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过去这两年时间里,IVD企业经受了集采、新冠业务高基数、研制新业务等多重影响,导至毛利率和收入的下滑,常规业务基本进入低利润阶段,创新改良新业务又需持续投入,十分考验各家企业的耐力。 也许2025年将陆续出来一些较为鲜明的积极现象,尤其是新业务的进展情况;近日热景生物就率先呈现了这种状态,根据公告,近期获得境外资质认证35项。其中,33项为高端市场欧盟的资质认证;从2025年开年至今,其已累计获得52项境外资质认证,进一步提升市场拓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关成果正在被陆续兑现。 年前,其公布业绩预告时,营收4.9~5.2亿(-3.93%~9.47%),归母净利润-1.75亿~-2亿。根据其解释内容来看,持续对对临床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技术平台的研发投入,集采及计提减值政策的影响,对利润产生了影响;最后一个是联营企业舜景医药、尧景基因、智源生物等对生物创新药的研发投入等。 因此此次相关资质的认证,是对这种不利局面的一种对冲,给外界予信心,破局的开端或许就在2025年。 技术和渠道双轮驱动 相较于迈瑞、新产业等已建立成熟海外渠道的头部企业,热景生物的全球化路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呈现出明显的“双轮驱动”特征: 其自主研发的“上转发光技术”平台,兼具化学发光的灵敏性与POCT的便捷性,在基层医疗场景和急诊检测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另外,此次境外注册33项欧盟IVDR认证涵盖抗缪勒管激素、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等多种测定试剂盒,1项印尼医疗器械注册证,为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试剂盒;1项柬埔寨医疗器械注册证,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显示出将海外布局重心转向刚性需求更强的常规IVD赛道。凭借发光的“设备+试剂”封闭式系统,或将有利于加速其在海外医疗机构的落地。 从2023年开始,其海外收入占比已超40%,在美国、印度、德国、新加坡等地设立子公司,通过本地化团队破解欧盟IVDR新规下的注册难题,业务已覆盖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印度、泰国、印尼、沙特等20余个国家及地区。此次获证产品有效期大多至2029年5月30日,部分至2028年或2027年,较从容的时间周期、新市场的准入,丰富的体外诊断产品种类,可能预示着其在“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渠道网络建设取得突破。 IVD、创新药双管齐下 除了IVD之外,热景生物区别于常规企业的优势在于创新药。当然这点也使得其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伴随相关风险,创新药涉及核酸药物、抗体药物等前沿领域。 同样是在近期,参股公司智源生物的全资子公司智源鸿晟研制的创新药AA001单抗临床试验申请(IND)近日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许可;公司参股公司舜景医药FIC产品SGC001注射液(杜吉普单抗)2024年已于中美获批临床,并顺利在国内开展临床研究。标志着在国际化创新药路上的重要突破。有这个成果在,其成立“X-GenAI新药发现与设计研究中心”同样值得期待。 其中,尧景基因致力于新一代小核酸药物研发,基于创新型平台技术,打造了多个具有 First in class 和 Best in class 的差异化全球竞争优势产品管线,有望成为全球慢病和罕见病防治的领军者;舜景医药作为国际先进抗体药物开发践行者,除了SGC001注射液,目前在研的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抗肿瘤类研发管线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禹景药业则面向C端市场,基于全球领先微生物培养组学平台,致力于新型益生菌和后生元的研发,创造独特的新功能食品和新化妆品原料,推动新一代生物基消费品在国民肠道健康与皮肤健康领域的应用,引领微生态大健康市场的创新潮流。 从创新药的稀缺性和较强竞争力,结合其国际上唯一将稀土上转发光材料应用于临床 POCT、肝炎至肝癌疾病进程血清学检测方案,以及多个项目在国内首创等多个事例来看,热景生物走的都是高难度的事业,这注定其不会平凡。 写在文末 注册资质获批仅是热景生物全球化征程中的一个节点,热景生物的潜力正在释放,不仅如此,其一定范围内代表了国内IVD企业在海外的技术产品转型,由过去的产品出口转向技术和标准出口。 当然,海外市场也不是一帆风顺,这些年欧盟新规等海外监管趋紧的背景下,成本和难度加大的情况,能否技术优势兑现为实际海外市场份额有待验证;以化学发光为例,国产替代之争尚在进行,海外巨头的长期垄断优势短时间难以突破,热景生物能否在国际高端市场撕开裂口,在短期内实现有待验证。 这个探索和奋斗的过程,将为国产IVD提供宝贵借鉴。 参考资料: 1.公告、研报、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