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专家视角 查看内容

华大基因汪建:未来两三年可以“管理”癌症

2015-3-5 23:22|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201| 评论: 0|来源: 纯新鲜,深圳商报,证券时报

摘要: 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的创业家思享汇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介绍了目前全球基因技术的前沿进展,以及技术进入对人们健康管理带来的改变。据了解,这是第一次邀请一家拟上市公司的创业家做客。本次高调参加 ...

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的创业家思享汇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介绍了目前全球基因技术的前沿进展,以及技术进入对人们健康管理带来的改变。据了解,这是第一次邀请一家拟上市公司的创业家做客。本次高调参加深交所的活动,也从侧面反映出,华大基因在内地上市的鼓点已经愈加频密。

医学正在进入3.0时代

演讲一开始,汪建就说,自己的理想就是让人们生得优、病得少、活得长、死得快。在现场引来一阵笑声,他进一步解释在华大内部的“三大纪律”:第一,不能有出生缺陷,现在每30秒钟中国就有一个出生缺陷;第二,肿瘤关,今年是公布24%的人都死于肿瘤,第三,慢性病,45%的人最后死于心脑血管。“如果这三关过了,健康活到90岁基本没有问题。” 他认为,如果把古代医学叫1.0,现代医学叫2.0,那么伴随着基因科学的进步,医学正在进入3.0的时代。

对于大家关心的癌症治疗,汪建透露,目前。我们国家癌症五年的治愈率是30%,前年公布是28%,这两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是总体的低存活率,让人们谈癌色变。但是在欧美国家,这一数据都超过了66%,中国的还不到欧美的一半。

汪建指出,如果用个体化的精准化疗方法,存活率可以提高很高;如果是用免疫学的方法,就更加好。他举了最近华大处理的一个癌症个性化治疗的例子。几个月前,青岛有一个女病人,乳腺癌晚期,已经转移到肝脏、大脑、骨头病入膏肓。找到华大检测以后,发现有一个基因对准一个化合物,那个化合物是一个没有批准的上市药物,是叫阿斯利康的一家美国公司,正在做二期临床的药物,那个美国公司不肯拿出来去做临床治疗用。这名女病人的丈夫是个很厉害的化学家,他在家里就自己试图合成那个化合物。虽然合成的不怎么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那个“化学药”,准确说,应该叫化合物,掺到感冒冲剂里面给他夫人吃下去了。后来这个女病人的脑袋和肝脏的肿瘤都已经消失了,据说今年年初他们两个人就出国旅游去了。“我估计她现在还活着,所以这种精准治疗是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如果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的方法和免疫学治疗,癌症的五年存活率能提高到70%-80%。“肿瘤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就变成一个可以管理的慢性病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福音。”

汪建说自己个人很怕癌症,他提出了四项方法预防癌症:第一,情报准确,就是指预测、早测;第二,防御有力,要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要健康生活;第三,如果自己得了癌症的话,希望可以精准治疗,基因制导,精准打击;第四,建议大家早早地把自己免疫细胞存起来,不要得了癌症那天再去找干细胞去治疗自己。

自己吃所有转基因食物

因为名字中带有“基因”,尽管所做研究大部分不涉及转基因,但在这个问题上,华大基因在一开始就站在风口浪尖。在演讲现场,汪建说,转基因食物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他坦然地说,自己吃所有的转基因食物。同时,表示自己并不反对在转基因上的不同的声音,也不反对非科学界人士对这个领域的关注。不过,他认为,纵观整个人类的整个进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基因的交流、融汇的过程。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一个转基因过程。

华大人才秘诀:“85后、90后是不能管的”

华大基因院长王俊,在入选《自然》杂志2012科学界十大人物时,年仅36岁。85后的李英睿,大二暑假进入华大基因做研究,一年后成为学科带头人,两年内成为国内鲜见的、以第一作者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本科生之一,如今已经是华大科技的CEO。年轻的人才,似乎特别容易在华大“冒尖”。

在华大,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遍地都是,怎么样和这群科研工作者打交道?汪建笑着说,85后、90后的人是不能管的,你只能“忽悠”他们。设计一个圈套,让他往里钻、往前走。换句话说,只能鼓励他们。

年轻人是如何在华大脱颖而出的?华大在做一个前所未有的前沿学科,它跟过去系统教育关系不是很大。在汪建的眼里,有这么几个因素是在前沿学科可以突破的:第一,这些孩子是充满着理想、激情和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的,他的本质素质非常好,而且希望成功,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第二,一个全新的学科,本来就没有老师,就没人可以教他们,所以可以自由自在发挥;第三,互联网时代,年轻人能在网上找到他需要的东西,能在网上找到他需要的朋友和帮助。“所以这些年轻人都一个个脱颖而出了,成为华大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上市只等政策放行

“你们明天派人审核完了,我后天就加入(上市)。不然我不会到这个楼里来了。”汪建在会上喊话。

华大基因最早的投资人,松禾资本创始人厉伟也在当天思享汇上透露,松禾投资的光启研究院去年在香港借壳上市时,汪建私下也曾探讨过华大是不是也走香港上市这条路。厉伟称,当时,香港方面曾主动与华大有过接触,深交所也及时与华大进行了沟通。华大基因目前在等待内地下一步会不会出现窗口期。

“华大内部我了解的,至少给了投资人信心。华大会坚定不移地在商业方面尊重商业规律,坚定不移地借助资本市场来进一步发展。”厉伟说。

尽管如此,汪建依然表示,他对于上市保持着极其高度的警惕。他认为美国贝尔实验室在90年代的上市导至了其消失没落。“这是我们心中参照的对象,但也是最看不起的对象。因为它被资本市场一忽悠,为了现金上市了,所有的科学家发财了,贝尔公司消失了。这是一个悲惨的教训。”汪建说。

不过,至少在外界看来,如今怀揣上市冲动的华大基因,对资本的态度已经经历了一个大转变。在华大基因融资之前,屡屡传出汪建排斥资本的故事,投资机构调研华大基因时,也充满疑虑。而到后来,华大基因却出人意料地引入了20多家创投机构,qixia的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分别融资14亿元和20亿元。

为何有此转变?汪建的回答令人意外:“我当时必须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因为第一,他觉得我傻乎乎的,我觉得他更傻;第二,他觉得我们是不可理喻,在科学发展的早期,我们就要做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汪建认为,投资人关心两点:核心技术是什么?产业模式是什么?而华大基因发表那么多文章,都是为了进行基因和疾病之间的科学论证,却很少回答投资人的疑问。他表示,华大并不排斥投资。认知的不一样导至了华大和资本之间的分歧。但尽管如此,汪建依然直言,投资机构在华大基本上没有话语权。

而厉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汪建对投资人非常尊重,只是用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华大,因为早期各方面对华大的质疑确实很多。

做大数据公司直追BAT,国产测序仪将获批

一直以来,华大基因确实充满争议。在批评者眼中,华大基因是依赖人海战术的“生物界富士康”,而赞誉者眼中,华大基因则是“生物界的谷歌”。

在汪建眼里,华大基因和BAT(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一样,都在做大数据。据他介绍,华大基因的基因组平台去年已经处理大数据超过20PB(较高级的存储单位)。相当于超过3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马化腾告诉我去年他们处理了30~40PB的数据。不过,我们才做了几十万人就已经处理了20PB的大数据,他是几亿人。”汪建说。

汪建表示,目前世界上三大生物数据库分别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而落户华大的中国国家基因库,数据量已经超过了欧美国家。

另外,基因测序成本的降低,也进一步使得生物大数据成为可能。汪建介绍道,华大将使用的国产基因测序仪器,每台一天就可以测出100人的基因组。“这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过去测一个人需要30亿美元,今年下半年可能测一个人1万元都不到。这个机器估计3、4月份就能拿到国家许可。”

对于华大基因未来如何产业化,汪建提出希望成立一个精准医学联盟,在两会期间进行推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都打通,几年后整个生态将来能做到万亿。

与此同时,保险机构也在和华大基因寻求合作。“过去从大数据得出的统计发病率和赔率,将变成精准的保险,进而变成一种保健,甚至变成理财。”汪建说。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