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杂侃天下 查看内容

入局居家检测,国外怎么做?

2024-8-27 11:33|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404| 评论: 0|来源: 医检成长社

摘要: 居家检测这个赛道,到底值不值得跟?


遍地到家检测的背后,是电商纷纷入局居家检测这个赛道的事实。能够发展居家检测,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居家检测的相对明确需求——价格低廉、隐私性、可及性,对电商们,则具备了有渠道、有更多POCT国内外技术支持和第三方检测作为落地支撑。










最近跟朋友交流,常涉及一个话题: 居家检测这个赛道,到底值不值得跟?


本文主要基于最近居家检测国内动作频频,我从中梳理了一些国外公司案例(限于时间精力有限,并未穷尽),试图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居家医疗的服务链




广义上的居家医疗产业包括居家检测、到家送药、居家保健,乃至数字化个体医疗产业,围绕慢病的长期管理监测仍是最受关注且规模最大的产业链。


上游是快速检测试剂生产;中游是上门为主的快速检测试剂到家或采样后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快速服务;下游则是以药店为主的流通销售


在居家检测之外,以远程医疗、个体健康护理、个人信息采集等为代表的”服务链”,也是居家健康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居家检测的产品范围不同,产品分为儿童保健、妇幼健康、过敏、慢病、老年疾病、肿瘤早筛等各种类型。



居家检测有哪些商业模式?


在商业服务模式上,居家健康针对例如,针对的往往是缺乏保险、商保费用较高、就诊不够便捷,或能自行或护士辅助下方便采样的人群。


在具体的业务模式上,又分了好几类:

第一类:提供上门送试剂盒,采样后快速出报告,或外包到第三方医学检测。

第二类:整合了医疗集团的“医-检-药”闭环服务。

EveryWell可能是调查过程中笔者最有印象的公司之一。

它瞄准了一些亚健康药物合作,如当今全球销量仅次于K药的减肥药,思美格鲁肽(GLP-1,通过保险或处方开具),以及医师1对1咨询等链条。


检测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他们将该产品命名为“个体化的减重方案”



该公司在过敏原检测后,还提供个性化健康食谱建议

推出COIVD-19治疗药Paxlovid的辉瑞,在2020年收购了处在破产边缘的居家检测公司Lucia Health,该公司核心产品之一为COIVD-19的快速检测。


知名的血脂快速检测市占率全球第一的Polymer Technology Systems,Inc.简称PTS,其公司则与诸多降脂新药公司(包括新的降胆固醇药Crestor、及Zocor的仿制药)。


通过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把销售铺开在大型超市、居家、药店等场景。


这也提示,在居家检测产品规划前期,充分考虑到“咨询-检测-用药”结合的商业机会,未来形成B2B2C的模式可能更有助于提高产品落地的成功率。


第三类:第三方医学检测自己设计C端业务和界面。包括Labcorp、Quest Diagnostics都推出了线上平台,用户可以根据选择的测试类型从家中取样或者在公司的区域服务点预约取样。



英雄不问出处,CEO们背景迥异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有两位创始人的背景值得关注,他们的一些关键相关经历或许也可从中带来启发:

个人健康经历促发的创业。LetsGetChecked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eter Foley。Foley在 16 岁时患上了睾丸癌,但他患癌在最初几个月都未被发现。


正是延迟的诊断促使他创立了 LetsGetChecked,该公司现在在欧洲和北美都有业务,迄今为止已经筹集了4200万美元。


有意思的另一个案例,欧洲代表性的居家检测公司Medigoo的CEO,Karilahti,他曾在诺基亚和三星公司从事制造、物流和销售方面的工作。


他认为,“我们向世界各地运送了数十亿部低成本手机”的经验,将有助于迁移到这类C端检测市场中派上用场

总结起来,这两位CEO,一位从自身需求相似度出发,另一位则从跨界行业的相似度出发进入到居家检测领域。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离“以用户为中心”还有多远?


阅读HealthSnap主页也让我学到不少,其整合其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包装,几乎堪称数字医疗的典范。


或许,这也是美团、京东健康们的差距?


在产品端,针对C端人群,国内的检测解读是否都达到了较易理解的线上阅读体验(Quest的卖点一:Easy-to-understand results)。


这种体验不只是文字的科学性、严谨性,还包括可视化、数字化呈现等更多维度的细节体验。


在服务端,国内这些大厂表面上都把线上咨询问诊作为其服务卖点,然而其投入资源仍集中在为了满足监管流程合规化为主,是否真正实现远程咨询仍需打上问号。


同样以Quest为例,其在C端宣传的卖点二是结合了专业的医学远程咨询第三方公司(PWNHealth,可理解类似国内的第三方医疗集团,该公司隶属于EveryHealth医疗集团)进行服务支持。



实际上,EveryHealth医疗集团还收购了女性健康公司Natalist,因为它更深入地进军女性健康和零售产品。


EveryHealth除了服务类似Quest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同样还服务其关联公司EveryWell(另一家主打一家提供居家健康检测的公司)。


从这个角度看,美团或京东健康与好大夫是否可能擦出类似的合作火花,形成协同值得思考。后者已于近日宣布被蚂蚁集团收购。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还差多少?


回到国内居家检测市场,之所以其繁荣还未达预期我产生了几点思考:


一、IVD/ICL都看到了COVID-19的流行教育了居家检测的用户认知,但往往容易忽略掉测后治疗便捷性的闭环打通。

如COVID-19阳性后个体有大量的自我治疗经验;其他快速检测结果出来后治疗的匹配如何,是否足够易教育易接受?

这既考验选品(甚至药企愿意买单的可能)本身,又对必要时远程咨询服务带来更高要求。


二、国内居民个体的健康观念和欧美整体而言相差较大。就以居家检测最常见的慢病管理为例,欧美讲究的是基于循证队列证据指导下的一级预防,民众医学科普素养普遍较高。

而在中国,患有慢病人群大部分处于社会阶层的金字塔底,年度体检都未必都能做,更别说慢病筛查和监测了。


付费能力更强的中产阶级或高知们则对产品和服务更为挑剔,未必太愿意对不足够成熟的模式进行个体健康维度的冒险。其社会资源又决定了当面寻求医师指导和预约并不难实现


三、居家检测资源链条的整体差距。你在国外看到的成功案例,哪怕了解其中关键的产业链条,未必就能套用在国内,当中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足,可能影响最终的整体效果。


例如,除了居家快速出结果,欧美国家的上门采血送检实验室三小时出结果,在国内执行起来则更富挑战和风险。


以国内的医疗整体服务水平,医师水平的均一性素来是个大问题,护士的服务水平和资源更无从保证。


此外,本身医院内护士资源就不足,也使得一旦全国规模推开,其各地面临诸多未知风险和挑战(目前仅发达城市区域试点)。


这与此前同样炒得沸沸扬扬的医养领域护士居家上门雷声大雨点小有一定相似之处。


除了上述提到的HealthSnap这类慢病监测公司,其个人健康风险管理已经实现数字化风险评估和GLP-1的个体化指导。


目前国内的居家服务,看起来检测就是检测,比较割裂,后续服务的诸多需求未充分挖掘,难以形成更好的体验度和黏性。


技术则是资源链的另一关键环节。

在常规的血检技术上,尽管国内IVD近些年飞速发展,但一个成功的POCT产品和服务是个体需求洞察、仪器精密度和敏感度实现、产品易用性易理解性、远程咨询、药物和治疗手段可及性等因素的综合把控和平衡。


从这个角度看,美团京东们可能还只是具备了面的积累和链条的初步整合,而真正能带来个体健康管理价值和使用体验提升的明星产品,包括更好的结合数字医疗,仍然稀缺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感染疾病、慢病防控需求和医疗资源紧缺,实际已经对居家检测产生了一定的需求,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仍然是一个尚在发育初期的市场。


居家检测市场的繁荣,还需要相关整个产业链整体性的提升,甚至普通民众对疾病管理和预防的价值认知都有待提升。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