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6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主办的第四届东方分子诊断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东方分子诊断学术会议设有1个主论坛及12个分论坛,包括肿瘤、遗传、感染、产筛、代谢、神经精神等疾病的分子诊断论坛,以及精准免疫、CRISPR、人工智能、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等技术论坛,同时新增了多学科协作融合、科联体论坛与创新集群论坛。现场大咖云集,盛况空前。 致辞环节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教授代表医学会欢迎前来参会的前辈、专家和同道,大会汇聚了诸多学术功底深厚和研究成果丰硕的权威专家,相信大家将以学者的情怀,学术的视野,毫不保留地分享研究进展,共享研究成果,交流研究经验,让“小分子带动大健康”并普惠全民、提升社会健康水平。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检验医学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传新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对本次盛会的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把握时代脉搏,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我国分子诊断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需求,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颖川教授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十院的发展状况,表示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从中不断汲取开拓前行的动力、增强突破难关的智慧、砥砺舍我其谁的担当。而东方分子诊断会议作为上海市医学会的系列品牌会议之一,要肩负起促进学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优质科研资源的最大化,推动跨区域科技创新,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任。 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学检验与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前任主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高春芳教授教授表示东方分子诊断学术会议作为国内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分子诊断事业的发展。本次会议将继续秉承这一宗旨,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探讨学术问题、增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将能够推动我国在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实现精准医学的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奋勇教授首先致欢迎辞,表示分子诊断学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分子诊断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专业学会。旨在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促进与会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分子诊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衷心感谢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和朋友们的到来。我们将共同探索分子诊断领域的前沿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构建健康中国、推动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候任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娄加陶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琳教授共同主持。 大会主旨报告 中科院李劲松院士:类精子干细胞介导半克隆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李院士通过我们所熟知的“克隆羊多利”等几个例子为大家通俗的介绍了无性繁殖(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等基本概念。借此又引出了克隆技术与半克隆技术的异同。李院士指出:半克隆技术是指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代替精子使卵子‘受精’的过程。因其兼具干细胞和精子特性,故又被称为“人造精子细胞”或者“类精子干细胞”。将“人造精子细胞”与CRISPR-Cas9等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结合,能够在细胞水平和动物个体水平进行精准、复杂和高通量的遗传改造,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此之后,李院士还详细介绍了半克隆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为相关专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传新教授:检验医学在肿瘤诊疗中面临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王传新教提出寻找标志物、验证标志物和应用标志物是检验医学在肿瘤诊疗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而目前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中作用有限,我们应当加强对肿瘤标志物的基础研究,寻找关键靶点及新型生物标志物,同时建立诊断标准并利用新技术平台进行多中心评价研究。通过新型检测技术助力“健康中国”。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肺癌靶向治疗——20年 周彩存教授介绍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研究显示,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而晚期NSCLC仅为5%,人类与癌症的战役还在继续。近年来,靶向治疗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 “执靶猎人”在基因中找到了关键的靶点,扭转了战局。如今,每年都有数百项靶向治疗新研究成果被公布,越来越多新药被应用到临床。希望通过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将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再推进一步,让更多晚期肺癌患者成为“慢性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机制与精准诊治 张文宏教授以当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入手,提出将科技发展和临床科研创新相结合,利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新型检测技术的推广,张文宏教授在呼吸道人传染病这一传统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提出了精准诊治的理念,并建立了国内首个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平台,来提高精准诊治能力,解决临床难题。对于后疫情时代感染病科的发展道路及理念,他认为未来所有科技领域或者基础医学领域取得的进展,对提高临床诊治能力都可能带来重大的提升或者飞跃。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孙奋勇教授:公立医院科技创新模式的探讨 孙教授奋勇教授提出“聚焦临床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理念,表示临床医生要基于临床患者队列的生物数据库,将临床问题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实现高质量临床研究转化,做到临床-基础-成果转化一体的MDR跨学科合作模式,联合攻关重大重点疑难疾病问题;同时结合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典型案例介绍了十院的成功经验,令与会者受益匪浅;提出要建设LDT模式,最终辐射周边区域,推动精准医学发展,为推动创新转化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仁泉教授:肝癌标志物PIVKA- II及ASAP模型的临床应用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及主要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现有早期肝癌诊断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PIVKA-II是凝血酶原的一种异常形式。研究显示,在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中,AFP和PIVKA-II有两者的联合应用更能够进一步提高肝癌的诊断效能。ASAP模型纳入了慢乙肝患者年龄(Age)、性别(Sex )、甲胎蛋白( 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血清学检测结果,方便快捷、相对无创、可操作性强、对乙肝患者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良好。对国家降低肝癌发生率,提高早期诊断率,提高生存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希望通过此能给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治疗建议。 此次大会围绕分子诊断技术,分设多个论坛,会场座无虚席。内容覆盖临床检验、病理、肿瘤、感染、遗传、产筛、微生态、人工智能、RNA技术、精准免疫等学科领域,同时新增科联体论坛与创新集群论坛,以学科优势互补实现优质科研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大会期间上海市肿瘤免疫诊断技术联盟正式成立,多重荧光免疫组化临床转化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 肿瘤分子诊断论坛 产前分子诊断论坛 智慧病理技术论坛 多学科协同融合论坛 科联体论坛:郴州专场 遗传病分子诊断论坛 感染分子诊断论坛 微生态论坛 人工智能技术论坛 创新集群论坛 RNA技术论坛 精准免疫技术论坛 针对现阶段分子诊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次大会邀请了分子诊断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分子诊断新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临床各领域的应用等。报告精彩纷呈,每个论坛报告都体现了该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国际视野,充分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和临床发展,促进了今后分子诊断产、学、研的高度融合。会议现场座无虚席,成功地呈现给大家分子诊断学科的良好发展趋势,起到了提高和推广分子诊断和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目的,有力地提升了长三角地区分子诊断学科建设水平,为科研及相关专业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相信在主任委员孙奋勇教授的带领下、学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