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256|回复: 0

[专家视角] 于学忠专访:中国的急诊现状,不是想象的那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5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急诊医生的生活如何?近日,带着对中国急诊人现状的关切和疑问,小编对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听于主任讲述他眼中的急诊医生现状……


■急诊科纠纷多,风险最大

回应:纠纷有,风险也存在,但绝非“最大”

医脉通:最近几年各种伤医案频发,从公开的报道来看,给人感觉急诊科是最“惨”的。对此您怎么看?

于学忠教授:说急诊医生“惨”,不知具体指什么,也许就是您说的急诊医生面对的风险大,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高。但是,根据卫计委有关部门的的统计,急诊科医疗纠纷和伤医事件的发生率在各科室中绝对连前五都进不了。而你们所说的“惨”,也可能是因为急诊人比较团结,维权意识高,一旦有伤医事件发生了,反应比较强烈。但从发生率来说,远远比不上其他的某些科室。

■急诊待遇差

回应:急诊待遇与其他科室横向比较,一点也不差

医脉通:由于体制等各方面原因,中国医生的收入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一些大众媒体的报道中看到,急诊人才流失,似乎跟“收入过低”脱不开关系。

于学忠教授:中国跟美国或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不同,如果跟他们的医生相比,我们的待遇差距不但大,而且很大。但是在中国,大部分急诊医生收入与其他科室收入相比,并没有明显差距,当然我在这儿指的是阳光工资。如果把医院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阳光工资从低到高按1~10分十个等级,急诊起码可以排名第7~8,不见得最高,但绝对不在最后之列。

■急诊强度大,负面情绪多

回应:工作强度的确大,但我们痛并快乐着

医脉通:媒体报道,还有网上医生网友也说,急诊工作强度特别大,特别累,经常有人说不想干了。

于学忠教授:大家都知道,急诊是医院的特种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朝气、特别奋发向上,不怕苦、不怕累,而且这个群体特别团结,很少释放负能量。急诊工作量大,强度高不假,但这是我们的工作特点,我们能从每一例成功的抢救病例中获得快乐,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是痛并快乐着。我们从来没嫌过自己累,也从来没抱怨什么。凤凰最近拍摄的系列纪录片《医》,第一集就是我们协和急诊的大夫张晖,看上去瘦瘦小小的,但精神面貌很好。

你所说的网上的抱怨也可以理解,这跟每个个体在每个时期的特殊情况也许有关,碰到不顺心的情况,说出来就痛快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全身心的抢救病人。实际上也是这样,作为医生,急诊医生是真个群体中最敬业的人之一,发泄几句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们的内心是希望这个专业越来越好!

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担任主委和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担任会长的这些年里,我去过很多的医院,包括不同地区的基层医院,深深感觉到这确实是一群积极向上的人,在工作中抱怨也好,不抱怨也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最敬业的人,也是我们这个群体中最可爱的人。



■急诊科在医院不受重视,没地位

回应:急诊科很受医院重视

医脉通:我们出去采访,有时候在一些医学会议上听到急诊大夫反应,因为急诊科在医院不受重视,所以工作环境、待遇等各方面上不去。

于学忠教授:跟你讲讲历史。1979年,急诊医学在美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专业。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正式成立。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确实老抱怨,甚至把学术会开成了诉苦大会。诉苦的内容就是你刚才所说的,医院不重视,待遇很差,大部分急诊科在地下室。曾经有一家大医院的急诊科主任说过一句话,如果急诊科有一天从地下走到了地上,就说明急诊科在医院有地位了。

1983年,中国第一个急诊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去年(2013年)的协和急诊高峰论坛为什么搞那么隆重?因为刚好是三十周年,可以说是而立之年,经过30年的发展,全国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都已从过去的地下室搬到了地上,每天也都能见到阳光,目前在全国的急诊科中建筑面积过万,从业人员过百,年诊治病人超10万,甚至超15万、20万的比比皆是。

再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全国各地,急诊科主任做了医院的院长、卫生局局长、医学院院长的也不少见,我们科前任主任曾是我院副院长,我们科前任副主任被调到清华长庚医院做副院长,他们还都是全国劳模,我们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如青年文明号,还有各种其他的表彰和奖励。这些还不能说明急诊科受重视吗?医院如果不重视,觉得你什么都不能干,怎么可能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你呢?怎么可能给你这么多荣誉?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于医院来说,急诊科就是这样一个类似“纽约”的地方。院长没有理由不重视急诊,因为急诊搞好了,医院能出成绩。急诊科也是容易捅篓子的地方,一旦出问题了,别人不会找急诊科主任的麻烦,都是找医院。急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也是医院的形象、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所以说几乎每个医院都很重视急诊科。

■急诊科经常不被其他科室待见

回应:别的科室都很尊重急诊科

医脉通:我们都知道急诊由于它的特殊性,特别需要与其他科室打交道,听说急诊科的大夫常常要求人,在医院不太被其他科室的人待见?

于学忠教授:不能说别的科室看不起急诊科,大家都是医学这个链条上的一环,缺谁都走不下去,大家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对于其他学科相比,急诊的特点就是面宽,什么病人都会来,这就要求急诊医生什么都得懂,都会处理,而其他专科是在某一条线上钻研地很深。急诊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稳定有病变的生命体,为其他专科的救治争取时间,只要你技术过硬,谁都不能看不起你,你自己不行,在哪个科人家都不尊重你。

■急诊医生无学科专属的晋升、评价体系

回应:只有少数地区尚无专门的急诊晋升、评价体系

医脉通:我们还听到有些急诊医生反映,他们评职称、晋升,没有“急诊”的专门考试,不得不去选呼吸科、内科等其他学科的考试。

于学忠教授:医生评价体系不合理,这是全中国医疗体系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我们科的“女超人”于莺,辞职的时候说“玩不过体系”,指的也是这个大的体系。目前环境下,不同科室医生的晋升体系由各省负责。

以北京为例,北京协和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是卫生部部属医院,是走卫生部这条线。北京市有一条线,其他省又有自己的线。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以及理念的不同,医生的晋升体系都不太一样。这也很难一刀切。

现在许多地方都是以考代评,想要晋升职称得参加考试,而部分地区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急诊的考试,那些地方的急诊医生为了升副高、正高,不得不选择去参加妇产科、呼吸科等其他专科的职称考试。他们抱怨的是为什么没有急诊这个专业的考试。这的确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但这也是发展中,步子迈的慢一点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向某些政府部门呼吁和沟通,希望早点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过一段时间会好的。

■急诊因为越来越没人愿意干所以招聘困难

回应:不是没人报名,而是因为要求太高

医脉通:关于急诊、急救人手紧张、招聘困难的新闻最近也是越来越多,报道普遍的方向都是说因为急诊各种苦逼,所以越来越没人愿意干,所以才招不来人。

于学忠教授:急诊科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科也招不来人,但我们招不来人是因为条件太高,报名应聘的人达不到要求。前一段,北京协和急诊打算招5个人,一共有70人报名。但是面试完以后,实在挑不出我们需要的人。我们医院每年进那么多护士,80%的人报意愿时都会选择急诊,但实际上我们科连10%都要不了。这些都说明急诊还是很吸引人的。

事实上,我们急诊的氛围一直很好。年轻的大夫无论是学术上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跟高年资大夫抬杠、争辩的。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学术氛围,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一起进步。

医脉通:听说有些地方因为缺人,卫生部门下通知,要求所有想晋升的医生都得到急诊工作一定时间。

于学忠教授:协和有一个政策,任何医生想要晋升,必须到急诊科轮转半年,但这半年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成两次,一次3个月,不是为了“惩罚”他们,而是培训你的急救能力。因为不知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仅做一个专科大夫是不够的,你还要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急诊医生老了不吃香?

回应:急诊医生是通才,有真才实学哪里都需要

医脉通:其他专科的大夫年纪大了甚至退休了,还可以到别的医院比如私立医院继续坐诊,以前看儿科现在还看儿科,以前是妇科现在就接着看妇科。那急诊科的大夫年纪大了怎么办?还在急诊一线奋战?还是根本无处可去?

于学忠教授:说到去私立医院,应该说急诊科的大夫比其他专科更有优势。有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anytime,any patient, any condation,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的任何病人,急诊医生都能对付,都能看。

私立医院不像协和,内科还细分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急诊大夫如果去私立医院执业,就看内科,什么病人来了都可以弄。我们协和急诊有去私立医院的,收入的确不菲。但是,从我个人来说,过几年退休了,还是更愿意把剩下的不多的时间用来旅游,到各处走走看看,不会还那么辛苦地工作啦。

■尾声

医脉通:您上面所说的情况听起来都挺乐观的,请问这些是协和的情况还是大家共同的情况?

于学忠教授:整体情况。比如你所说的待遇差,的确有很多小医院,我指的是地区以下的县医院,没有独立建制的急诊科,那些急诊医生就是转科的,待在急诊的时间并不长。

再比如你说的医院重视不重视急诊科的问题。想一想,如果没有急诊科,好多病人早就跑到别的医院去了。最近北大医院、北医三院、协和医院、朝阳医院都陆续建了新的急诊科,你去看看,别的科床位数能跟急诊科比吗?拿协和来讲,过去200平米,后来发展到2000多平米,到现在一万多平米,还要医院怎么重视你呢?过去是地下室,现在是三层楼,还有国际急诊。别的地方也是这样。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指的是大城市,广州、上海,这些一线大城市都是这样。全国的省会城市呢?也都差不多,发展的很好。再去看别的城市呢,急诊科也非常非常好。

所以无论我走到哪个地方,所看到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精神面貌都非常好。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待遇很差,很抱怨。可能你偶尔遇到一个急诊医生,看到他脸色很差,那有可能是他连续加班时间过长,没睡好,也可能是别的。急诊这个群体还是特别乐观,积极向上的。

因此,很客观地说,医院即使不是“特别重视”,也绝不会是“不重视”。如果说待遇差,也绝对不在各科室平均数以下。

医脉通:最后再给我们的急诊大夫们说点寄语吧!

于学忠教授:网上肯定又有人要骂我,说我说大话了,呵呵。那我也还是要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急诊科的崛起势不可挡,一定会发展成一个人人羡慕的学科,将来也可能是我们医学界幸福感最强的学科!让我们共同奋斗,让那个日子早日到来吧!

编者手记:跟于教授的采访约了好几次,本想在9月13日即第15个世界急救日出一篇“应景”的稿子,无奈于教授的工作实在太繁忙,采访只能一拖再拖。不过,聊天中于教授表示,急救日发稿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信息太多,也可能就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啦,不如平常说一说。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