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思考,不一定正确,但一定真诚 朋友:“你写了这么多篇关于干式生化的,似乎漏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 我:“你想说的不就是血脂三项嘛。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家企业拿证了,基本上只要是涉及干式生化平台都会做这项目,有点烂大街的感觉。 这项目嘛说难也不难,要真难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做出来了。说简单嘛,显色像艾康那样720°无死角的那种,还真找不出几家,相比国外的PTS也不过尔尔。 目前国内企业大都仿PTS的结构进行开发、优化。主要原因可能也是艾康那套实在不知道怎么仿。但继承了PTS的那套结构,连同那套的缺点也一同继承了。师傅都没解决的问题,徒弟想超越,而且还没得到师傅的倾囊相授,这有点难吧。” 艾康结构 朋友:“那你不开一篇聊聊?” 我:“这项目都快做吐了,不聊了,有问题的私信吧,各家体系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也不是所有人敢把原有体系推翻重建的。 不过对于一个在干式生化从业多年的老鸟老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结经验、提炼精华、启发后辈,这篇算是给干式生化系列短暂地画上个句号,如果读者对于干式生化有什么想了解的小编可以再开一篇聊聊。” 精简配方 除了个别特殊项目外,相信大部分项目成熟的配方因该是简单而纯粹,没有过多的花里胡哨,顶多就是某些化学品用量可能会由于项目缘故特别夸张。 当自己的配方越做越复杂的时候,就要考虑做下减法了。例如之前碰到的,为了解决显色问题,向配方里加入四五种表活,后来在重新筛选化学品及浓度优化后,最终配方里只有两款表活,而且效果还比原来的好。 甚至于将成品配方上交后,领导一脸疑惑地看着我说“就这么简单?”,那时候成就感相当爆棚。 化学品用量方式 通常研发人员在配制的时候会按照mmol/L这种方式,极少会采用g/L的方式。 例如配制1L的100mmol/L的Tris缓冲液,通常会称取12.114g的Tris碱溶解到1L的水中。这种方式对于研发而言无可厚非,但后期配方验证时,建议改成12g/L这种形式输出,一来两个本身差异并不大,二来生产方便称量,计算称量的时候不用保留太多小数位。 各位如果去药厂待一下就知道,12.114g/L和12g/L对于称量精度要求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只不过目前IVD的老师并不一定会根据制药的要求来要求厂家。 其他例如离子,辅酶这种也可以根据情况作单位换算。 用心设计配方,用脚做实验 对于配方中的表活、缓冲液、保护剂等,前期可以根据经验添加。当发现性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替换的时候,建议细细筛选原料,每替换一个或者添加一个原料都需要有实验数据和理论的支持,而且建议替换多与添加,以保证配方精简----此为用心设计配方 用脚做实验的意思就是在溶液配制、做小样测试的过程中不要太在意细节,有些东西差不多就行了,为后续的放大生产做好预留。甚至于笔者习惯用过期的化学品、酶、底物来做实验。一则消耗过期库存,二则过期的优化出来都没事,效期内的更加没问题了。 而且外面客户很有可能是用意识在测试,就是他们手上的样本很有可能大部分都是溶血的,正常样本就是个“珍稀物种”。而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客户也表示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原因,样本就这样了,而且客户还需要我们跟液体生化相比能测的准。这TM就很dan疼了。 所以平时实验验证的时候不要太在意细节,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客户会如何使用产品,只能是把自己的产品做地皮实点。 配制细节把控 刚才说到用脚做实验,不用太在意细节,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对pH和离子还是比较看重的。 pH:身边经常有人以为反正体系里有缓冲液,加入点化学品也不至于引起pH过大的变化。而实则不然,这就是典型的抛开剂量谈毒性--耍流氓。加入的如果是中性化学品、在水溶液中不会电离出H+或OH-,这个自然无妨,但如果会电离出而且加入的量还不低的时候,pH会变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建议在加入含有-NH2、-COOH或者其他类似基团的化合物后,确认下溶液pH。 离子:还是以Tris为例,如果要配制pH8.0的缓冲液,常规操作有三种: ①用Tris碱配制好后用HCl调到目标pH ②用Tris.HCl配制好后用NaOH调到目标pH ③用按一定比例混合Tris碱和Tris.HCl,使pH接近目标pH,最后再用NaOH/HCl调到目标pH 笔者的习惯一般是采用第一种,第二种打死不用,毕竟无形间引入了NaCl,第三种平时也不会用,主要是懒。 非得说引入NaCl会有什么副作用,那倒也未必,只不过还是那个配方精简的原则,没必要的东西就不要引入体系了。 其他化学品依此类推,加入前考虑会不会间接引入不必要的离子,是不是可以考虑通过加入不含离子的化合物形式避免引入。 统一配方 这里主要针对以血脂三联检为代表的产品。 研发人员可以针对每个指标独立优化,各自形成一套体系。而这个在后续正规生产过程中是相当不利的。因为生产人员会拿着配制单,按照上面写的一项一项做。做完一项清场后再做下一项,保证生产不会出错。而如果每个指标的各组件都是独立的,没有可以通用的,这会让产品生产周期变成长,增加产品成本,而且也存在组装过程中错装风险。 再拓展一下,统一平台下,不同项目间有的膜材及其配方、工艺其实是可以通用的,直接继承就好,没必要自己开重新开发、优化,例如干式生化中的滤血层。 配液顺序 配液中出现沉淀不要慌,先找下沉淀的原因,找到后再对其化学特性进行摸索,自然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例如,之前碰到的,在溶液中加入MgCl2.6H2O后,出现大量沉淀。最后研究后发现胆酸钠在pH6.5的时候是可溶的,而pH降到6.0就会析出来,而配液过程中加入MgCl2.6H2O后,MgCl2.6H2O颗粒附近pH骤降,导至胆酸钠析出。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就是先加MgCl2.6H2O,待彻底溶解后再加胆酸钠就好了。 又例如,有的化学品要在碱性条件下水溶性才好,这时候可以先配制Tris碱溶液,营造一个碱性的环境,待化学品彻底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辅料,最终将pH调到目标值。这可比用酒精,DMSO,超声什么的靠谱多了。 最后在工作过程中,总有些人看我比较牛逼(假装的),想套点窍门,学个独门绝招行走天下。殊不知真正的绝招在内心,只有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手上的项目,才能将其降服。与其想着学个绝招,不如先把基本功打扎实了,至少得知道什么是GOOD’S缓冲液,表活分为哪几类吧。 朋友:“你干式生化系列写完了,后面打算写什么?” 我:“你没注意文末彩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