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泽楷:浅析流式荧光发展历程
2023-10-11 15:04|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2132|
评论: |来源: 陈在不在 | 作者:创业路上的泽楷
摘要: 为什么直到1997年,将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检测相结合的流式荧光技术才被发明出来?
前言 熟悉流式技术的朋友都知道,全世界第一台流式细胞仪 ICP 11 在1968年正式进入市场。而免疫诊断经典的ELISA技术也在相隔不远的1971年被发明。由此可以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直到1997年,将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检测相结合的流式荧光技术才被发明出来?
1 — 前夜:多重检测的史前探索
流式荧光技术的发明并非一蹴而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研究者对多重检测做出过探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将凝集检测和流式相结合的 PACIA 技术,以及加拿大学者在1993年做出的使用不同粒径微球进行多重检测的研究。 在商业端,DiaSorin、ABI 以及 BD 公司都曾对多重检测做出过探索。DiaSorin 将凝集法和流式技术结合,开发出了 Copalis 技术,仅通过前向散射光检测未凝集的单体微球的粒径,从而反算出待测物的含量,实现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而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大名鼎鼎的 ABI 公司则以类似拍照的原理,在90年代末期推出了名为 FMAT 的检测平台。但这一平台仅能对两种荧光染料染色的微球进行检测。 和 Copalis 一样,FMAT 也在应用有限、市场接受度低的原因下逐渐走向消亡。 有学者曾将90年代出现的多重检测技术进行了汇总,并从检测重数、试剂消耗量、仪器成本、清洗步骤、通量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可以看出,至今仍然在科研和IVD领域应用的 CBA 和 xMAP 技术都在检测重数上具有明显优势。2 — 黎明:Luminex启幕流式荧光 接下来,将从团队组成、微球技术、产品信息及中国合作这几方面,对流式荧光技术开创者 Luminex 公司进行分析。 从 Luminex 的创始故事和团队可以看出,一家卓越的流式荧光企业应该具有 4 大能力拼图:材料学即微球研发能力、试剂研发能力、仪器开发能力,以及市场定位能力。这样的能力组合才能保证开发的产品既契合多重检测的技术特点,也满足市场实际应用需求。 微球方面,Luminex 最早推出的是 5.6µm 的 MicroPlex 聚苯乙烯微球,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在IVD领域,出于样本前处理的需要,Luminex 接着推出了便于磁分离的 MagPlex 磁性微球。多重编码方面,Luminex 在最初的100重微球矩阵之外,通过增加荧光染料,将微球编码重数提高到了500重。不过500重编码的微球只能应用于 3D 和 Intelliflex 平台。
Luminex 很早就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将自己的商业化产品带入中国市场。
3 — 朝阳:流式荧光的中国赋能 随着技术发展,中国企业对流式荧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自主研发的形式入局赛道。这一部分将从发展背景、产品现状、机遇挑战这几个方面对国产流式荧光的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直到1997年,将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检测相结合的流式荧光技术才被发明出来?” 在回顾了流式荧光的早期发展历程之后,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因为流式荧光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微球、试剂、设备、算法这一系列技术组合的共同进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微球更多用于流式细胞仪的校准,随着技术发展,微球才逐渐被用作免疫诊断中的固相载体。之后,随着BD公司和Luminex公司在编码微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实现了几十乃至上百重的编码重数,才使得微球从仪器校准的工具演变为多重检测的核心技术。其次,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免疫学检测的范围越来越广,使流式荧光技术拥有了清晰的临床应用场景。此外,由于激光器和光学部件的革新,流式细胞仪逐步实现小型化、桌面化,成本也不断降低,为流式荧光的出现做出铺垫。最后,台式计算机在90年代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软件算法发展,也让多重检测、微球分群成为可能。 无论是流式细胞术还是流式荧光技术,中国企业相比欧美都起步较晚。2011-15年,中国的初代流式企业陆续登场,带来了第一批国产流式细胞仪;2015-16年,随着头部企业战略调整,一批优秀人才迈出自主创业的步伐,催生了第二批流式明星企业的诞生。本土企业的百花齐放推动了流式细胞术在临床的开展,也为流式荧光技术的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析流式荧光设备的上市时间可以看到,2020年,国产半自动流式荧光设备开始出现;2022年起,全自动设备密集获批。可以说,正是由于本土流式企业在人才、技术上的积淀,才有了国产流式荧光的迅速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了多重编码微球技术,第一类是流式荧光企业,他们不仅能够提供流式荧光设备和试剂,同时也具备微球自主研发能力;另一类则是IVD上游企业,也在逐步推出流式荧光使用的磁性微球。相信未来几年,随着本土企业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水涨船高,必定会有更多的微球企业涌现出来,提供更多的原料选择。 此外,行业的良性发展必然离不开行业标准的约束。目前由 SAC/TC136 牵头起草的《流式点阵仪》行业标准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即将出台的行业标准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明确的参照和依据。 快速变化的行业局势和市场环境无疑蕴含着巨大机遇,但也对企业能力,特别是管线布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流式荧光在常规项目之外的新兴增长点在何方?流式荧光企业如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般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但作为当下IVD领域最受关注的细分赛道之一,流式荧光的应用价值已经毋庸置疑。胡曼智造基于流式荧光技术自主研发的超高速免疫分析平台 HumaPlex 1200,以自身抗体和过敏原检测为切入点,致力于为广大实验室持续提供高通量、高质量、低成本的免疫分析产品。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