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药明康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史蒂夫·扬博士将再次参加2015年ChinaBio合作论坛,本年度论坛今年将于4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举办。 在本届论坛上,杨博士将作为全体座谈的主持人参与讨论"中国生物制剂领域掀起创新浪潮"这一主题,本次座谈将汇聚4个极具创新精神的中国生物制剂公司。在过去几年里,药明康德已建立起它自己的生物CRO产品,现在可以提供完全符合美国生物制剂生产要求的服务,包括生物制剂研发。 中国的海外归国人士被称为"海龟",而杨博士是最著名的"海龟"之一,2006年回国之后,他在辉瑞亚洲研发部任负责人,并在2011年加入阿斯利康担任类似职位,在过去一年里,他一直在中国最大的CRO 企业药明康德工作。 在去年ChinaBio合作论坛进行的一次采访中,杨博士指出大型制药公司通常采取垂直整合模式发展,但无论是辉瑞公司还是阿斯利康,当他们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时都没有采取这种方式。2004年,罗氏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国际制药公司,"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发展完善的基础模式来套用,"杨博士说, "他们必须自己开发并借鉴专家意见。"两年后,辉瑞没有建成增降压实验室,阿斯利康没有在中国完成化学开发,他说,最终两家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网。 在杨博士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优势。他认为,伙伴关系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正式宣布的还是结构化不明显的非正式关系。 "生命科学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他说, "一个民族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的消亡,世界各地有许多创新的热点,我们可以设法将这些热点同较发达地区的结合起来,这对双方是一个巨大的双赢。" 他用"生态系统"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生命科学公司的网络,他强调需要地理"集群"来提供资源共享池。在集群中,一个生命科学公司没有必要自己独立完成一切工作。没有集群生态系统的支持,开发将变得更加困难。 现在,距第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在中国做研发已有十几年时间,情况变得不同了,杨博士说,中国有一个充满活力的CRO文化环境和高素质国内人才,这些资源将中国同其他新兴国家区别开来,他说。 "ChinaBio合作论坛是我们这个团体的一个重要平台,"杨博士说, "它使人们能够会面,讲述自己公司的故事,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七年前这个会议开始举办,杨博士就一直都参加活动,随着中国生命科学生态系统的发展,他说会上讨论的问题越来越深入,而杨博士用了一个不寻常的指标来衡量日益增长的合作论坛参会人数。 "每一年,会议需要更多的班车来将与会者送到场外地点,"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