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6840|回复: 3

[分享] 如何阅读医学检验专业的文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在过去的几年,闲暇之余,我总喜欢浏览检验专业的主流杂志,仔细阅读其中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文献看多了以后,总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本人乃检验界无名小卒,心得体会中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斧正。

为什么要看文献

也许有人会说,教科书,操作规程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看文献呢?诚然,如果仅仅满足于做好日常工作,按时上下班,月底领工资,那确实没有必要看文献,看看操作规程和教科书就够了。如果想对检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再说的俗点,想发点文章,仅仅看操作规程和教科书是不够的,还必须看文献。文献,教科书和操作规程的关系,牵涉到一个科技信息的时效性问题。教科书和操作规程里面的内容大多数往往是过时的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教科书和操作规程上的内容,大多数是20年前,甚至更早以前检验界的一些学术观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其中有的观点已经过时了,甚至是错误的,与现行的观点存在冲突。如果你还坚持以这些观点来指导你的工作的话,可能会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可能是由于篇幅所限,或者说术业有专攻,教科书和操作规程往往只是告诉你一些表观的现象,而不会告诉你隐藏在这些现象下面的意义。打个比方,关于D-D的临床意义,教科书或者操作规程上,往往会简单地说:D-D增高见于DIC。如此简单的一句话显然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我们需要解决的,往往是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比如:D-D能否作为DIC病人的预后指标?D-D是否可以作为术后DIC病人的诊断指标?妊娠患者D-D也会增高,能否应用D-D在妊娠个体中诊断DIC?D-D能否作为DIC的治疗监测指标?等等。显然,对于这些问题,操作规程和教科书是无法告诉你的,答案就隐藏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需要自己去检索和阅读。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教科书和操作规程还有一个的缺陷,它们的结论虽然都来源于已有的文献,但是这些文献往往是在经过层层转述之后才进入了教科书和操作规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暂且不论文献时效性的问题,就单说这个转述过程,其中很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转述,最终导至教科书或者操作规程上出现错误的结论。所以,通过阅读文献,尤其是article这样的一手资料,才会对每一个临床结论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才会对检验有更深刻的认识。

只有看高质量的文献才会有丰厚的收获

看文献当然就要瞄准高质量的文献,作为临床检验这个专业来讲,Clinical Chemistry自然是必看的杂志,其文章质量甚高,总是刊登检验专业最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更是代表了检验专业的发展趋势。其它杂志比如Clinical Chemistryand Laboratory Medicine、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Clinical Biochemistry、Clinica Chimica Acta、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等也应该时常关注。此外,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同行就应该多看临床微生物方面的杂志,在此我就不赘述了。

除了阅读检验专业的杂志外,其它各个专业的杂志,特别是与检验密切相关的一些专业的杂志也应该时常关注,比如:Circulation、JACC、Gut、Blood、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Diabetic Care等,上面也常常刊登一些与实验室标志物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很多都是临床医师写的,经常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当然,大名鼎鼎的NEJM,Lancet,JAMA和BMJ上的文章,特别是涉及检验的文章更应该关注,要知道,上面的文章都是临床医学领域的精品,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关注这四本杂志。

为什么要阅读国外的文章,而不要去阅读国内的文章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研究创新性和时效性的角度来讲,上述这些杂志的创新性显然要比国内的杂志强得多。如果你留意国际杂志,你就会发现,国内很多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在国外早已有报道。就拿高敏肌钙蛋白来说,关于高敏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的文章,2009年NEJM早就下了定论,现在的研究更侧重于评价其是否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了,但是国内直到2011年才开始乐此不彼地报道高敏肌钙蛋白诊断AMI的文章。VCS参数诊断败血症的文章,国外也是03年开始报道了,国内直到09年才开始报道。

从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上来讲,国内杂志和国外主要检验医学杂志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如果你经常阅读国际杂志上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国内杂志上刊登的很多文章,实验设计完全就是错误的,滥用统计学方法的现象屡见不鲜,数据更是经不起推敲,检验版上就讨论过几篇国内的文章,数据根本就是违反常识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下。国外的文章,很强调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仔细阅读部分,发现它们做的内容也许并不多,但是设计十分严谨,结论十分可靠,确实解决了一个问题。老外的文章很讲究:麻雀可小,但需五脏俱全。

从科学逻辑上讲,很多国内的文章无科学逻辑可言。很多文章,把需要放在前言里面写的内容直接写在讨论里面;很多重要的结论,也无参考文献可以追溯;文章前言根本就木有介绍本研究的独特之处以及为什么要开展本研究;图表制作十分不科学合理;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完全脱节;根本就没有围绕研究的结果去讲述研究的意义,而是泛泛而谈,本来做的是临床研究,讨论部分却抓住分子机制不放,大谈什么治疗靶点,发病机制;本来做的是基础研究,讨论部分却大谈临床意义,让人读了以后几无收获。关于科学逻辑的问题,我会在后面详细阐述。

因此,如果你的英语水平尚可,建议直接阅读国外的文章,尤其是顶级杂志上刊登的文献,尽量少阅读国内的文献。

注意体会作者的科学逻辑

科学逻辑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应有的深刻内涵。什么是“科学逻辑”,这四个字说起来貌似玄而又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人观察了10000例肺癌患者和10000例健康个体,分析了它们的吸烟习惯。发现10000例肺癌患者中有9000例是“烟民”,而10000例健康个体中只有1000例是“烟民”,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也许我们中部分战友在获得这组数据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吸烟是导至肺癌的原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科学逻辑的结论。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观察到了吸烟与肺癌相关,但是二者仅仅是相关,以现有的数据,根本无法得出二者的因果关系。造成这种关联的原因有三中可能:1,吸烟导至了肺癌,即吸烟的人群可能更容易患肺癌;2,肺癌导至了吸烟,即可能是病人患了肺癌之后更容易吸烟;3,吸烟和肺癌没有关系,而是由中间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介导的,比如吸烟的人不喜欢吃水果,而水果摄入过少又是导至肺癌的原因,因此最终得到的现象是肺癌患者的吸烟比例较高,但是其本质是因为吸烟人群吃水果较少,因此容易患肺癌,其实吸烟与肺癌一点关系都没有。

国外文章十分重视科学逻辑,仔细阅读它们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它们的文章完全是“球形”的,是在围绕一个中心说事,一览无余地展示了研究的科学意义。而国内的文章,完全就是“饼形”的,天马行空,泛泛而谈地讨论问题。以文章的前言部分为例: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story的话,前言部分无疑就是这个story的开端,或者说起因。如果你仔细去阅读国外顶级杂志的文章,你就会发现,国外的文章,前言谋篇布局就像“剥洋葱皮”一样,它们的前言部分“由大及小”,简单明了地告诉了读者,它们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个研究。它们总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科学假设,突出本研究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前言部分的那几个常用单词:however,we hypothesis等等,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反映了作者睿智的眼光,严谨的思维和宽阔的视野。相比之下,国内的很多文章,前言部分写得十分笼统和糊涂,没有把自己为什么要开展这个研究,这个研究意在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讲清楚。甚至就是胡乱地写了几句话在那里“占座”。

这里我强烈建议大家仔细去学习Clinical Chemistry最近发布的临床化学科学论文写作指南,目前已经有中文版了。里面阐述了很多检验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注意学习作者的研究方法

我们搞检验的,属于临床医学的范畴。我们的大部分研究,可能不会用到酵母双杂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报告基因,分子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研究方法,更多的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统计分析。国外的文章,十分重视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举个我最熟悉的诊断性试验设计的例子,同样是评价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在病例招募中,国内的杂志往往会简单地说:本研究共收集了58例肝癌病人,28例肝硬化病人和65例健康个体。而国外杂志则会说:本研究前瞻性地,连续性地收集了某段时间来我院就诊的,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①~~;②~~;③~~。同时排除了符合以下特征的患者:①~~;②~~;③~~。共收集到病例~~例。显然,后一种试验设计招募到的病人更能反映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或者说它们的病例来源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临床价值。

实验室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涉及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等。为了证明某实验室标志物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不同的研究人员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即使其本意都是为了证明实验室标志物的同一意义。我们应该学会去客观评价每一个研究的优劣,不仅仅是为了以此去揣摩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取长补短,采纳众家之所长,来提升自己的实验设计水平。这里强烈建议大家多看一些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面的书籍。

每一种临床研究的设计都有诸多要点,研究者应该尽量遵循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案去设计每一个临床研究。没有科学的试验设计,就不会有可靠的科学结论,研究也就失去了它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注意顺藤摸瓜,归纳已有的研究结论,夯实自己的理论积淀

国外的文章,每一篇文章的前言都可以看成一个小综述,总是高度概括了本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已有的研究结论,目的就是想引出作者的研究内容以及目的。通过对前言部分的内容进行整理,不仅有助于锻炼自己的科学逻辑,更有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同时,通过前言中参考文献,可以进一步追溯和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概况,不仅可以指导自己的临床工作,同时还可以为自己将来开展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一些零碎的感想

一篇优秀的论文,一定是讲述了一个完整的story,这个story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那么地合乎逻辑,同时又是那样的优美动人。
一篇优秀的论文,字里行间一定折射出了作者过人的胆识、严谨的思维和渊博的学识,正所谓文如其人。
一篇优秀的论文,其图表本身就可以单独成文,通过阅读其图表就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
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言之有据,步步为营,引证磅礴,让读者觉得无懈可击。
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仅发现了一个现象,更重要的,其将现象进行了升华,阐明了其意义。
一篇优秀的论文,一定是一气呵成,让人读了以后顿觉荡气回肠。
一篇优秀的论文,一定是惜墨如金,简约而不简单地阐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
一篇优秀的论文,是不需要读者回头去读第二遍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的,如果有读者回头去读第二遍,那仅仅是为了欣赏论文本身,而不是去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一篇优秀的论文,一篇能够流芳百世的论文,正是我等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啊!

后记

专业学习,或者说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尽管有很大一部分检验工作者认为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水平是两回事,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尽管“书呆子”似的检验员也大有人在,但是那仅仅是他们在知识转化环节出了问题,并不能因此而否定知识积淀环节对于检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并最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们才能摆脱检验匠的困局,做一名真正的检验师。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NEJM,Lancet,JAMA和BMJ上的文章我到哪里可以找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你提到的这些杂志,如果不是校园网,该如何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mtnmghhht 发表于 2017-10-18
请问楼主,你提到的这些杂志,如果不是校园网,该如何下载?

可以找我来下载,一般的都能下,非校园网,非科研机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