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5日,今年发生在A股市场的生物医药投资并购案例高达89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8%,其中 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并购案35起,占比接近医药并购总数的40%。并购一直是大型企业不断壮大的法宝,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医疗器械公司都是产品线齐全的平台型公司。国内目前也出现了平台型公司的雏形,如迈瑞、威高股份、新华医疗、乐普医疗等。
小企业不要拼价格
据了解,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值是药品市场规模的43%,与制药的产值接近1:1,而我国医疗器械收入仅占药品市场规模的10%,有较大的潜在空间。 首先体现在,鼓励性政策频出。程杰认为,政策的直接推动作用可能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目前很多医疗器械产品仍不在医保目录内,未来有望纳入或提高报销比例;第二,产品的研发和审批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创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另外,新修订的管理条例加大了医疗器械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控制,安全管理和监督力度将加大,集中采购招标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利于行业整合和健康发展。 同时,国内产业技术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基层医疗市场发展带来的增量市场、产量升级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新经济发展形式下移动医疗及可穿戴设备的需求等因素都将驱动行业发展。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总裁张强在会上表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要想真正崛起,一定要有追求质量和创新的企业。小企业也非常重要而且有存在的必要,千万不能陷入同质化的价格竞争中。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会逐渐分化,优秀的、富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将存活下来。”
中型医疗器械企业向平台转型
典型的研发型小企业一般具有很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灵活性大,对高新技术敏感,受到资本、平台型企业的高度关注,被平台型企业并购是其重要出口,或以技术优势为平台型企业提供外包服务,融入平台公司的产业链中。“如今,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维一开始都来自于小企业,也就是说,大企业的创新往往通过并购小企业来实现,其实就是创新孵化的过程。”一位与会专家表示。 国内不少上市公司属于中型销售型公司,这是企业发展的中级阶段。这些企业一般有一两个核心产品,并围绕产品建立了客户网络和渠道、标准的生产体系。程杰分析认为,这类企业要努力开展产品线、渠道布局和建设,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否则就会被淘汰。 中型公司的发展路径有两个方向:一是横向整合,收购与自身产品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如乐普医疗、三诺生物;二是纵向整合,突破原有产品类别,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以降低成本,取得综合协同,新华医疗、三诺生物收购医疗机构正是这样的逻辑。 综合性平台型公司和研发销售初具规模的小平台公司,建立了广覆盖的销售网络和客户体系,产品线结构丰富,渠道整合能力强,往往会通过外延性收购,进入新的区域市场,取得新的产品技术或生产批文,借助平台的综合消化及整合能力,使其成为平台的新增利润点,实现强者恒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