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负责鼓励科学,伪科学负责割韭菜 国庆最后一天,休假的心被诺贝尔奖强制唤回。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教授,以表彰他们发现微小RNA(microRNA)及其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的作用。 关于此次诺奖的严肃分析,大家已经看的够多了,我也严肃不起来。 但论“伪科学”,我还是略懂一点的。 每次诺贝尔奖颁布之后,事情的发展其实都有固定的节奏: 第一天:“奖项解读”+“人物介绍”的环节 这次“知识分子”和“药明康德”分别拔得头筹 刚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出炉,他们让我们重新认识基因调控 | 深度解读当年哈佛不要的人,刚刚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二天:开始衍生到“应用” 比如各细分公众号会开始科普miRNA的应用 “感染、肿瘤、遗传,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应用了miRNA技术的公司会开始宣传自己的产品。 到目前为止,画风还算是正常的,至少还控制在“相对科学”的范畴。 再然后呢? 再然后画面就会变得渐渐疯批起来。 这次获奖的miRNA很有意思,它自身并不编码蛋白。 但它可以控制蛋白的编码效率,比如: “过量编码、正常编码、抑制编码、不编码......等等” 也就是说,它可以通俗的被理解为“调控基因表达的换挡杆” 这么通俗的东西,不拿来干点伪科学的事情真是说不过去。 通常第一波伪科学是属于检测的。 “miRNA全身评估”即将加入割韭菜套餐 你的miRNA是多了还是少了?对应的衰老指数是多少?要不要“干预”下? ——虽然不知道怎么干预,但按时吃饭、戒烟戒酒、保证睡眠总归是没错的。 “不信你这么做完明年再测一次试试?” 当然,检测只是开胃菜,就算一年一次也才卖几个钱。 医美才是正餐。 不出意外,很快就能看到miRNA美容针的问世了(其实外泌体美容针改个名字就行)。 “变大变小看自己,哪里不对打哪里” 想减肥?来一针“抑制编码”的miRNA 想抗衰?来一针“过量编码”的miRNA 想变大?来一针 想变小?来一针 ....... 不过,注射只是起点,口服才是王道。 miRNA食补产品系列已经整装待发了。 “诺奖技术,生命之丸” 想醒酒?来一颗,让你的解酒酶咔咔翻倍。 想长高?每天来一颗,让骨骼细胞疯狂分化。 想长寿?每天必须两颗。 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来,干了这一瓶。 ——直接让全身的蛋白编码效率降为1%,乌龟冬眠多久,你就活多久。 你还真别说miRNA不能通过消化道吸收。 《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paper就显示了植物miRNA可以被哺乳动物吸收,并跨界调控动物靶基因表达。 伪科学和科学在这一刻有了微妙的交集。 既然食补可以,那通过皮肤吸收想必也是可行的。 miRNA面膜、miRNA护手霜即将加入战斗。 当然,生发这个大市场不容错过。 什么地塞米诺、非那雄胺,都得臣服于miRNA生发胶囊/喷雾。 这么好的概念,人自然是关键。 估计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教授已经接收到来自神秘东方的邀请函了,再不济拜访也早就约起来了吧。 期待有天他们的海报能上线(知不知情另说啊) 都说是概念了,按理说还有一个家伙不能缺席: miRNA概念股 正常这应该是一波miRNA概念股的拉升节奏。 但这次它应该没机会了——这波大盘行情过于疯狂,它没有发挥空间了。 PS:按照大A的逻辑,miRNA概念股里少不了小米 总之: 当诺贝尔奖颁发,有些人看到的是科学的光辉,有些人看到的是赚钱的机会。 “诺贝尔奖负责奖励科学,而伪科学负责借诺贝尔奖割韭菜” 而且,他们几乎每次都成功了。 这世界就是这么bug,但只要bug能运行,谁管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