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市场就开始被惦记上了——如果中国要改变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就必须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发展基层医疗就需要有投入,建房子、买设备、招人才…… “GPS”的基层医疗战 “买设备”带来的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放量,引得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们,特别是“GPS”(GE、飞利浦、西门子)的争夺。 2009年5月,GE全球启动“健康创想”战略,宣布在未来6年内投资30亿美元,开发100种能增加医疗覆盖率、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新产品——中国区计划包括了专门面向中国基层市场推出全新的农村基础医疗产品,并在2012年时提出用3至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把GE医疗业务的中高端和基层8∶2的比例调整至5∶5。2012年,飞利浦推出面向基层市场的“蒲公英工程”,涉及产品开发、销售模式调整,以及额度500万元的“零利率”融资方案。西门子则更早推出了面向经济型产品的S.M.A.R.T战略,对医疗业务做了划分——40%立足于基础医疗,60%面向中高端。 然而,中国的基层医疗市场显然与大城市三甲医院不一样,这些巨头们也很清楚这一点。“国内大医院的需求、医生的实践以及在学术领域的应用,与国外大医院没有太多区别,我们在全球的先进的技术,完全适用于中国大型医院。”时任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CEO的段小缨表示,“基层医疗在中国则比较特殊,中西部农村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本质上,基层医疗缺乏的是技术、人才和资金。” 所以,在推进基层医疗的战略时,巨头们会兼顾这些方面。例如,飞利浦成立中国医疗保健学院为客户提供工作流程培训,并利用官方网站、MOOC平台定期提供网络培训课程。西门子与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合作,从2012年开始了持续到2015年的基层医院培训项目。GE则是与中国医师协会合作,开展基层医师培训项目,在完成第一个三年计划后,今年五月开展了新三年计划。此外,西门子、GE医疗的工厂都建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售后人员变被动为主动防止医院在白天诊治时间出现故障问题。 政策的变数 但政府不再希望看到外资独大的局面在基层医疗出现,这给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视察时,曾对医疗设备有过一番讲话,明确指示“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减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事业不断发展。” 很快,卫计委推出了国产优秀医疗设备的遴选工作,并明确提示“为医疗机构采购提供参考”。在各地方,国产化的进程推得更快,徐州已经明确表示,2014年下半年全市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必须采用国产设备。 而科技部早在2012年就进行过医疗器械重点科技专项的扶持工作,目前X光机、超声、生化仪这基层三大件基本已经实现技术升级,核磁、彩超、CT等高端设备也能国产化。国产的这些设备价格要比进口品牌低30%以上,而基层市场是国产设备的主战场。 显然,政策层面并不支持GPS这些跨国巨头们再占据基层医疗市场;更何况,跨国巨头们产品的价格劣势依然存在;而且,基层市场原本就是国产设备的主战场,本土企业在渠道资源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种种看来,跨国巨头们的“下基层”的路并不好走。然而,一线市场已经近乎饱和,各大跨国医疗器械品牌深入二、三、四线市场,基层市场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巨大的蓝海有着极大的诱惑,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就在上个月,GE发布的8款超声新产品,其中有两款专门针对基层医疗;在最新一期的《商业周刊》上,GE用了两个整版做了篇《解读基层医疗》的市场推广。再往前回放几个月(7月),带领团队深耕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原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CEO段小缨升任GE大中华医总裁兼CEO,成为GE中国的第一位女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