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至16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的“第六届上海国际肿瘤局部与靶向治疗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旨在关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耐受的预期及预后相关诊断的现代化技术和革新。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医生互相交流了他们在癌症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和见解。 11月15日上午,复旦大学的王向东教授介绍了目前我国肺癌的分布情况、诊断方法与局限性,并重点分享了“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肺癌动态网络研究”。 我国肺癌发病率迅猛增长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据悉,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约70%的患者发现时已到晚期。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肺癌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我国肺癌发病率迅猛增长,2000年男性肺癌患者人数为430万人,女性为190万人;而到2010年,男性肺癌患者增长到1600万人,女性增长到770万人。 2000年~2010年中国肺癌患病人数 目前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在过去的30年里,肺癌死亡率上升了500%,这与中国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虽然吸烟仍是导至肺癌的首要原因,但是PM2.5对肺癌发病率的持续走高正在起到关键性作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曾对渥太华地区18万名非吸烟者进行研究,发现PM2.5与肺癌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死亡率或将增加15%到17%。 肺癌已成为我国医疗健康中的严重问题
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肺癌报告显示,我国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每年约增加30%,每年新发人数近100万。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的患者是因为有很庞大的一个群体患肺癌的可能性非常大。在我国,有1亿人因空气污染引发来慢性肺病,而有3亿人长期吸烟。每年全国肺癌患者的医疗费用高达500亿元。 肺癌目前的诊断方法和局限性 如何抑制肺癌患者人数的增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向东教授在报告中总结了五种肺癌诊断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1.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原发性肺癌病人多数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痰脱落细胞学敏感性约60%,特异性约99%,早期肺癌敏感性<20%。 2.血液标记物检查:血液肺癌单标记物的敏感性约40%,特异性约60%,联合应用敏感性约60%,早期肺癌敏感性<30%。 3.CT检查:胸部CT的敏感性约70%,特异性60%,有放射性,早期肺癌敏感性<40%。 4.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镜对>2 cm气管旁肿瘤敏感性约70%左右,特异性90%;对 5.PET检查:PET敏感性和特异性约80%, 提高肺癌早期敏感性,开展肺癌动态网格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早期检测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步骤。王向阳教授的研究小组就肺癌从亚状态到早期状态过程中的网络层面上的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生物信息学网络模型的构建,结合炎症因子蛋白网络结构,并与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关联,获得了肺癌患者中不同化疗次数前后的动态炎症因子网络蛋白谱。最终对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 (dynamical network biomarkers ,DNB)的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完成了根据DNB的疾病网络分类。 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诊断领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够有效捕获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而不是过分依赖肿瘤活检,这将对病人和整个癌症治疗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王向东教授 王向东,复旦大学和中山医院特聘教授,呼吸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并在1988年获医学硕士。1993年于瑞典隆德大学获医学博士,1994年在美国贝尔大学做博士后。1997年至2007年,曾在瑞典隆德大学任实验室主任和副教授,在国际制药公司和临床研究机构任主任科学家,顾问会委员,临床医学总监,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并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和浙江大学任客座教授。王向东教授主要从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及多器官功能紊乱的研究和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