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方迪主持,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宣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申子瑜、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长助理宋桂兰、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振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方向等相关领导、专家及全体委员出席了会议。 中国临床检验测量参考系统亟待建立 “今日成立的委员会实质上是JCTLM(国际检验医学溯源性联合委员会)中国分会。” 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振华简洁的话语有力地表明了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在国内的地位。 据了解,JCTLM由国际计量委员会、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以及国际实验室认可委员会三方联合组织成立。自2002年成立以来,JCTLM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初步建立起国际一致认可的测量参考平台——国际临床检验测量参考系统。 据介绍,我国的参考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积累薄弱,检验医学的计量工作也还落后于国际水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检验医学的计量工作就已起步,我国较之落后30年,10年前就已在国际上普及的计量科技使用的概念和技术现在才开始被我国检验界所认知和熟悉。为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联合提出成立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的建议。 为解决检验中的实际问题而努力 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由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和管理,秘书处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委员会设执行委员会,同时下设标准物质和参考方法组、参考实验室网络组、法规组和实验室认可组等4个工作组。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来自计量部门、临床实验室、诊断试剂和仪器生产厂商、标准化组织、认可组织、医院、大学、研究所等。 记者从《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章程(草案)》中了解到,委员会是在临床医学测量领域内从事有关计量技术工作的技术性组织,其主要职责除了评审临床医学领域标准物质、参考方法、参考实验室,和指导临床实验室认可工作、协助制订认可准则、组织开展评审工作外,还包括制定相关的临床医学计量技术规范、参加国际检验医学溯源性联合委员会的活动、组织开展临床实验室水平考试工作等。正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方向所言:“这个委员会有一个明显特点,即应用目的非常明确——解决临床检验中的实际问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处长陈红也明确指出:“委员会成立的目标是推广溯源性的概念,促进中国临床测量溯源体系的建立,促进参考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制定临床医学相关的计量技术法规,提高临床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的质量,指导临床实验室认可工作,减少重复测量、促进临床检验结果的共享,降低政府在医疗费用方面的支出。” 我国参考系统建立尚需时日 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方迪就委员会成立的意义谈了自己的看法:“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医疗检验部门、广大消费者都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提高检验水平、保证检验质量与大众健康和建设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对于计量科学本身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各方面的认知水平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对临床检验医学发展而言,我认为是全面提高技术、管理、国际互认、人才培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为更好地实际参与国际交流与新规则制定搭建起了相关平台。” 我国的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刚刚成立,需要在摸索中不断成熟与完善。杨振华指出,委员会要借鉴、吸收JCTLM 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再根据中国的实际加以利用。吴方迪则从另一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关于发展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宣传,让有关部门与检验机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做好计量、认证认可、临床医学检验的各自规划与整体规划。本着全面提升国家整体水平的宗旨协调好一些部门关系,本着在全面接受国际相关导则文件的大框架下,结合实际做好我们的工作。” 据了解,虽然我国检验医学的计量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已完全有条件进行参考系统的建立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检验界已开始溯源性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企业界也已经开始重视参考体系工作,再加上我国已有一个较完整计量技术体系,我国在参考系统建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卫生部临检中心血液实验室在2005年通过ISO 17025校准(参考)实验室的认可;国家计量研究院(NIM)、北大医院等也开展了用质谱法建立参考方法的研究;在陈文祥研究员领导下,卫生部临检中心实验室在2005年成为世界胆固醇参考实验室网络的成员,使中国超越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可能基于中国的迅速发展,今年的JCTLM年会将于10月在北京召开,相信中国检验医学的溯源和参考系统在本委员会领导下会得到应有的发展。”杨振华对我国参考系统的建立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