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和药品是临床治疗的必备产品,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接近,而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约是药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为做强产业、做大市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积极调整,产业格局有了一些新变化。与此同时,新问题、新挑战也层出不穷。 从本期开始,“医械行业纵览”系列文章将陆续报道行业组织、业内专家对产业格局、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研发生产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反映业界关切的问题。 3月15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年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聚集了来自全国30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代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表现出“区域发展态势良好”、“研发投入增加”、“进口增速强于出口”,“仍未主导高端市场”、“整体处于中下水平”共五大特点。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强项”。据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医疗器械产值之和、销售额之和均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 珠三角:突显高科技特色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分析认为,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为强项,主要产品有监护仪、超声诊断仪、核磁共振(MRI)仪等医学影像设备,以及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其中,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区的生产总产值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出口贸易发展很快。 对此,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新分析说:“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在于电子、计算机、通讯、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现代医疗器械产业正是综合了这些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加上深圳的优惠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激励,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逐渐形成集约化优势,蓬勃发展。” 环渤海湾:企业群正在崛起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报告显示,近几年,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包括天津、辽宁、山东地区,一个涵盖数字X线设备(DR)、MRI仪、数字超声仪、医用加速器、医用计算机导航定位设备、呼吸麻醉机、骨科器材、心血管器材等产品的企业群正在形成。 赵毅新会长介绍说,在环渤海湾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一批中小型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自身的科技实力正在迅速崛起,虽然其中不少企业成立不过几年的时间,但是这些企业产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亿元规模。这批企业在发展方向上更倾向于数字化医疗设备领域。也许目前他们在市场中表现出的力量还不是十分的突出和强大,但是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长三角:彰显综合实力 众所周知,上海具备深厚的工业基础。无论在产品上还是在技术上,上海医疗器械产业都被视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领头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三大医疗器械产业群之一。 赵毅新认为,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其产业特色比较明显。长三角地区的其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较为出色的还有苏州的眼科设备产业、无锡的医用超声产业、南京的微波设备和射频肿瘤热疗设备产业、宁波的MRI仪产业等,加之上海医疗器械产业的综合实力,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表现相对比较突出。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分析,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三个主要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之外,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正成为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植入性医疗器械、组织工程产品为特色的制造带。 谈到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预期,赵毅新表示,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我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目前,我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刺激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会迅猛发展,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重逐步增长,遵循发达国家“重器械、轻药品”的发展路径前进。保守地估计,到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值有望超过45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