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药品采购中心发布称,两家跨国企业下调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的价格,主要涉及化学发光试剂。 此次降价一家2款产品。另一家20款产品,其中14款化学发光试剂盒、5款校准品和1款全自动免疫检验系统用底物液产品的价格,降幅在7%~60%之间。 对于降价原因,二者均未给出明确回应。不参与集采竞标,而是主动选择降价,似乎很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不过化学发光集采之后、国产化趋势强烈的背景下,回不回应已经不重要了,拥有市场才是真理。 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罗雅贝西为首的跨国巨头在国内市场不但占据主导,也是广受好评。基于此,除了2021年安徽化学发光试剂集采中雅培、西门子的参与,出现主动降价行为还是极少数。有些暂时躲过了集采的波及,但该来的的还是来了。 巨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积累养成,这其中市场无疑是最核心的成长动力。因此,即使现在如日中天的这些跨国巨头,也基本认清不可自毁长城,丢失保持卓越的源动力。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相继丢失了生化、血凝等市场,进口品牌除了习惯中低端替代后的一去不返还,也同时全力巩固高端领域,未来5年的热门-化学发光国产替代。 降价才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市场需求两大,推进本土化进程似乎有点来不及,只有快速响应客户的诉求才能稳住市场。 01 认清现实,积极应战才是好企业 事实上,今年4月,安徽省采购公示中,外企也会下调产品价格,包括肌钙蛋白T检测试剂盒、白介素6检测试剂盒、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检测试剂盒,降价幅度在20%~30%之间。 连续两次降价,加上化学发光免疫试剂和仪器需配套使用的封闭模式,让市场较难理解降价理由。总而言之,进口品牌在接下来的竞争方式包含推进本土化、下沉基层、联合多种品牌竞赛等,最后一种就是直接降价,简单有效。那么,显然前面的几种方式,要么太慢,要么无效,那只有降价了。 近期,河北、广东、四川等地正在开展医用耗材全国最低价格核查和申报工作,其中包括IVD试剂,例如河北省通知规定,挂网价格要求方面,同组医用耗材产品的挂网价格需不高于同组均价的1.8倍;无省级集中采购机构挂网价,企业应提供成本测算,并承诺挂网后按规定联动全国最低价。 国家层面上,今年医保局要求各省份至少开展1批省级耗材集采,安徽再次牵头开展IVD试剂省际联盟采购。 也许在这次集采中选择在集采来临之前,先下手为强,抢占部分市场,减轻今年的销量任务压力;也许是为了适应集采常态化,提前做准备,到时积极参与。 无论哪种方式,都衬托出集采的威力之下,各家IVD,海内外企业均受到感应。积极调整自身,适应这场改革变局中。这对国内化学发光五虎,虽有压力,但并不坏事,美好的事物并不那么容易获取,需认真对待。 02 国产企业如何应对 外企主动降价意味着这次不那么爽快退出。对于降价影响,同样地,国产这些龙头也不做评论,高手过招,有时候不说,对视一下就知道结果了。 当前国内化学发光市场已形成“4+5”格局。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3年国内规模将达到500亿元,这四家合计市场份额占比约有75%。 不过,2021年安徽省对化学发光试剂的集采,可是实实在在的助推了国产化进程,给了诸多包括五虎在内的化学发光企业突围的机会,比如新产业,2022年通过集采加速推动了公司的高速机MAGLUMI X8进院,带动试剂销量的提升。 至于迈瑞,那更是受益相关产品数量最多。2022年在安徽的化学发光业务超85%增长,试剂收入增量超1亿元,突破空白三级医院35家。直接促进业务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以上。 因此,集采继续推行下,对国产企业的优势将长期存在。同时,也需注意,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进口品牌也会调整措施,除了上述说的这些反扑做法,实施降价是最致命的一击,进口品牌过去长期养成的口碑有其实质内容,一些品质在短期内国产较难超越。 在对于降价这个维度竞争上,国产企业还是要坚持性价比策略,以空间来换取外资先发所取的品质优势,坚持这5年,品质赶上来。 从心态上来看,能让进口品牌降价,说明国产品质、高端领域上也在崛起对外资造成压力了。 03 写在文末 形势比人强,跟着趋势走是最基本的态度。 外资巨头此时觉悟,也还算及时,中国市场体量大,丢失了就等同暂停自身技术更迭发展的发动机,聪明掌舵人还是有的。 国产企业处在IVD产业发展十字路口上,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正迎来了发展关键期,化学发光作为未来各方争夺的主战场,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彼此都提高警惕,认真对待,积极准备。 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的压力对国产企业更高,但同时日后胜出,也是高质量的胜出。加油吧,化学发光五虎! 参考资料: 1.外资巨头化学发光试剂主动降价,中国经营网,2023 2.迈瑞、新产业、安图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