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检测服务,是ICL的好机会吗? 日前,江苏省医保局发布江苏省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带量采购方案 (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 尽管这一带量采购方案,检测服务集采,然而IVD讨论相对激烈,只能说咱们ICL行业的从业者已经被压抑的“过度”了。 这一次带量集采,是为ICL正名的好机会。 带量采购,采购的是什么? 文件中的采购内容标明为产前胎儿三体综合征(染色体21、18、13)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服务。 这和以往的带量采购试剂耗材不同,此次采购的是检测服务。 医保局终于明白了,自己要买的是墙上的洞,而不是一把锤子。 而这一转变,也是我认为这一政策对于ICL是利好的主要原因。 带量采购,带了多少量?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和2023年出生新生儿数量分别为45万、40万,按照这一水平,我们粗略将新生儿数量等同于孕产妇数量,在不考虑渗透率的情况下,预估每年的检测样本量为40-45万人份之间。 而按照采购文件规则,报价在275元以内全部中标,345元是最高限价,粗略估算这一市场规模在1亿左右。 而之前江苏省无创产前的收费价格为1200元,此次的降幅不可谓不大。 一纸文件,给ICL带来的增量市场 要知道在此之前,由于部分法规和试点文件的存在,导至ICL基本无缘NIPT市场,仅能依靠少量的共建实验室参与竞争,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等政策敏感领域没有存在感。 早在江苏省之前,广州也启动了NIPT检测服务的试点工作,由医保和患者分别支付300元,合计600元。 这一价格相比于江苏省的带量采购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友好。尽管如此,我们相信,很多试点的产前诊断机构可能已经没有开展NIPT检测工作的积极性了。 检测服务终端价格的下调,才能充分发挥ICL的规模化检测带来的成本优势。 这也意味着,ICL和医疗机构在检验服务领域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ICL有理由旗帜鲜明的支持江苏省的带量采购方案,重新进入到NIPT的市场竞争中来。 这一次是NIPT,谁能保证下一次不是SMA、地贫基因、耳聋基因,甚至是新生儿基因筛查panel? 而这一块的市场,已经被既得利益圈子垄断得太久,医保不能一直当着冤大头。 ICL比医院更能“打洞” 正如前文所说,医保局终于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墙上的洞”,而不是“一把锤子”,那自然谁打洞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医保局就会选择谁。 在检验这一单独环节而言,ICL显然是更占优势的一方。 医保资金吃紧,刺刀见红。医院是ICL的客户,而医保局则挑起了ICL和客户之间的“战争”。 说不清,这场战争会不会有胜利者。 看着下面这张图,总以为遥不可及,也许我们也会有这么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