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颜色、形状、潜血等与疾病密切相关,大便常规检查作用大,被称作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解读便常规化验报告,可以参考如下程序和办法。 观“色”又察“形”。正常大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颜色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粪便呈白陶土样;上消化道出血,有时呈柏油样便。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个特点,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是便后滴血,这种情况多是患了痔疮。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者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酱色粘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水样、蛋花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糊状便多见于小肠疾患。 隐血试验是重点。正常人24小时的胃肠道生理性失血量约0.6ml,隐血试验能检出消化道1ml以上出血。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隐血试验,作为健康筛检。化学法检查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可靠,免疫法主要适用于下消化道(小肠、大肠)出血的检查。隐血试验间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溃疡症,持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癌症,需进一步进行消化内窥镜检查。 镜下检查仔细看。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提示患者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红细胞可成堆存在。显微镜下见到多个白细胞而无红细胞,提示患有肠炎。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多于红细胞。显微镜下见虫卵及成虫,证明有寄生虫感染。 反复检查可推荐。一次便常规正常不一定就说明消化系统没问题,必要时应当反复化验协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