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替代最大的先决条件是天时,而非品质 IVD原料品种纷繁,各细分领域有的国产化比例高,有的忽略不计;有的推进速度快,有的几乎停滞。可能大部分人觉得是产品品质带来的差别,然而我想说,影响国产替代进程深与浅、速度快与慢的最重要因素是天时。 君不见,借助于新冠疫情,国产分子酶供应商业绩一夜长虹,全面崛起并形成对进口品牌的围攻之势;相反,与新冠疫情防控几乎绝缘的国产生化酶,则罕有人问津。 同样是酶,奈何云泥之别?所处赛道的时势相异而已,天时未到,事倍功半;天时已到,事半功倍!这不,生化集采的落地,国产生化酶的天时才算真正到来,在疫情后反而迸发出勃勃生机。 二、原料替代周期长 这里我想探讨的“危”和“机”不是产品质量方面的风险和收益,而是作为国产原料供应商,从业务角度如何看待国产替代这件事儿。 国产替代的潜在业务机会当然是很多,从大的类别去看,生化诊断酶、胶乳比浊微球、化学发光磁珠、NC膜、天然抗原、单抗多抗,都有国产替代的需求;如果再具体到每一家IVD企业,需求就更加千变万化了。 然而,作为IVD原料,所有的替代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周期漫长!为何?因为绝大部分的IVD企业出于法规要求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把控,对原料替换这件事情慎之又慎!除非进口品牌供应商大面积犯错。 但我要告诉大家,市面上主流的进口品牌原料供应商,虽然经常被用户吐槽货期长、经常缺货且不时涨价,但整体上各家的业务到目前为止非常稳定。 因此,国产替代的需求看似多多,国产原料供应商能否等来真正的业务机会实在是未知之数,运气不好的话,真的是遥遥无期。由此引出我的下一个观点。 三、主角是IVD试剂厂商,而非原料供应商 承接上文,我们不禁要问,国产替代的主角究竟应该是谁?在现实中,我的感觉是原料供应商在更为卖力的呼喊、或者说吆喝,这也不难理解,原料供应商作为卖方,当然希望做更多的生意。 但问题在于,99.99%的情况下,原料的替换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无异于重新做一次产品开发,正基于此,IVD试剂厂商大多数时候很难组织起有效的资源和力量去进行替换工作。 所以经常发生的情形是:原料供应商热切期盼替代进口并倾注人力,而IVD试剂厂商坦白讲配合的程度和投入的资源很有限,可以想见这种情况下替换工作必然事倍功半,状况频出;最后不了了之,而国产原料的口碑往往受到负面打击。 当然,我不否认,很多时候国产原料确实还有许多不完美之处,但国产替代一定要求上下游双向奔赴,而且IVD试剂厂商应该成为主角,就像华为成为国产5G手机芯片破局的主角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