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专家视角 查看内容

汪德鹏:测序行业15年,一些人和事(上篇)

2015-11-12 01:16|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8079| 评论: 0|来源: 测序中国

摘要: 由测序中国发起的“NGS十周年接龙”活动正在进行中。受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创始人梁峻彬邀请,今天,第三代测序公司,武汉未来组生物科技的CEO汪德鹏在这里和我们聊一聊他在测序行业15年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上篇:我 ...
640.webp.jpg

由测序中国发起的“NGS十周年接龙”活动正在进行中。受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创始人梁峻彬邀请,今天,第三代测序公司,武汉未来组生物科技的CEO汪德鹏在这里和我们聊一聊他在测序行业15年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上篇:我在华大的日子

要讲中国的测序行业,就没有办法不讲华大基因。它是测序行业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一大批今天活跃在基因领域的骨干人才,也为中国基因组学走在世界前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上篇中,我就讲一些我在华大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也算是立此存照了。

一代测序时代,进入行业

2000年10月,我加入华大基因,在市场部负责进行一代测序服务商业推广工作,算是正式进入了测序行业。当时的华大基因还在北京,主营业务是进行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一代测序方面的服务。我们在北京市场的主要对手是上海博亚,他们的质量控制和客户服务都非常好,是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但是在大中型项目的测序方面,我们却因为有大规模测序平台而占尽先机。那个时候,客户的科研经费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测序价格也非常高(大约125元/反应),测序服务市场还处在导入期,在市场容量上也许并不适合大公司的生存,反倒是有很多小型的公司在市场上赚到了第一桶金。

那时的华大基因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构建了庞大的一代测序平台(在北京和杭州各有几十台一代测序仪),光靠散样测序服务的收入,是没有办法维持整个公司运行的。所以老板的资源主要向大项目倾斜,对于散样测序服务,投入的资源和精力都不多。

2001年中,因为要处理自己的创业公司的业务,我短暂的离开了测序行业。

二代测序时代,行业大革命,英雄辈出

2005年,我有机会到广西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分管医药产业的战略管理工作。在上市公司的这段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能力,也引起了我对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家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技术领先就没有持续竞争力,没有持续创新就没有技术领先,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和开拓。与此同时,测序行业掀起了一场革命。罗氏公司推出的454测序仪,给沃森做了世界上第一个个人基因组,从此打开了高通量测序的大门。技术平台的升级,孕育了大量的创新机会。

2007年,我决心离开传统行业,重新回到华大基因,又一次进入了基因测序的行业。这个时候,正值华大总部从北京搬迁至深圳的过程。当时,华大已经购买了Solexa公司的测序仪,在北京实验室进行上机测试。尽管测序读长只有25bp,而且只有单末端测序,但是单碱基测序成本却成千上万倍地降低,老板们从中看到了新技术的价值和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别人困惑和怀疑的时候,华大基因大胆地购买了Solexa测序仪,并且在深圳构建了中国第一个二代测序平台。不久之后,Illumina公司收购了Solexa,并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高通量测序行业巨头。当时,罗氏公司一直想卖454测序仪给华大,还把阮一俊老师从新加坡请到北京做报告。但是因为数据质量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决策问题,一直到454快停产时,华大才象征性地引进了少量的454。上海美吉却正好相反,做为一个创业型公司,美吉果断的引进了454,开始在全国推广细菌基因组测序服务,取得了很大的商业上的成功。所以,不同的市场机会,应该是适合不同类型的公司,小机会、新机会适合创业型公司,这个经验直接影响了我后来创业的选择。

那时的华大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整个测序行业也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李英睿还是北大生科院来的实习生,我们合住在万科城市花园,经常讨论新技术进展;朱红梅刚刚学会de bruijn graph的基本原理,在李松岗老师的指导之下,准备开发后来著名的SOAPdenovo软件;张秀清老师已经开始负责华大的基因组医学研发平台,着手做各种有趣的技术研发,包括游离DNA和植入前诊断的技术开发;那时的李瑞强虽然只是几十个人的信息室负责人,却已经学识渊博,他是华大少有的几个做技术出身,却跟我讨论管理问题的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田埂是一个展露头角的年轻学生;高扬和杨爽还在负责测序业务推广。整个测序行业处在革命的早期,有如旭日刚刚出现头角,所以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机会的到来。与此同时,一些有准备的年轻人却牢牢地抓住机遇,在二代测序领域奋勇前进,成为行业的英雄。在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更多的人因为没有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原地踏步。

实际上在2007年之前,真正的市场销售收入并不高,主要靠国家经费和项目合作,日子非常艰苦。我回归华大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找业务发展方向,孵化新的业务增长点。经过大约2个月的研究,我认为一代测序的国内市场容量已经达到1个亿左右,完全值得大力投入占领这个市场。因此华大购买了5台全新的3730XL,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重新布局服务的平台。在管理一代测序商业化平台初期,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我把在广西的前同事何进侯请来华大,负责开发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以及后来的华大业务管理系统(BMS),大大提高了实验平台的信息管理水平。何进侯也由此积累了很多测序行业的经验,离开华大后创立了自己的深圳华开公司,专门负责为测序公司、医学检测公司和医院开发测序管理信息平台,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太有道理了!

与此同时,我发现华大在2005年就重点投入研发的HLA高分辨分型项目非常具有市场潜力,却由于一些行政和其它因素,没有持续进行市场推广,商业化处于暂停状态。我就把前同事郑仲征请来,负责HLA项目的市场推广,又招聘了北医医学博士杜金伟来负责HLA生产,后来整个项目由郑仲征统筹管理。两年之后,华大终于和中华骨髓库开始了实质性合作,而全国各地的骨髓移植医院科室,也陆续成为华大的客户。HLA高分辨分型项目,是华大基因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化的临床检测项目,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郑仲征离开华大,在上海成立了荻硕贝肯公司,将这个领域的市场拓展又深入一步。

2008年,我开始负责华大基因总部市场部,李清林从北京到深圳来帮我,一起做项目的孵化和市场调研工作。在听到研发部门在研究PNAS的两篇无创产前的文献之后,我们立即行动,清林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找谢建生老师,谢老师对我们这个研发也很感兴趣,答应提供阳性样本。有一天,谢老师非常兴奋地给我电话,他们遇到一个阳性的样本,病人也愿意参与科学研究。我就叫上张秀清老师,一起去深圳妇幼保健院采血样。这是华大基因拿到的第一个21三体的阳性样品。回来的路上,心情激动的无以言表,不过当时还没法预料这个领域能成为一个100亿级的市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持续的关注和推动无创产前的项目。李清林后来成为了华大科技的副总裁,不久前他离开华大,并且以商务副总裁的身份加入北京聚道科技。

640.webp (1).jpg

图. 2009年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持的亚太母胎医学大会(左一:杨旭,左二:杨秀清,右一:陈芳)

2009年,郑洪坤离开华大基因,创立百迈客,主推简化基因组,成为了“华大系”创业公司的第一家。那时我还在负责华大总部市场部,主要是设计VI系统、做网站、发Newsletter和一些务虚的战略规划。

640.webp (2).jpg

图. 2011年4月,参加长沙无创产前项目孵化(左二:赵立见,右二:王威,右一:彭欢欢)

2010年3月,我调往湖南市场,负责区域市场管理。刚开始对于渠道没什么经验,华大的李宁、彭智宇、王丽、黄新杰等都到长沙来帮忙,帮我到一些重要的合作单位去做报告。在湖南农大,我们和邓子牛教授一起合作,采用了新的mRNA-Seq、小RNA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结合的方法,在中国最早的推动了所谓的“小贯穿”组学研究的应用。在与中信湘雅卢光琇老师的交谈中,我和王丽一起了解了很多生殖医学和测序技术结合的机会,在推动了华大和中信湘雅高层互访之后,在单基因研究,植入前诊断研究、无创产前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这期间,第一次和王威有共同的工作交集,感受到了她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在她的强力推动之下,中信湘雅和华大一起完成了全球首例全基因组测序筛查试管婴儿。这个方向后来衍生成二代测序的PGD/PGS方向,未来必然也会是一个100亿级市场。

640.webp (3).jpg

图. 2011年5月31日,中信湘雅医院的第一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样本(右一:林戈副院长)

2010年10月,我被调到武汉华大任第二负责人,负责市场推广和项目孵化,尤其是无创产前和单基因疾病方向。从此我就和爱人小孩一块,定居在武汉了。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