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我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写了行业发展的动力,为什么集采,FF,接下来写一下在行业剧变下,从业者(主要指销售),医院,企业的应对措施,个人观点及供参考。 先写一下从业者吧,毕竟入行十年,亲身经历。
说句吹牛逼的话,入行十年,我不管当基层业务员还是省区还是大区总监,在公司的业绩没有第二,而且我本人说话还有点口吃,入行十年,很少请主任、院长吃饭,偶尔吃饭也是和经销商一起,我作陪一下,回答医院的专业问题,可以说在商务应酬这一块我的确是菜鸟。
我也给团队多次分享过经验,尽量少请吃饭,现在吃饭是负担,不是特别熟悉的不一定出来,即使出来的话,还要选择一些高档的饭店,酒更贵,成本很高,有时候酒喝高了,第二天清醒之后可能把事忘了,又觉得你是酒肉之徒。如果靠喝酒能搞定业务,去KTV招公关小姐就行了。当然也不是不吃饭,真正熟悉之后,请客户吃一些特色小馆子,既用心又能吃好还便宜。这也是我出差养成的一个习惯,到每个地方先百度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犒劳一下自己,熟悉当地的历史文化,能给客户交流,让客户有本地人的自豪感。
当然,也不是不做任何商务,可以用心的带点随手礼,比如公司所在地的特产,或者出差特意买的特产,也可以根据客户喜好,送符合对方口味的茶叶,烟,化妆品等,回访时带点水果,饮料,手机支架,手机扣,多功能充电线,开科室会时一些水杯,水笔和日记本等等,花钱不多,但效果好又实用。礼品这方面很有学问,我和一个专业做礼品的学弟合作很多,他从毕业就一直做礼品,设计的真的精美,实用。我也给客户学习很多,我的一个客户做的更细心,遇到抽烟的医生,她回访时送口香糖,能够消除烟味,清香口气,让患者更满意,甚至还会自己做一些美食给客户,和客户都处成了朋友,合作起来很舒服,因为还要带孩子,很少吃饭喝酒,业务做的特别好,几年前带她入行时,还是家庭主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业务精英,一个月的收入赶上之前一年。
以上分享了礼品经验,这些只是术的层面,对开发业务是锦上添花,IVD从业者接下来想活的更好,一定要成为价值的传递者,想做到价值传递,一定要做到专业+勤奋,这也是我入行多年的感悟,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我的销售方式也不一定是万能的,只是适合我而已,也是在实践中领悟的。刚刚入行时,没有经验,也是跟着老人跑半个月,入行的公司是行业老牌公司,新项目相对少,一些老项目量很大,销售都是做商务关系替换一些竞品的项目,我也陪着喝了几次酒,打了几次牌,但自己的确不适应种模式。
后来自己就找一些相对新的项目去基层卫生院推广,那时候心梗三项,幽门,血型卡等在等级医院成熟的项目,在基层卫生院都是空白,很容易推广,化验室老师也很热情。
那时我以回访的名义去,毕竟是老牌厂家,常规项目覆盖率基本上100%,有一次去一家卫生院,挺大规模的卫生院,我去回访,老师很热情,说是用了你们这个牌子十几年,第一次碰到厂家回访,服务真好,立马给供货商打电话,新项目都开展,常规项目都换成我们公司的。还有一次,院长很感谢我跑到基层推广新项目,中午留我在医院食堂吃饭,给医生好好培训项目。有时候从卫生院回来没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还能住到卫生院休息室。那时候没车,坐着下乡公交一天跑好几家卫生院,真的跑烂鞋,可以说只要勤奋就能出业绩。通过老师推荐也挖掘了很多基层渠道,帮渠道推广新项目,帮他们挣到钱了,他们也配合着把竞品的存量替换了。
有了两年的基层积累,后来又选择一家有特色项目的创业型公司,成功的把一个单品在河南基层市场从零做到近千万。也没啥窍门,勤奋加专业,在河南装了几百家卫生院,一年讲课上百场,真的滚瓜烂熟,在大会议室可以讲一个小时,在医生办公室也可以几分钟讲完。那时候装机时都是抽医生的血,现场体验胃功能,结果出来之后拿着报告单培训产品,还把宣传海报贴在医生办公室,甚至还在卫生院大门口拉横幅“无痛查血验胃病,早期防癌100分”,细心人群检查,把代理商话术,医生给患者的话术都总结的很清楚,满脑子钻研,把一个单品做到极致,最终把一个新项目推广成常规项目。
推广过程也顺带掘到职场第一桶金,也积累了操盘全省的经验,但最令我感动的是收到了医生的感谢,有患者筛查出早期胃癌,救人一命,患者给医生送锦旗。
再后来当大区管理几个省,我每个省都会配专业的学术,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同时协助团队跑医院,强化专业知识,复制我的经验,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入行十年来,都是靠着专业推广新项目,而且都推广成功了,真的给医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得到了医生的感谢,值得分享的实操经验太多了,比如科室会,沙龙会,请专家等等,字数有限,没法一一写出来,有机会可以做个直播分享。说新项目其实也只是相对的,在省级大三甲都开展几年了,只是通过POCT的方法学普及到下面医院,这种项目非常多,关键要真的学精,能给医生讲透,医生进修或者开学术会议都是为了学习新技术新项目。集采、FF之后,行业会越来越规范,对从业者要求越来越高,靠三把斧的模式注定被淘汰。
勤奋➕专业,这是从业者的基本功,只要做到,出业绩是顺其自然的事。而且经过寒冬之后,以后对专业性要求更高,经历FF,会有不少优秀医生去民营医院,民营医院更要求学术,一是为了效益,二是规避风险,这几天也落地了几家大民营,深有体会。
关于职场发展道路,我三年前也写过一篇文章,我在按照自己的规划在艰难走,虽然难,但路越走越宽,如今行业处于寒冬期,也证明我当时的选择是对的。
老二出生十天了,今天刚刚确定了名字,上了户口,郭景至,老大叫郭景行,希望兄弟俩互帮互助,路虽远,行则将至,这是对儿子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与各位共勉。
(景是因为景字辈,老家男孩都按照辈分起名,景行来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寓意光明正大,走大路走正道。走大路的确难,一路充满艰辛诱惑,需要行则将至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