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24检验医学大会)于2024年8月22-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此次参展企业有260家左右。
星哥也参加了此次检验医学大会,走马观花看下来,人流量相比去年有一些差距,姑且聊聊参展的感想,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领先企业的军备竞赛,流水线依然是重头戏
国内IVD的领先企业,流水线依然是展出的重点,但是和以往也有了一些差异。
迈瑞主打的数智实验室,基于临床检验数据和疾病诊疗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利用智能诊断模型的建立,辅助建立检验专项数据库,智能辅助诊疗决策,为疾病诊疗提供多科学依据。
新产业发布GADA肝癌早筛模型和iXLAB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GADA肝癌早筛模型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为一体,可以有效提升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安图生物发布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toChem B2000系列,以及基因测序仪 Sikun-2000。二代测序仪的门槛很高,能做好不容易持续关注安图测序仪的后续进展。
迈克了展出“智汇”实验室、LABAS“集/急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C2000/C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重点推的检测项目是生长分化因子-15/。
亚辉龙发布了iTLA Max全场景智慧生态解决方案,不仅在硬件上做了提升,同时结合AI、视觉识别等新技术,可以进行自由拓展和多平台多学科连接的开放平台,满足医院远程多场景信息共享和云平台管理的需求。
沃文特从采到弃全覆盖,集成了分拣系统和气动传输系统,开放式的流水线也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有意思的是沃文特在流水线系统的设计上,把样本前处理之前的患者信息录入和采血环节也纳入进来,为检验科提供了方便。
透景生命的检验流水线“快线精灵T9”秉承着“高度集成,高速智能”的理念,体积小、速度快,在仅1.7平方米的样本前处理中,集合了样本进样、离心、开盖、扫码以及转运五大功能。在后处理端推出了“一平米,一万管”流水线后处理冰箱,可以储存1万管样本,占地面积仅1平米;支持线下线上样本自动归档。
锦瑞发布了全血生免流水线,一管血检测炎症四项+心肺六项+血常规。
外企主打国产化,自动化,信息化
罗氏诊断主打mylab+MOLI分子实验室·整合解决方案,ROCHE DIGITAL SPACE揽云,罗氏诊断中国数字化解决方案。联想到近期落罗氏诊断和苏州签署30亿的投资建厂协议,IVD老大的本土化决心不小。
丹纳赫携旗下贝克曼库尔特、雷度米特、赛沛、徕卡、麦默通5家企业共同参展,发布在丹纳赫诊断平台中国研发制造基地研发并上市的免疫诊断产品——NT-proBNP。
雅培诊断展出的是ALL IN ONE雅培急症整体解决方案、全新一代GLP实验室自动化系统、Alinity ci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AlinlQ实验室信息化解决方案。
快奥森多发布国产化产品,全自动免疫分析仪XT7600 & 5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T3400&3600。
思塔高的展台上“国产凝血新纪元”字体很大。
国产两个字划重点,投标的时候要考!
分子诊断企业,呼吸道感染检测依然是热点
呼吸道检测依然是分子诊断最受关注的方向。
伯杰医疗围绕“让感染患者就诊时间减少1小时” ,门诊快速方案把核酸,免疫平台全面布局;发布核酸流水线“小宇宙”;上呼和下呼感染及耐药项目即将配齐。
卓诚惠生主推的是肺炎支原体/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呼吸道六联检,以及真菌三联检产品。广州宝创发布了呼吸道12联检的产品。
圣湘生物推出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很有意思,该方案结合了最新的大语言模型、AI等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检测、实时监测和精确预测,助力门急诊检验更快、更准、更灵敏。
竞争越激烈,中小企业更要有创新和差异化
展会看下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机会的大门越来越窄。
大家都说行业越来越卷,但是抱怨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来看看一些企业的特色产品,做个借鉴。
康华生物的独家呼吸道七联检产品很受关注;诺唯赞一口气拿下了6个AD检测产品的注册证,重仓热门的AD检测赛道;赛尔生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IFI44L基因甲基化产品也受到不少经销商的青睐;硕世推出了抗原+干化学+形态学三平台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一体机;以往专注凝血试剂的太阳生物也发布了全自动凝血仪。
星哥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康华生物的独家呼吸道七联检产品,以及赛尔生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IFI44L基因甲基化产品。
赛尔生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IFI44L基因甲基化产品2024年2月获证;
康华生物呼吸道病原体7联检新品2024年4月获证,获证时间相差不远。
虽然一个是胶体金方法,一个是PCR方法,但是有很多共同之处。
都是国内的独家产品,竞争少;
产品目前在临床上都存在未满足的需求;
都是三类证,门槛高,就算同行看到以后要去做,也许要投入很多的资源和时间;
两个厂家都是在三四年前开始布局新产品;
目前市场反馈都还不错,陆续签了一些经销商,在这个逐渐开始内卷的市场,很难得。
可能大家会羡慕赛尔和康华的独家获证产品,但是三四年前你们企业在忙什么呢?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细分方向,挖掘临床需求和客户痛点,比巨头更早的去布局,做一个有门槛的产品,这个门槛可能是技术门槛,可能是临床注册,就算同行看到市场需求,先发优势也能让你更有底气,在未来显得越来约重要。
如果可以,大家都想做流水线,都想做化学发光产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贸然进入这些方向,机会是很渺茫的。
有业内朋友的说法感觉很有有意思:A馆的企业属于已经跑出安全线,肯定能活下去的;B馆企业属于还在爬升,估计死一大半活一小半的;C馆和D馆如果还是生化发光,没有其他细分特色的,就是九死一生的了。
这个说法不一定全对,但是依然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领先企业的竞争,已经又上升了一个维度。
当你还在吭哧吭哧做自动化设备的时候,巨头已经脱实向虚,搞实验室管理系统了;
当你还在努力补齐菜单,希望能够做一些差异化的项目的时候,巨头已经在联合专家搞AI辅助诊断系统了。
如果一直跟在巨头后面走,只怕以后的路会越来越窄。
IVD行业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了,但是身处行业的我们,生活还得继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为几年之后提前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