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VD大铁牛 岁近年关,忙到飞起! 今天抽空讲下STD(性病)的检测市场以及MD(明德生物)刚刚获得的STD六联检测试剂。 先来新闻连连看: 1、 MD 10月31号发布的Q3财报显示,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3907.66万元。 2、 12月2日晚间,安徽省医保局向联盟成员单位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带量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涉及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功能检测,采购周期2年。可以预见的是,常规的大部分生化和发光项目都会纳入集采范围。 3、 8个月前,MD公告拟合计使用不超过40亿的自有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 4、 截至12月9日,公司市值46亿。 以上几个信息,表明MD的常规项目承压巨大,不排除明年净利润依旧亏损,甚至扩大的可能性; 基于大手笔理财规划,MD极大可能未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投资偏向保守。就像绝大部分的IVD企业一样,MD实质上已经被逼在了墙角了,STD六联检测产品无异于当前条件下的救命稻草。 此生死存亡之际,STD六联能救主吗? 我们先来看下STD分子检测的基本情况。 据仁度招股书展示数据,2019年,仁度STD相关项目销售6751.42万元,销售占比68.99%,仁度产品占生殖道分子诊断市场份额为28.5%。 2024年,生殖道分子诊断市场并没有新入场颠覆性产品,可以认为仁度在2024年的生殖道市场占比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且在没有新品导入的情况下销售占比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2024年Q3财报显示,仁度前三季度销售额1.31亿。 据此推断,2024年,生殖道市场盘子大小大概为4.6亿,相较2019年2.3亿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4.87%。按照这个复合增长率,2030年,生殖道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10亿。 显然10个亿规模的市场,短期内救不了MD。 但是STD这个市场,在国内尤其特殊之处在于,传统的分子检测方法限制了该品类的使用人群。但是在新业态下,所有的项目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我们先来看,目前STD的主要使用场景,大部分的样本来源来自于辅助生殖人群,除少数省份外,绝大部分的皮肤性病科,妇科,男科,泌尿科等性传播疾病相关科室都不开展STD相关检测。主要原因有两个: 1、 STD污名化,除非医生具备处方意识,一般情况不开展 2、 现有核酸检测的TAT时间和操作方式不适用于门诊使用场景。 1、 辅助生殖的人群:此类人群对时效性要求较低,且具备较高的医疗费用耐受能力,因此此类产品的核心就是更多的病原体。此次同批次获批的产品,HS导流杂交七联检测和此前获批的KP十联检测其主战场就在于此。 2、 门诊场景:目前其他大量的2联,3联检测产品基本就集中在这个场景内,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剧烈竞争,该项目在普通PCR门诊场景下,2-3联检的价格已经坍塌,厂方和代理商都没有利润,普通PCR项目生殖道检测已经成为鸡肋。 据路边社消息,RD靠着RNA独家收费在此场景的年增速高达40-45%。因此,6联检也有希望重新塑造门诊生殖道产品的价格体系,大规模替换掉现有的2-3联市场。至于RD的RNA项目是否能够撬动,有待观察。如此话题就回到分子检测新业态上,对于门诊项目,需要有门诊分子解决方案。关于此类方案讨论,可回顾安图相关篇章。 当然,STD相关的分子检测,还存在一个隐含市场,海外把STD作为适龄女性的筛查项目,海外IVD公司往往能够能够获取巨额收益。 反观国内,随着生殖人数的急剧下降,不排除从国家层面对适龄生育妇女提供免费普遍STD筛查,以促进生育率提高。这个收费可参考HPV集采价格15元/例。 综上,STD检测,短期内可能会给MD提供部分营收,但是居于目前的亏损状态和产品销售进度,很难扭转局面。 最后,MD真正的增长点,可能还是得落到呼吸道分子门诊市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