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红利消失后,从2024年半年报可以看出,国内IVD行业正在集体退潮。 Wind数据显示,55家A股IVD企业2024年上半年合计收入为798.48亿元,同比下滑5.29%,净利润为145.87亿元,同比下滑12.78%。 但作为IVD最大细分市场,国内化学发光整体增速继续保持惊人的20%以上。 01国内化学发光新格局 之前由于化学发光技术较新、壁垒较高,且均为封闭系统,加上国内起步较晚,我国化学发光市场基本上被进口产品垄断,国产化率极低。2019年,罗氏、雅培、贝克曼以及西门子这四家IVD巨头,还曾一度占据国内超过70%的市场份额。 2023年,国内化学发光市场终于迎来改写。迈瑞IVD业务2023年营收高达124亿,其中国内化学发光营收在30亿左右,在国内首次超过了西门子 而2024年上半年,迈瑞IVD业务营收76.6亿元,同比增长28.2%,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发光业务增长依旧超过了30%。这不仅巩固迈瑞在国内市场第一的地位,也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份额差距。 同时,得益于全新智能化流水线和创新试剂产品的上市、以及安徽化学发光试剂联盟集采的逐步落地,迈瑞有望今年在化学发光业务的国内市占率上超过另一家发光巨头贝克曼库尔特。 而从原先的国产发光“五虎”来看,除迈瑞断崖式领先之外,其他“四虎”位次有了变化。目前,新产业取代安图生物坐上第二把交椅,迈克生物加快了代理产品剥离实现利润增长,亚辉龙国内外装机数量同步激增。如果剔除迈瑞,基蛋生物和普门科技无疑是国产发光新五虎的有力争夺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归功于自产产品收入的增加和产品收入结构的优化,发光“五虎”在毛利率方面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IVD产品毛利率64.98%,同比提升2.35%。迈克生物IVD产品毛利率为57.00%,同比增长3.62%。新产业IVD业务毛利率为72.78%,同比增长1.29%。亚辉龙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2.58%至61.94%。 02谁将成为集采赢家? 化学发光在集采效益下,成为国内IVD企业最强的增长引擎。与国产厂家踊跃参与不同,罗氏诊断等外资品牌之前经常因接受不了低价直接弃标,这也是很多跨国械企面对集采时采取的策略。 此外,由于化学发光的设备和试剂必须绑定,所以推行试剂带量采购就意味着医院要更换仪器,成本会很大,造就国产头部品牌成为国内带量采购最大受益者。国产厂家多种品类项目报量居前,借助集采契机实现了快速放量。 比如据众成数科统计,采购数量方面,2024年上半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市占率排名靠前的品牌分别有迈瑞(10.82%)、新产业生物(10.07%)、安图(6.9%)、贝克曼(6.53%)和亚辉龙(6.53%)。 但根据粤开证券研报,尽管在技术突破、渠道拓展、国产替代等多重利好下,目前国内IVD企业基本已完成在检测项目覆盖方面对外资的追赶。 然而在化学发光仪器性能方面的竞争,因为存在极高的研发壁垒,特别是流水线等方面,罗雅贝西依旧统治国内市场。 据悉,目前流水线系统仍以封闭为主,各家系统未完全对其他品牌开发端口,一旦中标入院,通常会签订3~5年试剂采购协议,流水线一直被视作IVD行业的“皇冠”。一条大型TLA(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可以锁定医院检验科70%甚至更多的检验工作量。 流水线产品2001年进入国内市场,直到2017年首条国产品牌线体装机才打破进口垄断,但在设备细分参数上,与进口品牌仍有差距,主要以性价比优势带动非头部医疗机构用户装机。 当然,国内上市IVD公司也一直在尝试突围,自去年开始,国产品牌装机量激增,就对跨国品牌带来不小冲击。 今年上半年,多家IVD公司流水线装机持续提速,其中迈瑞MT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在上市一周年全国装机量已经突破100条,且超过90%为三级医院。 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外资品牌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一方面,进口IVD厂家积极“拥抱”国内集采等政策。 比如去年4月、7月,罗氏诊断、贝克曼均下调了部分化学发光试剂常规项目的价格。其中,罗氏诊断的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项目,从52460元下降到15100元,降幅高达71%。 另一方面,进口IVD厂家也在不断加快本土化进程。比如,随着贝克曼诊断平台中国研发制造基地的正式投入使用,其计划到2025年,实现贝克曼中国营收的80%由本土工厂生产;本土工厂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有80%在国内采购完成。 -END- 当前,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国产化率和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根据太平洋证券测算,2024年中国公立医院化学发光市场的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 而下一个国产品牌是谁?如同迈瑞更进一步赶超MNC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