.2);以及 C
——管理评审(见9.3)。 A
15版本与沟通(交流)有关的出处:
A. 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5.1)
B. 环境方针,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5.2)
C.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分配并沟通(5.3)
D. 重要环境因素沟通(6.1.2)
E. 环境目标应予以沟通(6.2.1)
F. 与外部供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8.1)
G. 内外部沟通交流(7.4)
H. 适用时,未满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与监管机构沟通(A.9.1.2, 非标准要求)
此次15版ISO14001中,如上,前7点A--G在标准正文中,作为要求使用,这8点涉及到管理承诺、方针、目标、重要环境因素、对供方实施的控制及影响、如何进行内外部沟通、适用时与监管机构(regulatory agency)的沟通,可见沟通(交流)在本标准中的重要地位。
在ISO14001的7.4.1与ISO9001的7.4相比少了一条要求,GB/T19001-2015征求意见稿的7.4e“由谁负责(who communicates)”,先不谈翻译问题哦,只能说少了“实施沟通者”这一重要因素,在个人看来是15版EMS的一个遗憾!聊到这里,您是否听说有一种“球”叫做“踢皮球”?
虽然认为仅仅存在点点的瑕疵,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识别、评估、进行控制的,或是借助职责权限的分配予以解决。
沟通/交流使得从高层管理(最高管理者)到作业层面(所有受其控制下的人员)在实现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方面能够一杆到底;沟通/交流使得内外部就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控制/影响成为关注的重点,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