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百科词条 检验方法 查看内容

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

2014-1-5 15:41|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1905| 评论: 3|来源: 青草

摘要: 目前,体液标志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和胶体金层析法(俗称“金标”)这几种方法为主。ELISA ...

目前,体液标志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和胶体金层析法(俗称金标)这几种方法为主。ELISA方法虽然在临床上使用了近二十年,但它依然存在一些致命缺点,定量准确性差、操作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一般只能用于定性检测。RIA灵敏度高,但不稳定,重复性比ELISA差,而且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危险。金标方法虽然稳定性较好,但灵敏度较低,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特别是重复性差这一缺点限制了这些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尤其不适合用于需要通过准确定量来帮助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体液标志蛋白的定量检测。因此,寻找更加稳定、准确的血浆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一直是国际上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
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particle-enha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PETI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稳定、准确的体液蛋白均相免疫比浊检测方法。PETIA法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散射比浊检测法;另一种是透射比浊检测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非常相似,都是在高分子胶乳微球的表面交联单克隆抗体,当交联有抗体的微球与抗原结合后,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聚集在一起,改变了反应液的散光性能或透光性能。而且,反应液散光性能或透光性能(即吸光度)的改变与被测抗原的浓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映被测抗原的浓度。PETIA检测方法是在均相反应体系中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及结果的测定。抗原、抗体反应后,直接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省却了ELISA法反复孵育和洗板等烦琐操作步骤,几分钟就能获得结果,省时省力。此外,纳米免疫比浊法操作步骤的简化也相应地避免了许多人为操作因素和试剂、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稳定性和重复性都较好,能较真实地反映被测物质的含量。免疫比浊法的灵敏度虽然比ELISA法差一些,但足于检测到健康人血浆中许多标志蛋白的下限值,可完全满足临床检测要求。
目前,PETIA检测试剂所采用的乳胶颗粒多为惰性微球、羧基化微球及氨基化微球。表面修饰的胶乳粒子与抗体的结合是通过其表面的羧基或氨基与抗体的氨基端共价结合,在微球与抗体之间有一个桥联化学臂,降低了位阻效应,不仅提高了抗体的结合率,而且还为抗体提供合适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有效地保护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活性区域。国外已有多家公司提供纳米级表面修饰的微球粒子原料,并广泛应用于PETIA。这些厂家提供的粒子直径从20nm4μm,检测的灵敏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到1.0ng/ml。可以作为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载体。纳米级粒子的推出解决了对单克隆抗体结合的能力不强,临床检测的线性范围窄,干扰因素多,实验稳定性差等问题,大大促进了免疫比浊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采用单克隆抗体交联高分子纳米微球免疫比浊定量检测人体血清蛋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点:(1)操作简单,可在几分钟内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清蛋白含量,真实反映病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不易受人为操作和外界因素干扰,检测稳定性和重复性都很好;(3)能利用普通的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容易实现自动化,可在各级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和应用。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上一篇:染色体核型分析下一篇:免疫浊度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美丽的阳月 2016-10-10 08:21
赞赞赞学习到了
引用 快诊学习 2018-8-25 07:30
学习了,谢谢
引用 apple1 2019-3-14 09:43
学习了,多谢了

查看全部评论(3)

图文热点
谷海瀛
谷海瀛
谷海瀛,1966年生,主任技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
程京院士
程京院士
程京(1963(癸卯年)7月),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芯片方向
贺林院士
贺林院士
贺林,男,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1953年7月出生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