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VD从业者个人的角度来看,都希望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而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既然给你这么高的工资,你就要有对应的付出,如果我看不到你的付出,做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那就得把你“干掉”了,没办法。 我一个朋友是做代理商的,规模不大不小,一年差不多也能做三千多万,但是他觉得快到瓶颈了,自己的销售团队20多个人了,但是总感觉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于是想着从IVD大企业里面挖个专业的人来带带这个团队。 正巧,今年上半年的时候,IVD某外企在裁员,于是就有这么一位大区经理来我朋友公司面试了,面下来之后,不管是管理思路还是业务增长,都讲的头头是道,而且还做了个精美的PPT。这不就是我朋友要找的“理想型”嘛,于是即便对方要了年薪50万+销售总监,也咬咬牙给他了。 可没过两个月,我朋友就后悔了。 本以为这位销售总,能够提升团队效率,让大家更加的专业,可谁知道他只会做PPT,搞数据,谈起业务细节,勾兑逻辑,完全跟不上,还说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 他以前在某IVD外企执掌几个亿的生意,更多是因为公司平台大,团队协作效率高,你想想,罗雅贝西的产品给你买,不说超过谁,肯定不会差到那里去。 最后我朋友就让他另谋高就去了~ 这就是典型的工作水平和薪资待遇不符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错把平台赋能当成了个人实力,把别人对你的阿谀奉承当成了自己的人格魅力。第二种就是错把团队贡献当成个人能力,因为有好的团队协作,从市场到销售到商务到售后一起协作做完了这单,但是你总觉得是自己的功劳,其他人都是做办公室的没啥用,是自己的单打独斗做出来的业绩。 上面这种情况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在从事任何一份职业的时候,一定要更多的关注“本我的能力”提升,同时能够正视所谓“人脉”的关系逻辑。 (3)可替代性太高了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难以定义的话题,因为任何工作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并没有完全不可替代的工作,但对于个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是需要成长的,是需要升级的。 从一开始参加工作时低价值的重复劳动,到后来学会了一些技能提升了效率,再到最后的高级阶段,可以链接和使用一些社会上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成长和薪资待遇等比增长是最理想的,但是有很多人职业的成长是缓慢或者停滞的,但是随着年限的增加,薪资在增加。这个时候,你还在做一些低价值的重复劳动,随便招一个新人进来就能做的工作,为啥要招一个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来做,还要给高额的薪水,这就是可替代性太高。 我以前公司招了一个市场经理,快40岁了,待人接物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做PPT也很利索,当时公司学术会议比较多,他基本是场场到,非常的勤奋,帮忙接送客户,帮忙收拾展位等等,待人也很随和,整个部门都很喜欢他。 但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公司在制定策略,策划项目的时候,他的关注点非常零散,而且有很多个人的感受在里面,比如说,王主任怎么怎么说,李主任认为这个怎么怎么样。没办法从具象的事务中抽离出来去全盘看项目。如果他做市场专员,现在的能力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是市场经理,需要的技能和要求完全不一样了,但是他自己的天花板还在专员这个层面。 那是不是可以花更低的工资来请一个人做他的工作呢? (4)“吃相”太难看 在IVD行业,尤其是一些长期从事一线销售工作的人,在市场上多多少少都能发现不少赚钱的机会,但是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要影响到公司的正常业务。 去年有一个事件就非常值得深思,一个新冠核酸检测企业的大区经理吃相太难看,垄断所有公司货源,然后给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的皮包公司去做,市场根本就拿不到货,这行为本身就已经影响到市场发展了,当被发现之后,还本着鱼死网破的心态,这里举报,那里举报,这种吃相着实难看。 在职场上有野心有欲望不是坏事,但你不能僭越规则,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讲,这就和职业操守、价值观有关系了。 |