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的「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基因筛查课题阶段性进展专家交流会暨「让健康远离乳癌」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召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组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主任姜军教授在会上做了《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基因筛查课题阶段性小结、拓展计划》的报告。 会后,丁香园记者就中国乳腺癌高风险基因筛查课题以及在患者和普通大众中的推广情况,对姜军教授进行了采访。姜军教授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从课题选择、技术手段、研究进展以及临床价值等方面为我们做了详细阐释。 丁香园:姜教授,您好!可否简要介绍一下这次的乳腺癌基因筛查课题和公益项目? 姜教授: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一的疾病,对妇女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乳腺癌的预防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基因筛查课题」就是在以实现乳腺癌精准健康管理为目标的大背景下发起的研究项目。 借助这样一个平台,实现对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的遗传基因筛查,达到建立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数据库和规范乳腺癌风险基因检测的目的。本课题一方面符合国家对精准医疗发展方向的定位,也会切实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让健康远离乳癌」是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依托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基因筛查课题」和安诺优达基因科技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对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大规模免费筛查计划。 乳腺癌高风险基因筛查课题和「让健康远离乳癌」公益项目是相互支撑的。前者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持,后者为前者提供临床样本。 丁香园:您可否从课题负责人角度介绍下此次课题的设计和流程? 姜教授:我们的乳腺癌高风险基因筛查课题的样本来源主要是乳腺癌患者及其亲属,采用安诺优达高通量测序平台开展检测。一般来讲,对于符合课题要求的样本,我们会对其进行 DNA 提取,Long-PCR 扩增,在双重质检后,建库并高通量测序,在生物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遗传解读。 对于明显具有家族遗传特点却未查出 BRCA1/2 突变的乳腺癌病例,就要加测目前已报道的和乳腺癌相关的其他 40 个基因和大片段缺失重排。需要提到一点的是,我们的大片段缺失重排检测采用 Cancer Genetics 推荐的 MLPA 技术。 丁香园:姜军教授,据我了解,目前还有其它几位教授也在做类似的乳腺癌 BRCA1/2 基因筛查课题,请问您这项课题研究加测的 40 个基因是如何选择的?加测的大片段缺失重排又意义何在呢? 姜教授:根据目前国内外乳腺癌的遗传基因研究,BRCA1/2 基因虽然在遗传性乳腺癌中是公认的最重要的遗传因素,但是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具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的乳腺癌患者,其 BRCA1/2 突变检测结果为阴性。 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及我们自己课题的初步研究结果也表明,遗传性乳腺癌不单单是受 BRCA1/2 基因影响,还有 P53、PALB2 等基因也与乳腺癌的遗传息息相关,而这部分基因是如何影响中国人的乳腺癌遗传,以及如何导至乳腺癌高发的原因,现阶段并不十分确切。 因此,我们特别对临床上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但BRCA1/2 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加测另外 40 个基因,以深度挖掘中国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和位点,从而为制订出更完善更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引入大片段缺失重排检测(LGRs),主要是考虑到 BRCA1/2 基因除了常见的点突变、InDel 等基因变异类型外,还可能发生大片段的缺失与重排。尽管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不高,但我们增加这个检测,就能有效地避免重要信息的漏检。 丁香园:姜教授您好,刚才我很认真地听了您的课题进展汇报,我发现这个课题的样本入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这对收样的进度有一定影响。请问课题组坚持这个收样标准有什么考量和规划? 姜教授:根据现在乳腺癌的遗传研究来看,中国的的遗传性乳腺癌研究倾向并不如欧美那么明显。国外的遗传性乳腺癌大概能占到 20-30%,而中国有明确遗传倾向的乳腺癌在 10% 左右。因此,为了更加明确地找到潜在的高风险乳腺癌发病人群,我们制定了相对苛刻的样本入组标准,主要集中在年轻早发的、家系明显的、双侧的、男性、以及并发卵巢癌的乳腺癌患者中进行收集。 另外,坚持采用血液样本,而不是口腔黏膜细胞,是由于血液样本的均一性,便于检测的质控、条件的规范以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有助于流程的标准化。 总之,避免人为误差、确保结果的可信性,便于以后的对比分析是我们严格把控样本入组条件的原因所在。 丁香园:再次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谢谢! 姜军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组长、美国《NCCN乳腺癌指南中国版》专家组成员、卫生部《乳腺癌诊断治疗标准》专家组成员。先后承担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科技部重点课题、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等科研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