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是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也难敌一句“禁止近亲结婚” “可惜我们终于来到,一个句号” 就在昨天,Illumina正式宣布分拆Grail,时间预计不晚于2024年二季度,三年虐恋终究未能捧“杯”。 这次分拆的缘起和对于Illumina的影响,海王已经分析的足够全面了,我们不再赘述。 但有几个小问题我自己是挺感兴趣的,所以略作了一点总结和分析,和大家共同吃瓜。: 1. 当初Illumina怎么就80亿买了Grail? 2. 持有三年,Illumina亏了多少? 3. 豪门三年,Grail干了点啥? 4. 此番单飞,Grail能否卖个好价钱? 5. 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PS:本文内容均来自公开资料,文中推测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01 疯狂的“曼抬” 我们都知道illumina最终是用80亿买了Grail三年的所有权,交易结构如下图: 从公开的时间线里,Illumina购买Grail的行为堪称“光速”: 2020年9月9日Grail开启IPO,两周之后的9月21日,Illumina就宣布80亿美元收购Grail。 而在“未公开”的时间线里,Illumina不仅猴急,更是多次抬价——不愧是大曼曼,继承了曼抬的优良传统。 在2021年2月5日,illumina向SEC递交了一份S-4/A文件,用于向Grail的原有持股人公开“喊话”。 有一章节“THE TRANSACTION- Background of the Transaction”值得吃瓜群众细读,里面详细的描述了illumina疯狂的报价行为: 2020.06,Grail开始筹划IPO;2020.07.31,Grail递交招股说明书草稿。 Illumina旋即在当天表达收购意愿,一场极限拉扯随即展开 至此,基本交易框架达成,但Grail似乎还在犹豫。 然后,老A出现了,关键时刻“推”了Grail一把。 随即,Illumina和Grail宣布达成收购协议。 为什么Illumina这么想买Grail,这个我们之前就做过分析,感兴趣的可以去考古: 意欲收购GRAIL:illumina买得到“新未来”吗?这里我比较八卦的是:谁是那个老A? 说实话,如果不是神秘人A最后站出来说“要不起”,以Illumina和Grail当时这架势,报价能不能在80亿打住还真不一定。 结合Grail招股说明书的股权结构和“上市公司”这个信息,我倾向于Johnson&Johnson为头号“嫌疑”。 而同时在B轮投资Grail然后自己先合并了的BMS&Celgene则是二号“嫌疑”。 02 “血亏的”Illumina 首先我想说,其实现在来分析三年时间里面Illumina亏了多少是有点不公平的,因为这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笔“短期交易”。 至少在收购Grail的时候,Illumina一定是想过“要做时间的朋友”,从那个为期12年以10亿美元收入为线的“对赌”条款可见一斑。 只可惜,在这件事情上,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 Illumina的亏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估:商誉减值、运营亏损、分手费
2022年全年,Grail商誉减值39.14亿美元。2023年全年呢?8.21亿。 截止到2023年10月1日,Grail的商誉仅剩14.66亿美元。
查到的并表数据只有2年,2022年运营亏损大约6亿,2023年大约6.5亿
这是收购条款里就约定好的。 所以总共算起来三年时间亏了62.5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些钱省下来,可以买两次液体活检领军企业Guardant Health,或者买下半个早筛领军企业Exact Science。 03 “努力的”Grail 相比于Illumina在三年里一把鼻涕一把泪,Grail这三年则是“岁月静好”——就像一个拿了全奖的Ph.D: “老老实实的做实验、发文章、赚外快,还抽空变身键盘侠和网络喷子直接对线”
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了PATHFINDER,发在了柳叶刀上: PATHFINDER登顶柳叶刀,谁是那个唯一不开心的人?和NHS眉来眼去的搞了个“百万人”研究NHS-Galleri: 这一次,Grail可能没打算让你抄作业“不务正业“了一个辅助诊断研究SYMPLIFY发在了柳叶刀·肿瘤 上: 降级到“辅助诊断”?Grail又开始整活了!和CMS谈妥了一个5万人的“赞助“研究REACH: REACH/Galleri-Medicare:又是一次抄不了的作业还有像PATHFINDER2、SUMMIT、REFLECTION、STRIVE……等一仓库的临床试验。 嗯,确实(没给它爹省钱)没闲着。
作为ILMN眼中的“好大儿”,赚钱这块也不含糊,引得老爹连连赞叹。 数据看上,Galleri已经卖出了超过12万份,从超过100个合作伙伴那拿回来了1.5亿美元的收入——多是不多,但至少不是三年前颗粒无收的小白菜了: 早筛卖了1.5亿美元后,Grail仍在“新手村”更难能可贵的是,证明了Galleri不是一个只能在温室里生存的花朵,商业化检测中也拿出了亮眼的性能数据: “第一次发唱片,就一马当先;从此在大场面,我不再站旁边”
一方面“契而不舍”的组团冲击立法: 多癌早检进美国医保?这故事堪比纸牌屋。另一方面也不忘在官网和“小黑子”正面对线,比如那篇我觉得相当精彩的雄文: 所以,三年后的Grail,算是比之前更好了吗? 04 “变化的”环境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对于Illumina拆分Grail堪称“普大喜奔”,但我更倾向于这种欣喜不是源自于“抛弃了Grail这个垃圾”,而是“Illumina摆脱了欧盟的制裁威胁” 但对于Grail,形势也的确不是那么乐观,虽然三年时间里面Grail做了不少事情,但竞争对手也没有闲着。 倒回到2020年IPO那会,Grail可以说是全球多癌种早检的独苗——有且仅有它完成了case-control study且开启前瞻性研究。 但到了2023年末的今天,当初Grail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那些“潜在竞争对手似乎已经准备好上桌抢菜了: 比如:
Grail依然领先大半个身位,只是已经不是赛道上唯一的选手。 不过,如果Grail能够如期在2025年H1拿证并在2025年H2进入USPSTF及Medicare,那就可能会是另一个故事了,跑出Exact Science这样的增长曲线也不是梦。 所以,当前的Grail依然还不是“现货”,接盘的买家事实上还是在买一个2-3年的“期货”,不负责任的胡乱预测:
这次拆分对行业有什么影响呢? 不管最后的售价如何,我倾向于这是个好事,因为这会给行业一个“定价标准”——一家技术可靠、进展可期、商业化尚且年幼的多癌早筛公司究竟值多少钱? 在有这个“锚定价值”之前,这个定价逻辑是很混乱的,要么是“市梦率“,要么是”吃土价“,二者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多,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有了这个“标杆“,一切就更容易走向理性: 比他好,就更贵;比他差,就打折。 05 写在最后 此番“闹剧“结束后,按照欧盟的裁决,Illumina最多还能保留Grail 14.5%的股份。 而三年前,在Grail的招股说明书中,Illumina的股份占比是——14.6%。 三年,恍如一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